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扬子晚报网
5月23日,一张“另类欠条”在徐州当地微信朋友圈走红,欠条中,借款人称因玩游戏欠妈妈6千元,将通过家务和学习成绩,在两年之内偿还。欠条里,罗列出详细的学习成绩抵扣欠款指标、各种家务劳动的报酬价格。今日记者采访核实发现,这是一名10岁孩子写下的欠条,他在拿妈妈手机玩一款游戏时,通过支付宝充值,仅仅8天就花掉了1.2万元。最终,该名妈妈在公益组织“反网游欺诈吸费联盟”的帮助下,从游戏运营方处拿到了6200元退款。该名妈妈表示,让孩子写下另类欠条,一是让他记住教训,二是帮助孩子战胜网瘾,将更多精力回归到学习和劳动中。
“因玩游戏欠款6000元,还款方式:通过做家务和学习偿还给妈妈,二年还完。”这张另类欠条上网后,立刻引发了网友的注意。欠条看起来相当规范,不仅写明借款人姓名、日期,还按上了红手印。而欠条下方,也罗列出详细的抵扣条款和劳动报酬价目表。比如:语文90分以上,奖100元,英语85分以上,奖100元。洗碗10元,拖地板20元,洗衣服20元。
对于这张欠条,网友们纷纷转发、调侃。有网友留言称,这才是对付熊孩子的大杀器,让他一下子背上6千元债务,还要两年还清,看他今后还敢玩游戏不。有网友则表示,欠条应该不是真的让孩子还钱,其实是妈妈的一种教育方法,让孩子接受教训。很多网友还调侃称,这个妈妈的办法好,他们要回去复制一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记者核实了解到,这张欠条的当事双方,是一名妈妈和10岁的儿子。原来,妈妈张女士前不久用支付宝给客户付款时,被提示“余额不足”,她再检查支出明细,惊讶的发现短短8天时间内,产生了100多条购买记录,总共花掉了1万2千元。
张女士这才回忆起10岁儿子这几天的反常举动,每次回家,儿子第一件事就是要来她的手机,她也知道孩子玩的是一款名为“植物大战僵尸2”的手机游戏。儿子告诉妈妈,他的同学都在玩这款游戏,不玩会被大家嘲笑,张女士看了一下,认为孩子玩个小游戏也没啥问题,压根没想到孩子会购买游戏虚拟道具。
张女士检查支付宝账单发现,儿子通过支付宝转账集中在晚上7点到10点,购买的游戏虚拟道具种类繁多,光道路礼包就有5种,包括:畅玩礼包、豪华礼包、白金礼包、荣耀礼包、至尊礼包。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在她追问下,儿子告诉妈妈,只有购买礼包,才能克服游戏难度,顺利进入下一阶段游戏,他的很多同学都是这么做的。让张女士疑惑的是,她的支付宝设置了密码,且并未开办“小额支付免密”功能,孩子是如何做到克服密码障碍,顺利付款的呢?对此,张女士和孩子的说法不一,孩子说购买道具不需要密码,只要按照游戏购买流程操作即可,不过张女士也认为,曾多次在孩子面前操作支付宝,可能孩子本身也知道了密码。
事发后,张女士认为孩子今年才10岁,还不具备独立的认知能力,游戏运营商存在把关责任,应当退还这笔钱。张女士还表示,1.2万元对家庭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她在卫浴销售公司上班,每个月工资只有2千多元。
然而,张女士联系运营商协商退款时,遇到了不小的难度,根据支付宝信息,扣费方是东莞一家名为讯怡电子科技的公司,对方答复他们只是受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游戏的真正运营和收费方,是总部位于湖南拓维公司,张女士尝试联系该公司时,发现对方并不支持她的退款要求。
无奈之下,通过网络查询,张女士联系到位于湖南的“反网游欺诈吸费联盟”的公益组织,该组织是由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颖等人牵头成立,专门针对该类未成年人玩网游被扣费后,家长进行维权的事件。
记者今日联系到该公益组织发起人韩颖律师,她介绍,张女士的遭遇是典型未成年人玩网游遭遇扣费现象,根据《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提供服务时,应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并绑定与该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民法中规定,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因此超出起能力范围的交易额,家长有权主张撤销的。
韩颖向张女士介绍了相关的法规,并提供了维权建议和路径。在韩颖的帮助下,张女士再次联系到拓维公司,详细阐述了孩子玩游戏的情况,以及目前家庭的困难情况。经过多次交涉,拓维公司答应退还其中一天花费的费用,总额为6200多元。但拓维公司也表示,作为游戏公司无法识别用户究竟是未成年人还是家长,如果确实如张女士所述,孩子在她不知情情况下,玩游戏产生了消费记录,作为家长同样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