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澳门从一个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物阜民丰、政通人和的国际知名都市,取得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在澳门回归25周年纪念日之际,《澳门影像志》带你走近澳门的历史与现状。
从这张清代广州府香山县澳门境舆全图?
岛上重要屋宇,皆注明名称,远山及海水、帆船的描绘亦惟妙惟肖,绘画的艺术性与地图的实用性巧妙融为一体。
还是荷兰画家特奥多雷·德·布里绘制的最早的澳门地图之一?
1607 年出版的《小旅行记》里,荷兰画家特奥多雷·德·布里绘制的地图插图上,出现了“MACAO”的字样。这幅地图以鸟瞰的视角展示澳门全景,反映了澳门开埠早期的面貌。
或者,应从更早的时候讲起。实际上,澳门的历史远比我们以为的要久远得多。
港澳学者对澳门路环黑沙进行多次考古发掘,证实在距今5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澳门地区已生活着以渔猎经济为主的原始居民,其文化与珠江三角洲同出一源。
《澳门影像志》,正是以此作为正文第一张图片。
书中收录了澳门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的影像,从中可见澳门与民族命运、国家前途唇齿相依,澳门人的家国情怀朴实无华又浓厚深沉:郑观应移居阿婆井旁,奋笔疾书写下影响中国近代进程的《盛世危言》;康有为、梁启超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宣传革命思想——
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成为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更在濠江“首见大海之浩瀚”,开启“振兴中华”革命生涯——
1912 年5 月,孙中山(右五)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到澳门娱园(即今之卢廉若花园)做客,与园主卢廉若(右三)等合影于春草堂(图/ 佚名)
1992 年10 月28 日,澳门总督亚马留铜马像被吊离地面,结束了它盘踞了52 年之久的基座,被运回葡萄牙本土——
移走亚马留铜像(图/ 林建璋)
1999 年12 月19 日, 一名葡籍人士在澳门政权交接之日,身穿印有中葡国旗和“再见澳门”的衣服,
到大三巴遗址默默告别——
再见澳门(图/ 贾国荣/CNSphoto)
1999 年12 月20 日,澳门举办庆回归“迈向美好明天”大巡游活动——
庆回归大巡游(图/ 潘德昌)
2023 年5 月21 日16 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
成功发射“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图/ 汪江波/CNSphoto)
2024 年3 月1 日零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启动封关运行——
横琴大桥“二线”通道海关监管区(图/ 陈骥旻/CNSphoto)
澳门数百年间的旧貌新颜:
1860 年代的澳门
20 世纪上半叶的澳门
1970 年代的澳门(图/ 黎荣照)
2008 年的澳门(图/ 陈显耀/CNSphoto)
2018 年的澳门(图/ 陈显耀/CNSphoto)
2023 年的澳门(图/ 叶展华)
作为中国最早、最持久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澳门一直是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桥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澳门,引进了第一部西式印刷机,拍摄了第一张照片——
1844 年,法国人于勒·埃蒂尔(Jules Alphonse Eugène Itier)为澳门留下的最早照片。照片里的妈阁庙,与如今几乎一样。
在澳门,圣保禄学院是远东第一所大学——
约1858 年的一幅描绘大三巴牌坊和圣保禄学院的插画(图/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在澳门,开设了第一家西医医院——镜湖医院,首次提供牛痘接种疫苗,中医也为澳葡政府承认,救人济世——
1938 年,镜湖医院组织的澳门中国青年救护团,在抗战时奔赴内地救死扶伤(图/ 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
在澳门,建有港澳地区唯一的园林式图书馆,尽显东西文化聚汇之特色,由富商何东捐赠——
何东图书馆大楼(图/ 黄明辉)
何东家族在澳门居住的宅邸前合影(图/苏格兰国家现代艺术馆)
“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信步走在葡式碎石铺就的小路上,仿佛徜徉于多元文化交融的“时空游廊”,这是澳门珍贵的文化名片,也是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的结晶。
2022 年11 月19日,澳门文化局举办的“乐韵悠扬大三巴”音乐会。(图/ 黄明辉)
除了重温澳门的时代印记,更为难得的是,《澳门影像志》用心收集了普通澳门人和在澳葡人的生活侧影,展现了沧桑而多元的澳门风情——街拍的澳门女性不同时期的影像记载:
在澳西方人不同时期的影像记载:
澳门街道不同时期的影像记载:
澳门人的市井生活不同时期的影像记载:
《澳门影像志》还以特写式镜头,聚焦澳门的地标性建筑、世界最古老、最危险的街道车赛、凝聚澳门人家国情怀的国庆牌楼、见证澳门历史风味的老字号等,娓娓道来影像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唤起粤港澳之间的经济、文化、情感的融合。
对澳门的历史影像与文献档案的梳理,使得更多的读者可以更加感性、直观地了解澳门历史,认识澳门在中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上的独特意义、价值和贡献。《澳门影像志》出版,再次带我们进入时光隧道,重温澳门的历史光辉,重温澳门的人文关怀,重温城市的日常点滴,令人感动。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
《澳门影像志》用大量生动、鲜活的图片,配以细致的文字说明,展示澳门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着重呈现澳门同胞自古以来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是“讲好澳门故事”的一种有益尝试。相信广大读者能从这历史图卷中,了解澳门的昨天,正视澳门的今天,憧憬澳门的明天。澳门史专家
相比文字,《澳门影像志》具体呈现的照片更具渲染力和震撼力,顺着时序及事件原原本本地铺排、古今对照下,更能给予读者一种时空穿梭、与历史对话的感觉,某程度上,也有利于读者迅速而鸟瞰式去认识和把握澳门近代史,了解到澳门在中西文化信仰上交融和交流的独特地位,对澳门参与湾区及一带一路建设,起到重要的教育和推广作用。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主任
从古至今,影像记录了澳门一个个变化的瞬间,细腻展现了澳门数百年间的旧貌新颜。
《澳门影像志》的编著者是中新社资深图片编辑李健,她遍访中外知名摄影师作品库、大学档案馆、国家档案馆、博物馆、收藏家私藏旧照,汇集清末民初的老照片、人文街拍、插画、古地图、古籍、文物等,精选出澳门的风景、重大历史时刻、人文风貌、市井生活等珍贵影像,横跨古代澳门、葡占时期澳门和回归以后的澳门三大历史时期,以图证史,以影像的方式为澳门立传。
澳门回归25周年纪念日,翻阅《澳门影像志》,在这些跨越数百年的影像中,重温澳门的时代印记与历史温度,触摸历史长河中的涓滴细流,感受澳门人的精神和记忆,共同祝福澳门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由五洲传播出版社授权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