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天,浙江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毕业的气息。舒琦刚刚完成了本科毕业答辩,身边的同学们纷纷计划着毕业旅行,然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并没有和同学们一起欢庆,而是独自一人走进了图书馆,开始了为期两三周的深度学习。他的目标是掌握Node.js——一个跨平台、开源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通过这个工具,他可以将自己编写的代码部署到云端,利用自己独特的逻辑与策略,在多个交易所进行比特币交易。
在这段时间里,舒琦的心中燃起了一个大胆的梦想:开发一个量化交易机器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家中埋头苦干,整整敲了两个月的键盘。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挣到了2万元,这笔钱足以解决他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学费。
进入研究生阶段,舒琦在北大天文系的学习与研究并没有阻碍他在量化交易领域的迅速崛起。他利用自己开发的量化交易策略,迅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成为了一个量化交易团队的带头人,甚至在毕业前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2019年的某一天,舒琦心血来潮,走进了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申请了一张捐款表格,毫不犹豫地打款100万元。他当时只是想为自己曾经学习和生活的校园贡献一份力量,捐款后便匆匆离开,心中并未想太多。
然而,直到2021年12月3日,在北大舒琦奖学金学生见面会上,他才真正感受到这份奖学金所带来的影响。许多优秀学子因为这笔资助而解除后顾之忧,舒琦惊讶地意识到:“原来100万元可以做这么多事情。”那时,他刚刚获得博士学位不到半年,心中对未来的憧憬愈发强烈。
随着时间的推移,舒琦发现北大计划建设一座6米到8米口径的拼接镜面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但项目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2023年春节期间,他主动找到天文学系主任吴学兵,慷慨捐赠了1000万元,成为该项目的关键推动者。这一举动不仅让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也让他的人生经历了更深层次的转变。
尽管舒琦的故事看似是一部励志的“爽文”,但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真正艰难的时刻恰恰是在他赚到很多钱的时候。他心中始终有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这个异常艰难的天文学博士学位,究竟值得他继续追求吗?如果继续深造,毕业后又该何去何从?
天文梦的启航
舒琦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奋斗的色彩。他自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做题家”,从小到大,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参与过其他活动,甚至连竞赛都没有参加过。他出生在浙江省兰溪市的一个小山村,父母在外务工,舒琦从小便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童年时,他的生活简单而朴素,除了上学读书,就是帮助家里干农活。
小学阶段,舒琦每天都要步行到一公里外的邻村上学。五年级时,邻村的小学合并到镇上,他不得不每天花5毛钱搭乘公交车上学。为了节省开支,他常常带着大米到学校自己煮饭,配上一些梅干菜,简单却充实的日子在他心中埋下了奋斗的种子。
山村的淳朴与祖辈的家风深深影响了舒琦。即使在获得财富之后,他也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态度。他对物质的追求并不高,爷爷奶奶、村里的玩伴以及叔叔阿姨们都没有人过于追求享受生活。初中时,舒琦在舅舅的照顾下,饮食条件有所改善,但他依然保持着努力学习的信念。
进入高中,舒琦考入了当地最好的兰溪市第一中学。他不参加任何辅导班,也不刷题,而是享受解题带来的快感。凭借着过人的思维,他总能在别人花费几分钟的时间解决的问题上,迅速找到答案,这种成就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在兰溪市第一中学,每年都有十几名学生考入浙江大学,舒琦高考时以年级第十名的成绩顺利进入了浙大。尽管他对天文学充满向往,但浙大并没有天文系,他只能选择物理系,直到后来考入北大,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天文梦。
天赋与努力的结合
早在2013年,浙大的本科生舒琦就花了几十元购买了比特币。尽管当时的奖学金只有几千元,但他还是紧跟时代的潮流,进入了比特币交易的世界。由于没有资格用矿机挖矿,他决定通过交易来赚取利润,这也为他后来的量化交易打下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舒琦沉浸在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他借用高中同学的笔记本进行交易,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实时查看价格波动,开通了银行短信提醒,随时关注账户变动。他的初始本金仅有1000多元,因此他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缩短充值和提现的时间。
他回忆道:“我必须时刻查看价差、交易所余额、区块链确认数,还有银行卡余额,同时还要上课,尽量把操作时间与上课时间错开。吃饭时看、上厕所时看、睡前也要看,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
