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机在周日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华尔街日报》航空记者Robert Wall总结了三点已知事实和后续调查重点:事故原因仍未知,是飞机技术故障还是飞行员操作不当有待查明;遇难者包括了至少35个国家的公民,还有两人国籍未知;不到五个月前,印尼狮航一架同型号客机也遭遇坠机,调查人员正审视这两起空难是否有相似之处。此外,事故已促使多国停飞该型号飞机,该举动非同寻常。
记者 Robert Wall / Matina Stevis-Gridneff
波音公司(Boeing Co.)的困境进一步升级。继亚洲和拉美之后,欧洲航空监管部门也宣布停飞737 MAX飞机。美国国会议员也敦促美国航空公司自愿停飞737 MAX。过去五个月,737 MAX飞机发生了两起惨重空难事件。
这两起空难引发了对737 MAX飞行控制系统的疑问。《华尔街日报》周二报道,在去年10月发生第一起空难后,波音开始对防失速功能的控制软件进行重大修改,修改范围超过许多了解相关讨论的业内高管的预想。
周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决定暂停737 MAX运营,追随了中国、印尼和拉美多家航空公司的类似决定。之后,欧洲航空监管部门也宣布停飞737 MAX,没有与美国监管部门保持同一阵营,这迫使一些飞机中途返回出发的机场。
外国监管部门在涉及美国生产的飞机问题上通常会遵循美国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简称FAA)的指引,但这一次却罕见地打破了惯例。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发推文称,现在的飞机太复杂了。他没有点名波音公司或737 MAX。他写到,需要在瞬息之间作出决定,这种复杂就会产生危险。
白宫官员表示,特朗普周二早上与波音公司首席执行长Dennis Muilenburg通了话。一位知情人士透露,Muilenburg在通话中表达了对737 MAX安全性的信心。白宫并未回覆有关特朗普是否认为该机型应该停飞的问题。
一些议员呼吁在等待调查期间在美国停飞737 MAX,他们包括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罗姆尼(Mitt Romney)、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和加州民主党参议员Dianne Feinstein。
罗姆尼称,在得到这两起坠机事故原因的完整报告前,在美国停飞该机型是有道理的。
在周日的埃塞俄比亚空难和去年10月份印尼一架737 MAX 8坠机后,波音公司仍坚称这款飞机能安全飞行。FAA周二也重申这款机型是安全的。FAA表示,评估结果显示737 MAX 8不存在系统性的性能问题,没有下令停飞的依据。遵循FAA指导的各美国航空公司表示没有停飞该机型的计划。
波音股价周二下跌6.2%,本周累计下跌逾11%。自周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Ethiopian Airlines)坠机事件发生以来,波音市值已蒸发超过260亿美元。
周二,英国、法国、德国和爱尔兰均下令停飞该机型,下令时间彼此间隔仅一小时左右。随后,与FAA有同样职能的欧盟航空安全局(European Union Aviation Safety Agency)将禁令拓展至整个欧盟。印度在当地时间周二晚间下令停飞MAX,加拿大也表示正在对形势进行评估,可能会停飞该机型。
咨询公司Ascend的空中安全业务主管Paul Hayes说:“难以想象中国、澳大利亚等地以及一些航空公司已单方面采取行动。”
欧洲监管机构长期以来一直与美国监管机构保持尤为密切的合作,因此背离FAA建议的做法极其引人注目。
在监管机构发布停飞命令前,乘客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了大量质疑,诸多代表世界各地飞行员和乘务员的团体也表达了对该机型安全性的担忧。
目前全球共有370多架MAX客机,停飞令导致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周二闲置,并对世界各地航空旅行造成一定干扰。在英国监管机构禁止该机型进出和飞越英国空域后,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s)两架前往英国的航班中途返航。
波音周二重申对MAX飞机的安全性充满信心,但补充说:“监管机构和客户做了他们认为对自己本土市场最适当的决策,对此我们表示理解。”
波音表示,将继续向各国政府和航空公司提供信息,帮助他们恢复这款飞机的运营。
波音调查人员已被派往亚的斯亚贝巴,周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在此地发生坠机事故,造成157人丧生。牵头调查的埃塞俄比亚官员已经找到了失事客机的黑匣子,这是存储飞机关键数据的设备,对调查至关重要。
但要获得可能有助于调查的资料,哪怕是初步信息,也需要耗费几天的时间。调查人员对另一架失事波音737 MAX客机的调查至今尚未得出结论,这架客机由印尼狮航(Lion Air)运营。去年狮航的这架客机坠入爪哇海,导致机上189人全部丧生。两次空难的飞机型号相同,又都是在起飞后不久突然下坠,这些相似性让业内资深人士深感不安。
你可能还关注
▼
这些危险的举动,飞机乘客为什么总忍不住要做
中国航空公司频繁失误的背后:经验不足、压力大又疲惫的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