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慈怀读书会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会  ·  3000 一罐的贵妇面霜,真好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慈怀读书会

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慈怀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31 08:16

正文

作者:拾遗

朗诵:闻笛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本文已获授权


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闻笛朗诵


1


我一高中同学特喜欢抱怨,

最近又在朋友圈抱怨了三件事。

第一件:抱怨出生不公。

“越看《欢乐颂》越沮丧,

樊胜美、关雎尔、邱莹莹奋斗的极限,

不过是安迪、曲筱绡人生的起点。

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公平,

人出生那天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第二件:抱怨阶层固化。

他去上海漂了8年,依然无房。

上周转了一条有关房价的新闻,

附上一条评论说:

“房价已经固化了阶级,

抽干了我的活力,

我觉得努力工作失去了意义。”

第三件:抱怨新人超过他。

“我在公司努力干了八年,

到现在还是一普通职员。

一美女来了才两年,就升到了主管,

若说没有潜规则,我打死也不信。”



2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

我们身边总有不少我同学这样的人,

质疑一切成功,怀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还不是有个有钱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儿子读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钱。”

…………

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后,

曾有一段内心剖析,大意是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

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

仿佛只有这样,

才能证明自己所有的预想都正确,

才能为自己总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层”找到合理开脱,

从而也证明了自己机智过人,

总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



3


作家陈亚豪讲过一件有趣的经历:

大学毕业时,他以普通大学身份,

拿到了国企、上市公司、世界五百强、银行和公务员的offer。

一下成了学校里的大名人,

很多同学都来向他取经。

于是,他写了一篇求职攻略,

挂在校网上,供大家借鉴参考。

随后,好几拨同学请他吃饭,

在吃饭中都问了陈亚豪同样类似的问题:

“你那些工作真都是你靠自己找的吗?”

“你工作的事你爸花钱没?”

陈亚豪知道他们想听什么回答,

就告诉他们:“花钱了。”

于是同学们就心领神会地笑了,

“我就说嘛。”

“我就知道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所以还是得拼爹。”

这帮同学,一下就心安释然了。



4


《人民的名义》里,

有两个人的命运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个人是祁同伟。

祁同伟信奉这样的话:

“吃不饱饭的孩子,没有资格去谈恋爱。”

“能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权力。”

“英雄在权力面前是什么呀?工具。”

他信奉这样的规则,

一生都努力按照这样的规则行事,

但最后迎来的结果是“饮弹自尽”。

第二个人是易学习。

易学习信奉这样的话:

“从来不缺聪明人,但是缺实干的人。”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他信奉这样的规则,

一生都努力按照这样的规则行事,

虽然经历曲折,但最后做了吕州代市长。

观察和梳理周围我所认识的人,

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凡是喜欢往“下三滥”想的人,

最后几乎都活成了祁同伟的样子——命运多舛不堪,难以脱离社会底层。

而相信奋斗相信美好相信公平的人,

最后大多都活成了易学习的样子——在自己领域取得成功,活得快乐自信。

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5


直到读了心理学家麦基写的《可怕地错觉》,

我才明白了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

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

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

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

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

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

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

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

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

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

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

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你相信钱规则,就会发现无数钱规则。

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

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

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



6


而且,麦基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样,

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琢磨这句话,发现现实生活还真是如此。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相信奋斗的力量》。

文中讲了他一段经历:

高中时,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

“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

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

不是中途退学,就是考一次就放弃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阶层会永远固化,

他只相信努力和奋斗终会有回报,

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

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

最后终于考进北大,人生从此改变。

刘若英写过一篇《相信爱情的人迟早会和爱情相遇》。

很多女人在经历失败的恋情后,

会变得胆怯和退缩,从而相信: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爱情。”

“天下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

于是,她们一生真的与爱情失之交臂。

但刘若英始终相信“世间总有爱情在”:

“我不害怕失恋,更不害怕恋爱,因为你只有勇敢去爱了,才有可能遇到那个真命天子;如果连爱都不敢爱,怎么会遇到呢?我总以最开放的心态等待爱情的到来。”

终于,她遇到了灵魂伴侣钟石。

这个世界,就如麦基所说: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

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

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7


2012年,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

受母校之邀,回北大做了一个演讲。

演讲中,她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

“我唯一的害怕,

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

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

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

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

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这不是唱高调,而是真心话。

“怀疑一切往往就会失去一切。”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米某就是这样,

他做什么事情都相信“钱规则”。

有次,公司做一个活动要拉赞助商。

他就请人家管事的喝酒,

然后给了人家2000元红包。

结果第二天,人家把红包退了回来,事没成。

然后,公司就派了另一同事来接手。

这位同事也不请喝酒也不套近乎,

而是扎扎实实做了一个漂亮方案,

告诉对方可以从活动中收获什么。

对方一看方案,立马就打了30万。

米某知道后却说:“我没成,是因为红包给得太少。”

你看,他就只相信他那套钱规则。

所以现在,他依然活在公司最底层。

很喜欢顾城的一首诗:“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往往不是因为不够聪明,

而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

因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开始。



8


记得前年冬天的某个下午,

我打车回家,坐上“渝B1T792”。

一上车,我就发现这辆车很温馨,

里面还挂着香包和装饰。

我刚坐下,司机就问:“您冷不冷?我备有暖手宝。”

车一启动,司机又问:“您饿不饿?我备有零食。”

遇到堵车,司机又递上几本杂志:“您翻翻。”

这样的服务让我大吃一惊:“你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服务的?”

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

以前,他是一个喜欢质疑一切的人:

“这社会,太不公平了。”

“没钱没权,什么都行不通。”

有一天,他听一档广播节目说:如果你想改变生活,首先就应改变自己。如果你觉得世界太黑暗,那么所有发生的事都会让你不开心。

“于是我决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

以前他生意很一般,还经常遭人投诉。

现在却业务火爆,无数乘客抢着预订他的车。

他说:“我自己改变后,世界就变得美好起来了,遇到的每个人仿佛都是我的贵人。”

我下车时,他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难忘的话:

“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9


陈亚豪的求职经历被同学“否定”后,

他在豆瓣上写下了一段话:

“请你一定要相信这个世界所有的光与热。

那样的你即便会被黑暗击倒,

但心里的光与热会赐予你扶起自己的力量。

请你也一定要守住心里那份光与热,

那样的你即便会被乌云笼罩,

但身体里会拥有一把利剑,

不需期盼乌云的散去,

它们早晚会被你刺穿。

看不到太阳,我们就成为太阳,

成不了太阳,我们就追着太阳。”

很喜欢这段话所表达的意义: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

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

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注:配图来自网络


*朗诵:闻笛,坐标济宁,热爱音乐和文学,愿用声音传递温暖与力量!微信公众号:闻笛时间(ID:wendishijian)。荔枝FM:闻笛时间。


特别推荐:

这可能是最好的读书方式!

慈怀共读活动,每10天共读一本书!

战胜惰性,行动起来

和数万书友一起读书,一起进步


 在慈怀读书会菜单栏“报名共读

加入慈怀共读


回复“微课”,收听慈怀课堂的线上微课

回复“线下”,了解慈怀读书会线下活动最新通知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慈怀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