大学毕业后,舒琦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他在北大的头几年中,凭借着对量化交易的热情与坚持,迅速崛起。那时币圈的量化交易者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仍在手动交易,而舒琦已经开始研究交易所的API,利用程序化交易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舒琦的成功不仅源于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在于他对数字的敏感。他能从复杂的订单簿中洞察市场的核心信息,这种能力让他在量化交易中游刃有余。他将量化交易视作一种数学游戏,通过构建模型来解释市场现象,正如他在天文学研究中所做的那样。
科研与财富的平衡
尽管在量化交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舒琦在进入北大后却发现,科研的道路并不如他想象的那般顺利。他的博士课题是星团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工作是写代码分析庞大的星团模拟数据,这与他曾经向往的宇宙探索有着很大的距离。
舒琦的主要导师是国际著名的N体模拟专家莱纳•斯普泽姆,使用的模拟代码是几十年前的成果,维护这些充满bug的代码成为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一次模拟需要耗费两三周的时间,而数据分析更是漫长的过程,结果往往要等上几个月。
他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种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的科研工作,这让他感到痛苦不堪。面对逐渐增加的压力,舒琦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既然已经赚了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继续苦熬这个博士学位呢?
经过一番思考,他明白了自己的内心追求。尽管量化交易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天文学研究才是他真正热爱的领域。为了对得起这份热爱,舒琦决定坚持下去,继续追求自己的博士学位。他开始习惯多线程的工作模式,一边上课和做科研,一边让量化交易机器人在服务器上自动运行。
在2019年的一次德国访问中,舒琦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师姐。她对舒琦的能力赞不绝口,认为他能迅速给出成果的能力非常出色。经过一周的合作,他们成功完成了一项数据分析,论文也在短短几个月内被接收,这为舒琦的毕业铺平了道路。
最终,舒琦与妻子在2021年同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圆了自己的天文梦。
财富自由后的责任
在量化交易的世界中,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在经历了市场的起伏后,最终选择了离开。然而,舒琦却始终将这项事业视作一种游戏,始终保持着对市场的热爱与关注。即使在2021年国内全面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后,他依然凭借自己的量化交易才能,继续在其他领域大展拳脚。
随着财富的积累,舒琦逐渐意识到金钱的真正意义。他开始积极参与教育和科研的捐赠活动,想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回忆起自己从小山村走出来的经历,深知自己是社会高速发展受益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2019年,舒琦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了100万元,成为了北大校友中默默奉献的一员。在2021年舒琦奖学金学生见面会上,他感受到这份捐赠的意义,决定继续捐赠50万元。他的善举不仅帮助了许多优秀学子,也让他在心灵上得到了满足。
2023年9月,舒琦与北大天文学系创系系主任陈建生院士共同为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舒琦会议室揭牌。
在捐赠EAST项目时,舒琦的决策也颇具冲动。他在看到吴学兵呼吁校友捐赠的视频后,立刻决定捐赠1000万元,以支持母校的建设。他深知,这一项目不仅对北大天文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将为中国的天文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舒琦的分享理念早已根植于心。他曾经在网络上赠送比特币,帮助那些他认为值得的人。如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社会的进步。
追求与反思
尽管舒琦走过了许多辉煌的路程,但他仍然记得初到北大时的那一幕。作为新生,他参与了一个收集教授签名的活动,向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何子山请教:“我现在一个月能挣2万块钱,为什么还需要做科研?”当时的他充满自信,甚至有些得意。
何子山的回答令他至今铭记:“就算你一个月挣20万,挣200万,那又怎样呢?”他转身指向身边的地球仪:“你看地球仪上随便哪个地方我都能去,当地都会有人接待,这是我的成功。所以你视野要放更宽一点,如果决定以后赚大钱,就不要局限于一个月2万块钱;如果你热爱科研,就投入精力去做这个领域的领袖。”
多年后,舒琦与何教授再次相聚,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有提起当年的对话,但内心的感激与敬重已然根植于心。他的故事不仅是量化交易与科研的结合,更是对梦想与责任的追求。舒琦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财富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追求内心的热爱与责任,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