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最新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股骨颈区这一环形病灶,终于知道是啥啦 ·  2 天前  
丁香园肿瘤时间  ·  PFS 超 21 ... ·  4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外科团队利用全新的全生命周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肿瘤资讯

【肺长TALK】董晓荣教授:CROWN研究最新亚洲数据公布,洛拉替尼树立中国ALK+NSCLC治疗新标杆

肿瘤资讯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1-19 20:00

正文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当前肺癌已进入以靶向治疗为代表的精准诊疗时代;越来越多靶点的相继开发,不断推动肺癌的治疗取得更优生存获益。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重排(ALK+)是肺癌治疗的热门靶点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生率约3%-7%[1]。近年来随着ALK-TKI的不断研发,新一代ALK-TKI的相继上市成功让ALK+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不断改善,CROWN研究充分证实三代ALK-TKI洛拉替尼用于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具有优异的颅内疗效,同时安全性良好,成为ALK阳性NSCLC治疗的优选[2-5]


不久前结束的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公布了洛拉替尼CROWN研究亚洲人群的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数据,展现出与全球人群一致的疗效获益[6]。对此,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深入剖析CROWN研究亚洲亚组最新数据,并发表ALK+NSCLC患者临床诊疗的相关观点。

董晓荣
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科/教研室 副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 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肺部肿瘤慢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治疗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超群绝伦,引领风骚:

CROWN研究亚洲亚组最新数据公布,洛拉替尼亚洲人群数据与全球一致

董晓荣教授介绍,CROWN研究亚洲亚组共纳入120例患者(洛拉替尼组59例,克唑替尼组61例),截止于2023年10月(洛拉替尼组 vs 克唑替尼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2.4 vs 55.1个月),亚洲亚组中经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仍未到达(95%CI:64.3-NR),对比克唑替尼组降低了78%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HR=0.22,95%CI:0.13-0.37);63%患者在5年后仍未发生疾病进展或死亡(克唑替尼组仅为7%);同时与克唑替尼相比,洛拉替尼可改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颅内客观缓解率( IC ORR),两组患者的IC ORR分别为69.2% vs 6.3%;此外,在本次报告的亚洲亚组数据中,洛拉替尼组3/4级任何原因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为81.4%,仅约5.1%的患者因洛拉替尼相关的不良反应而停药[6]

董晓荣教授强调,本次CROWN研究亚洲亚组的PFS获益与此前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中公布的CROWN研究意向治疗人群(ITT)5年生存随访数据相一致(中位随访60.2个月,洛拉替尼组的中位PFS仍未达到,5年PFS率高达60%,对比克唑替尼组降低了81%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充分展现了洛拉替尼在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对于亚洲患者与全球患者具有一致的超长PFS获益[7]。与此同时,洛拉替尼在亚洲患者中优异的颅内疗效与此前ASCO大会公布的全球人群数据[洛拉替尼组自第3年至第5年间均未发生颅内进展,5年无颅内进展率仍高达92%,对比克唑替尼降低了94%的颅内进展风险(HR=0.06)]也保持一致,充分证实了洛拉替尼对于亚洲患者与全球患者具有一致的颅内优异疗效[7]。此外,洛拉替尼在亚洲人群中的安全性也与此前ASCO大会所报告的安全性数据一致(洛拉替尼在全球人群中的长期安全性与更早前报道一致,仅有5%的患者因为洛拉替尼相关的不良反应而中止用药,且均发生于治疗早期),不良反应通过剂量调整等干预措施,可管理可控制,患者可以接受长期治疗,实现长生存、高质量获益[7]

脱颖而出,无限潜能:

洛拉替尼成为中国ALK+NSCLC一线治疗优选方案

董晓荣教授认为,此前ITT人群数据显示了洛拉替尼对全球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带来的显著获益,一举刷新了转移性实体瘤单靶治疗的PFS新纪录。而本次CROWN研究亚洲人群的5年随访数据充分证实洛拉替尼在亚洲亚组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与CROWN研究整体人群结果一致:洛拉替尼有效延长了亚洲患者PFS,同时安全性可控,为ALK阳性NSCLC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获益,也为洛拉替尼在一线的应用提供了证据支持;该数据也将进一步支持洛拉替尼在国内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应用,可作为临床实践中的一线治疗优选。

目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权威指南均一致推荐洛拉替尼作为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优选。结合此次ESMO大会报告的亚洲人群数据,相信洛拉替尼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获得更多应用,为更多国内患者带来获益。

全程管理,未来可期:

MDT助力ALK+NSCLC取得更大化临床获益

董晓荣教授指出,MDT模式由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针对某疾病以定期会议形式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8],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旨在通过协作、交流改善患者的诊疗过程[9]。传统诊疗模式患者转诊需要等待时间,而且患者每到一个新的科室,医生需要重新熟悉患者情况甚至修订新的治疗方案。而MDT模式集合多学科专家优势,可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提供最优治疗方案,更有利于诊治[10],能够为患者带来多重临床获益:

  ●  明显缩短肺癌患者诊疗时间及就诊次数:加拿大kingston健康科学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每周实施肺癌多学科会议,探讨多学科会议对肿瘤诊疗时间的影响(共纳入128例患者)。结果显示,确诊时间由12.4天减少至3.9天;确诊到治疗时间从39.5天减少至15天[11]

  ●  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韩国一项调查研究纳入健康保险审查和评估局(HIRA)登记的1032例肿瘤患者,探讨MDT实践模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大多患者对MDT满意度评分(0-10分)为9分或10分,总体评分为9.6分;大多数患者认为有充足的时间与MDT讨论治疗计划,易于访问和得到MDT的解答,MDT关注患者的担忧并且对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同时大多数患者相信MDT更加专业 [12]

  ●  较传统诊疗模式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生存结局:一项研究纳入2006年-2015年间向Stony Brook癌症中心报告的2044例肺癌病例,患者被分为两组,一组参加MDT管理(n = 1179),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模式(n = 865);研究报告了1年和3年分期分层复发率和死亡率,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并使用线性关联来评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调整混杂因素后,逻辑回归分析显示:MDT诊疗模式 vs. 传统模式降低肺癌3年死亡率[OR = 0.50 (0.36-0.70)]和3年复发率[OR = 0.51(0.32-0.79)][13]
 
董晓荣教授表示,未来,相信随着三代ALK-TKI洛拉替尼以及MDT诊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ALK+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将更加便利、更加规范化,将取得更大化临床获益,进而实现慢病化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Hou X, et al. Cancer Imaging. 2023;23(1):20.
2. Shaw AT,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Nov 19:383(21):2018-2029.
3. Solomon BJ, et al. Presented at 2022 AACR. Abstract #CT223.
4. Qing Z, et al. Presented at 2022 ESMO. Abstract 992P.
5. Solomon BJ,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in press. doi:10.1200/JCO.24.00581.
6. Wu YL, et al. 2024 ESMO. Presentation Number 1279P
7. Benjamin J. Solomon , et al. 2024ASCO.LBA8503
8. 孙琛, 等. 中国医院管理. 2022,42(8):53-56
9. Hardavella G, et al. Breathe (Sheff). 2020 Dec;16(4)200076.
10. 钟文昭,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等. 中华肿瘤杂志. 2020. 42(10):817-828.
11. Stone CJL, et al. J Oncol Pract . 2019 Feb;15(2):e169-e177.
12. Maeng CH, et al. Korean J Intern Med . 2020 Jan;35(1):205-214
13. Nemesure B, et al. Cancer Epidemiol. 2020 Oct;68:10180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