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只要布局3年,就没人敢瞧不起你: 1、 ... ·  12 小时前  
鱼羊史记  ·  1457年,于谦被“莫须有”的罪名斩于街市, ... ·  20 小时前  
一览扶桑  ·  太宰治:“我可不是富士山的对手呀。”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收复台湾前,郑成功只有福建一带弹丸之地,为何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火烧千舰:彻底毁灭西罗马帝国的赫尔马尤姆海岬之战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02-04 16:02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 你怎么看蛮族崛起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公元5世纪,曾叱咤风云的罗马帝国已不复当年之勇。 内部的糜烂衰朽,让其无法抵御民族迁徙的巨大压力。以至于莱茵河与多瑙河的漫长边界,屡屡被规模不等的蛮族军队所冲破。更有公元451年的匈人和公元455年的汪达尔人,直接对意大利本土进行了严重破坏。但靠着财政收入较多的东帝国支持,末代西罗马势力依然能勉强维持。


然而,发生在公元468年的马尤姆海岬之战,却彻底宣告了西部帝国死刑。 这场由罗马人自己主动发起的战略反攻,最后演变为惨不忍睹的战术溃败。由此造成的巨大损失,就连出手阔绰的君士坦丁堡方面都承受不起。


危险的敲诈者

汪达尔人的崛起 掐住了西帝国的粮食生命线


倘若要理解赫尔马尤姆海岬之战对西罗马的重要性,就必须复盘汪达尔人的艰难崛起。 虽然他们不是众日耳曼集团中的最强者,却阴差阳错的让意大利当局格外难受。正因如此,让东西两大帝国原意联手针对,甚至不惜暂时放弃许多临近核心的欧洲省份。

早在公元406年,一个由汪达尔人牵头,夹杂着许多苏维汇和阿兰人的蛮族联合体开始初具规模。迫于匈人西进造成的生存压力,他们自中欧腹地赶往莱茵河畔。由于西罗马军队正在同入侵意大利的哥特人交战,所以造成北方传统边界的兵力空虚。在挫败帝国同盟法兰克人的阻挡后,汪达尔集团也成功进入莱茵河以南,深入较为富庶的高卢和西班牙两省。 然而,更为强大的西哥特人却不断对其施压。 最后迫使汪达尔集团在公元5世纪的30年代再次迁徙,由国王盖塞里克领导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据了以迦太基城为核心的阿非利加行省。

成功抵达北非的汪达尔人士兵


由于传统作为帝国传统粮仓的埃及已归属东帝国,晚期西罗马的主要口粮就非常依赖从北非进口。 但在汪达尔人抵达后,这条维系意大利本土局势的生命线也随即掐断。为了暂时稳住局面,拉文纳的西帝国宫廷被迫对既成事实予以追认。但只要汪达尔人还占据着北非,任何稍有常识的皇帝都会感到坐立不安。

成为既得利益者的汪达尔人,也不仅仅满足于退居北非一隅。 盖塞里克利用北非的充沛资源,重建了正规陆军和地区舰队,并以粮食出口作为自身的战略武器。从公元5世纪的40年代起,不仅向东攻占了利比亚西部的的黎波里,还跨海夺取了西西里岛。这样,西罗马完全丧失了外来粮食渠道,并需要忍受日耳曼舰队的年度袭扰。最后在公元 455年,汪达尔人更是公然出兵,继西哥特人后第二次洗劫了罗马。

以北非为基地 汪达尔人也洗劫过罗马


唇亡齿寒

意大利的局势 也危机到东帝国的战略部署


毋庸置疑,汪达尔国王的成功不仅打击了西罗马方面,也触怒了需要同胞为自己分摊火力的东帝国。 毕竟,众日耳曼势力大都云集在意大利附近。如果西部政权瓦解,那么东罗马本身也会遭遇更多边防压力。因此,利奥一世皇帝就决心组织一次规模巨大的远征,准备将盘踞在北非汪达尔势力消灭。

为顺利疏通西帝国的粮食生命线,利奥一世与意大利的安特米乌斯皇帝联手,共同负担战争所需的兵力和资金。 前者首先任命执政官的儿子希拉克略去埃及募兵,然后率军从昔兰尼加半岛出发,沿海岸进攻黎波里和整个利比亚地区。同时,后者也需要组织舰队,负责将镇守达玛蒂亚的精锐部队运到西西里和撒丁。最后才是利奥本人派出的真正主力,一支由巴西里斯库斯指挥的舰队,准备从海路直取迦太基城。这样的三路同时出兵,可以让盖塞里克首尾不能相顾。

东西帝国都为远征而耗费巨大


由于战争所需的兵力和物资规模浩大,利奥一世从国库和地方赋税中支出了6.4万磅黄金和70万磅白银。再加上安特米乌斯的少量支援,凑出价值12-13万磅黄金的军费。哪怕不将水手和后勤人员计算在内,仅担任主力的舰队也有10万之众,并由1113艘大小舰船运载。 现代学者则非常理智的将其数量缩水到5万人以上,其中包含有3万多陆海军士兵和2-3万的各式海员。 但这仍旧是自希波战争结束后,世上最大规模的海陆协同部队。

