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吴晓波频道  ·  中国7个最著名网红的十年沉浮录 ·  6 天前  
秦朔朋友圈  ·  四十岁,大学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人民的名义》启示:反腐剧从“遇冷”到“爆款”总共分几步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5 16:00

正文

如果考试中出现类似“当下哪部电视剧最火爆”的问题,这一定是道送分题。答案很明显:《人民的名义》。该剧自开播以来,关注度扶摇直上,卖菜大妈都在谈、地铁上的低头族都在看、朋友圈都在刷,轻轻松松就成了“现象级”作品。而且,它还漂洋过海火到了海外,BBC撰文“尽心尽力”地介绍这部中国反腐电视剧;为了方便外国网友观看,我国民间高手还自发翻译、上传带有英文字幕的版本,引得国外观众直呼期待更多。



说实话,这可是不多见的景象。包括反腐剧在内的正剧可是坐了很长时间的冷板凳。如今,一夜之间成爆款,很有必要听听普通观众、业内人士怎么看。


第一步

剧情现实


按照既有经验,一部题材正、套路正的电视剧往往是收视率的灾区,也是影视剧领域投资的洼地,大多只能落个赔本赚吆喝的结局。就是这个原因,《人民的名义》播出后产生的效应,才让作为普通观众的相玉珍和作为出品人的蒋浩连呼“没想到”。


对相玉珍来说,她没想到能这么好看。相玉珍爱追剧,却不爱追包括反腐剧在内的正剧,没作什么宣传的《人民的名义》自然没“挤”进她的收看计划。可有一天,她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在谈,微信朋友圈都在转,一致的点赞吊足了她的胃口。于是,抱着试看的心态上网找来两集,就再也没有放下。“我以前总觉得像这种类型的电视剧,看一眼就能知道谁忠谁奸,从第一集就能想到大结局,挺没劲的。可《人民的名义》不一样,它在预告片里说‘不动声色,已是云波诡谲;莞尔一笑,竟是绵里藏针’,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每个人物形象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没有完美的好,也没有纯粹的坏,即使廉洁奉公的好官也有不可避免的官僚习气,这才是真正的现实。”相玉珍说。



对蒋浩来说,则没想到会如此火爆。蒋浩是凤凰传奇影业有限公司总裁,凤凰传奇影业正是《人民的名义》的发起投资方,也是第一家和剧组签订投资协议并打款的投资方。谈到当初为何会参与这个项目,蒋浩说这是稀缺资源,一定有得做。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反腐剧退出了卫视黄金档,沉寂多年。但在这期间,我国的反腐力度却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腐败分子纷纷落马,百姓通过新闻看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光怪陆离的故事。不过很可惜,本应与时代同行、反映现实的文艺作品却哑火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可以做成一部电视剧,只是压力和风险会很大,能顺利播出就算成功了。”蒋浩告诉记者,至于如今从线上到线下的火爆,是出品方、全体主创人员都没有想到的,背后的原因,或许就像这部剧的导演李路说的那样,恰好在正确的时间点讲述了这个故事、塑造了这些人物、吻合了观众期待。


除了《人民的名义》,近期还有反映浙商创业史的《鸡毛飞上天》等多部现实题材剧作亮相,也赢得了观众掌声。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主任陈鹏看来,这正说明电视剧的题材不是问题,问题是之前并没有更多可供选择的现实类题材剧。“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打开电视,就满眼的玄幻、穿越、宫斗,或婆媳斗法、儿女情长。这不是因为观众只爱看这些剧,而是因为创作者不敢触碰现实,怕担风险,因而只能提供这类剧作。说到底,现实生活才是电视剧创作的源头活水,尤其当下各种社会矛盾现象是最好的创作素材。用电视剧的恰当方式反映这类现实,市场一定有回应。”


第二步

正剧“萌化”


《人民的名义》还带来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老少通吃”。上了年纪的观众守着电视机,年轻人“抱”着手机、电脑,一律在追剧。相关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经分析,在优酷观看《人民的名义》用户中,18岁至24岁的用户占比32.9%,25岁至29岁的用户占比36.9%,年轻用户占据了将近70%的份额。边看边发弹幕、给某位主演编辑视频剪辑cut版、上传表情包……这部分年轻受众,用一系列流行时尚方式挖掘着剧集中令他们感动的画面。


