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敌人在撒尿,这时,他怎么也无法扣下扳机 ·  3 天前  
主编温静  ·  蛇来运转 百福具臻,给您拜年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中国故事大会》即将收官,但“好故事”依旧温热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10-29 23:13

正文


从家庭的温情、文化传承讲到国家的大义,北京卫视即将收官的《中国故事大会》瞄准了人们对“故事”的深层次需求,试图用好故事去讲述众生百态,引人感悟。

“现在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进入了亿万手机。作为一个‘北斗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10月22日晚,十九大新闻中心第七场集体采访,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飞雪这样回答记者道。

 

这一天,军队党代表第一次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王飞雪等4名军队党代表在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侃侃而谈,回答了10个问题,精彩的强军故事令记者们十分兴奋。

 

作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团队的一位年轻人,王飞雪及其团队为北斗系统做出突出贡献。


昨晚(10月28日),在北京卫视的《中国故事大会》中,王飞雪和北斗的故事再次闯入人们的视野,也令更多的观众对这个年轻人和他身后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团队有了深一层了解。而伴随着王飞雪故事的结束,《中国故事大会》第一季也将告一段落。从9月8日首播至今《中国故事大会》已播出8期,节目也将于下周迎来收官,但其中的好故事余温犹热。


讲述“新时代”的故事

《中国故事大会》第一季已播出8期,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题,从“那件小事儿”到“感恩”,从家庭的温情、文化传承讲到国家的大义。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呈稳步上升趋势,最新一期收视同时段排名第三,网络视频点击量累计破亿。

 

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中国故事大会》在十九大期间契合整体社会舆论氛围,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有观众评论称,“《中国故事大会》感人,动听,发人深省”“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综艺节目,值得用心去感受的节目,一个故事、一份感动”。

 

斯琴高娃在节目中感恩继父的养育。


斯琴高娃在节目中感恩继父的养育;嘉宾李亚鹏讲述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缺少拥抱的故事;主持人刘婧分享了自己与奶奶之间的亲情故事……这些温情的家庭故事都曾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此外,节目中还有很多家国故事,如演员赵立新讲述了飞机试飞员黄炳新的故事,为了祖国的发展,他们奉献一生,迎来了中国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主持人郑璐讲述了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的故事,是林鸣的不懈努力,携手团队完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中国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政治委员范冠卿分享亲身经历的也门撤侨故事,让大家切实的感受到无论身在何处,哪怕是异国他乡,身后强大的祖国在你需要的时候永远是最强有力的依靠。

 

中国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政治委员范冠卿分享亲身经历的也门撤侨故事。


节目中,既有家里家外的小故事,也有国家的大故事。当然,还有很多关于“传承”“选择”“梦想”“感恩“的故事。瞄准了人们对“故事”的深层次需求,《中国故事大会》不止于讲故事,而是试图用好故事去讲述众生百态,引人有所感悟。

 

“我们会记住这就是国之骄傲,但我们也许会忘记像王飞雪这样的年轻人。在超级工程的背后站着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敬意和感谢。”如《中国故事大会》在第8期节目结束时所言,每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主人公,他们的故事、名字和面孔同样值得倾听和铭记。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0多年致力于“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


用故事透视生活

“节目里有鸿儒大师的故事,也有平凡普通的故事。故事里有时代变迁,百姓沉浮,有岁月乾坤,有人生万象;最重要的是,故事有最原始最真实的力量。”主持人刘婧在节目首期开头就直揭节目的内容核心——“故事”。

 

在《中国故事大会》中,每个人都可以是故事的作者,也可以是故事的主角。故事讲述者和主人公除了活跃于荧屏的演员、表演艺术家还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这些讲述者既是故事的经历者,也是故事的见证者和感悟者。

 

节目通过嘉宾之间的讨论以及嘉宾与观众的互动,大故事穿插小故事,以朋友间的分享讨论来讲述故事,展现社会生活百态,描绘百姓群像。

 

李亚鹏讲述追寻梦想的十年经历。


几段精悍短小的心灵鸡汤,几篇引人入胜的美文,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迭代,大多数人越来越青睐“速食文化”。而《中国故事大会》尝试将“速食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精神结合在一起,引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回归一种慢品味的状态。静下心来听一段看似与你我无关的故事,却也能从中品味人生百态。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刻意煽情,《中国故事大会》中讲述者分享的故事简单,却又耐人寻味。


“小事儿”背后有大格调

不论是文化类节目还是真人秀,抛开外在形态和环节设置,本质上打动观众的还是“故事”,而如何让观众能够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着实不易。

 

首期节目,演员何冰分享了关于“英雄与狗熊“的故事。


故事的精彩程度不仅取决于故事内容本身,还要看讲述者如何将之呈现。首期主题是“那件小事儿”,演员何冰讲述了对他演员生涯影响至深的一件“小事儿”,现场观众反应热烈。或许故事本身正如何冰本人开头所预告的那样“无趣”,但在语言表达之外,何冰通过他的表演塑造了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他中学地理老师),让故事变得更生动立体。演员许娣在舞台上阅读一位走失老人身上的一封信,书信当中,没有提及一个“爱”字,却让每一个人看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真正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感受故事中的深情。

 

在构建的书吧场景中,大家围桌而坐,通过长桌和舞台间的场景切换,完成讲故事、嘉宾解读、延伸升华的过程。这些故事不止于被“讲述”,其价值在于故事意义与内涵的“传承”。

 

一代戏曲表演艺术家、武生泰斗裴艳玲先生的故事对李林影响颇深。


相声演员李林讲述了一代戏曲表演艺术家、武生泰斗裴艳玲先生的故事。从5岁救场唱戏自愿学戏,到6岁练功苦到要上吊自杀,却被父亲一脚踹下来,说把今天的功练完再死,再到成角之后练功摔到小便失禁......裴艳玲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裴先生的故事感染着李林,而李林也希望结故事的分享去影响更多的观众。还有演员王刚在节目里讲述了他与一代评书艺术家袁阔成的一段往事。袁阔成之于王刚,亦师亦友,其对王刚在生活上的悉心照料和专业上的言传身教,让王刚明白了传承的真谛在于事物的内核而非表面。

 

演员王刚讲述他与一代评书艺术家袁阔成的一段往事。


“用感恩的心来做人,用报恩的心来做事。”主持人刘婧在第8期节目最后的一语正道出了这些“故事”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价值。当年听故事的这些人成为现在舞台上讲故事的人,而那个故事也融入了每一个讲故事的人生。《中国故事大会》令更多故事有了温度和深度,其所传递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值得肯定。


  作者:张章


编辑:于安琪 王梦茜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