相比之下,汪达尔人的军队规模不足东西罗马的1/5。 连他们的五分之一都不如。盖塞里克的陆军主力,依然是自己从欧洲带来的日耳曼步兵和少量阿兰骑兵。选择合作臣服的原拉丁居民,大都只是在数量不多的海军中服役。至于靠近南方沙漠的柏柏尔人,大都是极不可靠的辅助力量。

控制大量地盘的汪达尔人 兵源依然比较匮乏


急转直下

远的主力 依然是来自东帝国的舰队力量


公元468年的春夏之交,东西帝国的联合行动开始按计划拉开序幕。 从埃及和意大利出发的两支偏师都进展顺利,将戍守的利比亚、撒丁和西西里岛的汪达尔军队轻易驱逐。到该年6月,巴西里斯库斯率领的主力舰队也从意大利南部的前进基地出发。只用2-3天时间,就顺利抵达距迦太基城仅60多公里的赫尔马尤姆海岬。


由于提前获悉强敌来袭,汪达尔守军很可能在迦太基的港外设置铁链。 罗马舰队受其阻挡不能立刻突入,只能在海岸位置下锚,准备将大量人员物转运上岸。一旦庞大的陆军全部登陆,那么兵力相对薄弱的蛮族就要凶多吉少。


在西西里等次要战场 东西帝国的军队都进展顺利


然而,盖塞里克从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统帅。 他清楚自己的陆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总动员后的罗马相比,因此只有设法避免陆战。但鉴于双方海军的实力也非常悬殊,进行正面阻拦的舰队决战同样是希望渺茫。因此,大胆奇袭就成为他争取胜利的最后选择。幸运的是,由于晚期罗马的动员能力刷退,所以在出兵前耗费了大量时间。这就给汪达尔人以足够的准备时间,并计划给拉丁大军以致命的火攻袭击。


通常而言,地中海地区的桨帆船战舰都不是非常担心火攻战法。 训练有素的划桨手,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快速机动,使得漂浮海上的火船很难取得理想效果。但当大量的船只集中在某个区域,单舰的机动性能就被降至最低。所有的船帆、涂油的绳索和木质结构,都难以在着火后摆脱噩运。


位于突尼斯海岸的赫尔马尤姆海岬


所以,盖塞里克只准备了10多艘火船,就足以给对方造成严重混乱。 特别当罗马舰队在赫尔马尤姆海岬西侧的水域抛锚,就更很容易让顺着西北风加速的火船有可乘之机。狡诈的蛮族国王还故意向罗马指挥官行贿,用一大笔钱让后者同意休战5天。等到强劲的西北风开始吹拂海岬水域,汪达尔人就立刻操纵秘密武器冲向敌舰。


为了运输部队物资,东帝国的远征船只往往体型很大。 其中最大的德罗蒙战舰就长约28米、宽4.4米,能够搭载30名桨手、12名海员和30-40名战士。至于其他运输船,体积也大都在战舰之上。当他们集中遭遇火船袭击,就根本无法轻松避开。再加上罗马指挥层的不够重视,让所有舰船都成为听天由命活靶子。原本平静的海面在瞬间被火光烟雾取代,舰上士兵也在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前陷入恐慌。强劲的西北风也继续助蛮族以一臂之力,将想要外逃的罗马舰只牢牢困在海岬内侧。尽管有部分保持冷静的军官试图重整秩序,但猛烈的风势却成为阻碍他们的最大障碍。


大型化的东帝国战舰 在狭窄水域内的机动性堪忧


随即,汪达尔人的海军也乘势发起进攻。 他们驾驶几乎一样的罗马式战船,撞沉企图逃走的罗马舰艇,俘虏侥幸逃生的士兵和武器。原本已乱成一团的罗马战舰就变得更加拥挤。巴西里斯库斯早已束手无策,根本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还击。其麾下有位名叫约翰的将领,就组织自己部众坚决抵抗。结果被大量跳帮杀来的汪达尔士兵所包围。盖塞里克之子对其非常钦佩,以保障安全的宽松条件进行招降。约翰却宁愿跳海也不愿接受蛮族的宽容,他的个人努力也丝毫不能扭转整个溃败趋势。


混乱的战斗持续到当天日落。 由东西帝国所共同打造的庞大舰队,已经因火灾和敌袭而彻底解体。有超过100艘舰只被焚毁,万名士兵被杀或俘虏。考虑到自己无法对迦太基城制造威胁,巴西里斯库斯就只能选择打道回府。


东帝国的舰队 最终在突尼斯海岸遭至惨败


晚期帝国的宿命

赫尔马尤姆海岬的失败 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毁灭


此次远征的失败,对西罗马帝国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