1994年出生的鲁美怡,就是这群年轻受众中的一员。以往更多看偶像剧、玄幻剧、古装剧的她,总是被长辈误解,以为她只喜欢这些内容。对此,鲁美怡觉得冤枉,“不是我不想看正剧,而是受不了‘端着’去看,本来挺轻松的事情,一下子弄得特别累”。所以,和相玉珍一样,鲁美怡压根儿就没打算看《人民的名义》。后来,发现了达康书记的“表情包”,读了微信公众号几篇表述无厘头、内容却靠谱的推送文章,才加入到追剧大军。如今,鲁美怡也会跟朋友聊聊“汉东男子天团”和“海猴子CP(陈海、侯亮平)”,“这绝没有消解‘名义’严肃性的意思,这只是我们年轻人表达关注和喜爱的方式”。



不少业内人士将这种解读方式定义为“正剧萌化”,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马中骏觉得,“正剧萌化”,挺好。“一部电视剧能否吸引到年轻受众,取决于其内容是否符合年轻人口味,更与推广传播方式是否被年轻人接受有关。拿《人民的名义》来说,题材本身定位并不年轻,但因为是稀缺资源,全社会对贪腐行为的态度又是相同的一致,也就打动了年轻人的内心。再加上用年轻人喜欢的‘萌化’方式做了二次传播,才成了难得的爆款。”马中骏告诉记者,之前小众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被大众所接受,也是同样道理。


既然说到年轻受众,就有必要也说说年轻演员。最近,围绕《人民的名义》展开的“‘老戏骨’碾压‘小鲜肉’”的讨论时常上热搜。但在马中骏看来,这似乎是个伪命题。“今天的‘小鲜肉’很有可能成长为明天的‘老戏骨’,所以正确的态度是合适的题材用合适的人选,像《人民的名义》这种接地气又烧脑的剧情,还是要有足够积累的人才能把控得住。如果我们用‘老戏骨’演青春偶像剧,糟蹋了‘老戏骨’,也糟蹋了这类题材;同样,用‘小鲜肉’演正剧,也会既糟蹋人,也糟蹋戏,怎么看都是注定要输的棋”。


第三步

抵制盗版


实话实说,随着《人民的名义》剧情的展开,一些挑刺儿的声音出现了。比如,剧集拖沓、三条主线平行剪辑混乱、女性角色设定浮于表面等。在蒋浩看来,有赞美也有批评才是正常现象。“《人民的名义》不可能没有一点瑕疵,但只要其提供的好内容超过了瑕疵、只要没有因为一样道具或一个细节而被疯狂吐槽,就还是一部好作品”。


的确有一个现象让蒋浩很闹心,那就是《人民的名义》刚把观众的胃口吊起来,就遭遇全集泄露,55集高清资源在朋友圈疯传,更有不少商家趁机在电商平台打包售卖。这已经不是热播剧片源第一次被泄露了,之前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芈月传》等都曾遭遇“盗播门”,版权方除了报案、谴责盗版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网传《人民的名义》样片图


“每次在新的电视剧开播之前,我们都如临大敌,也会安排专人在网上实时监测有没有盗播;一旦发现,立刻向对方发出律师函,相关网站也会立刻停止盗播行为。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举证责任在我方,互联网盗播究竟造成多大损失很难确定,即使能确定也要花费极大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最后往往只能不了了之。”蒋浩说,这就像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几个回合下来,老鼠不仅没有被抓到,还偷走了不少奶酪。


蒋浩觉得,光靠呼吁解决不了盗播盗版问题,版权方、发行方、播出方、渠道方还是要共同配合才行。对于版权保护,相关部门也要更多介入,不仅要提高违法成本,还要在全社会普及版权意识,铲除盗播盗版“需要”的土壤。


除了已经出现的盗播盗版,人们还担心“正在路上”的跟风模仿。毕竟,之前的一些类型剧就是在疯狂跟风模仿之后渐渐远离了观众,失去了市场。


对此,马中骏有不同看法。“《人民的名义》带热了反腐剧,的确会让更多商业资本对这一领域感兴趣。但反腐剧创作是有门槛的,既要关照现实,又要站在足够高度来体现,这就决定了好剧本不会太多,能拍出特色引起关注的就更少。况且,我们行业内经常说‘一部剧一个命’,《人民的名义》火了,不代表另外一部相同题材的作品也能火。接下来的反腐剧创作还是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力求在内容上反映现实、在艺术上有所突破。”马中骏说得中肯。


更多

炸锅了!中国最红四胞胎的父亲还隐藏了多少秘密

高铁盒饭调查!还有这样的潜规则,你一定要知道!

男子因长得像“祁同伟”被打?真相是…


来源:经济日报(ID:jjrbwx)

责任编辑:饶春雨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