传播:
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要想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
近日,香港著名影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
将肝癌再次拉入大众的眼帘,
成为热搜词汇。
在全国爱肝日即将来临之际,
也是正值莺飞草长的春天,
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
如何爱护我们的肝臟。
肝癌,在我国是高发的肝病之一,多是乙肝、丙肝的并发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等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
为动员群众,广泛开展预防肝病的科普活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我国于2004年的春天设立了“全国爱肝日”。
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8日,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
肝臟,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现代医学认为肝臟参与机体代谢,可以分泌和排泄胆汁,拥有强大的解毒功能,还属于造血器官。
传统中医认为:肝是五臟之一,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
肝主藏血,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又为将军之官,主谋虑。
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告诉后人应该如何养护肝臟了。
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里记载着:
“帝曰:五臟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
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
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
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按照古人的教导,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养护肝臟。
首先,四时之春天与人体肝臟之炁(气)相应,肝臟五行中属木。
在春暖花开的春天里养护肝臟,就抓住了天时,可得天公助一臂之力,养肝事半功倍。
肝开窍于目,五色对应青色。
春天里,我们应该走进大自然,到公园、河边,通过双眼看看草木生机勃勃的绿色,让肝臟得到生命之绿的滋养,从而使我们心情愉悦、舒畅调达。
反过来,好心情又能促进肝臟之炁的疏通畅达。
肝臟“其音角”。在宫商角徵羽的五音中,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
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之感,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以入肝臟,疏调肝臟之炁。
春天我们可以经常聆听一些含“角”音的养生音乐,让曲调、情志、臟炁共鸣互动,动荡炁血经脉,有助于气血调达、通畅精神,令人神清气爽、容光焕发。
推荐大家聆听熊春锦老师编制的《五德益智养生音乐》,重点观看和聆听其中的木德调肝养仁视频和乐曲,调整身内肝中仁德之气。
肝气喜阳木,条达疏畅,柔不滞。
在音乐声中视绿木而观于肝中,森林树木之气能调养肝内的气机,可养肝而修仁善之性。
另外还有一些角音代表曲目,如《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禅院钟声》等。
根据传统医学的经脉循行理论,23~1时气血流至胆经,1~3时气血流至肝经。
所以23点前睡眠有利于肝胆机能的恢复,收听养生音乐的时间可以安排在睡眠前1小时左右,并配合按摩相应的穴位,如肝经上的太冲穴、行间穴,可以取得较好的护肝排毒等保健效果。
传统中医非常重视七情对机体的影响,“怒伤肝”已经是众所周知之说,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好心情,适度有效地舒缓压力、发泄情绪,做到不抑郁、少愤怒、多舒畅。
而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还告诉我们,培养自身的仁德,做好慈、爱、孝、悌这几方面,用仁爱心、慈爱心、感恩心对待人和万事万物,肝臟就能得到仁德的滋养,才会健康。
我们最后来说说饮食方面如何养护肝臟。
春天可以吃一些养肝益肾、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物。
春季阳气开始升发,还适宜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
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春天不适宜食用酸性食物。
而在众多的蔬菜之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
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脉、滋阴平肝的功效,对春季里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下面介绍几款适合春天里养肝的药膳:
仙人粥:
食材:
何首乌30~50克,粳米100克,红枣3~5枚。
做法:
将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制成粥。
功效:
补气血,益肝肾。
桑椹苁蓉汤:
食材:
桑椹子30克,肉苁蓉20克,黑芝麻15克,炒枳壳10克。
做法:
将桑椹子、黑芝麻择去杂质洗干净,与肉苁蓉、枳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煎汤饮服。
用法:
每日晚饭后温热服用,7天为一疗程。
功效:
具有滋阴血、补肝肾、润肠道的功效。
应用于肝肾阴血亏虚所致的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等。
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少不了功能稳健的排毒器官——肝臟。
正值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从看好、听好、睡好、吃好来养护我们的肝臟吧!
(以上有关肝臟养生的详细理论,请参看熊春锦先生的专著《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
编辑 配图
|
梁宏颖
健康是幸福的基础!
道德是医学的灵魂!
源于伏羲,黄帝与老子的养生理论
德慧智“打开健康之门”公益课程上线了!
从《黄帝内经》的揭示来说:
“德”并不仅是西方哲学
简单定义的,
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规范、
只是一种
品质
与
品格
。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能量性,
丢失了道德能量的滋养,
我们也将失去身心健康!
“打开健康之门“课程
以道德能量为养生总纲
欢迎扫码下方二维码
加我们社群管理员微信
一起参加打开健康之门的学习吧!
▼请
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
▼
即可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号发布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源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告诉我们,定将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