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出彩写作  ·  总结材料出彩的诀窍 ·  18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排队五个半小时,为老铺黄金花了18.6万 ·  昨天  
出彩写作  ·  材料在被改了33稿之后,他竟然…… ·  昨天  
星火之声网  ·  ​含金量很高的一段话 ·  3 天前  
星火之声网  ·  ​含金量很高的一段话 ·  3 天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千万别跟用支付宝的人做朋友”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0-12-30 11: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最近出了件大事,支付宝里的银行存款产品突然消失了,紧接着京东金融、微信里的也消失了。
上午还看得见,下午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怎么回事儿?
——就就

作者 | 就就
首发 | 精进的就就(ID:jiujiu-up)



大家好,我是就就~


前几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同时发布公告,叫停靠档计息类银行存款产品。

公告甫一发出,支付宝、陆金所、京东金融、微信理财通、百度度小满等互联网平台纷纷下架该系列产品。

存款市场发生巨变,事关全国十几亿人的事情,很多小白都慌了。

不少读者都在群里问:就就,银行存款不见了,那我存在里面的钱怎么办?

有个老朋友更是直接打电话问我,说她买了十几家银行的存款产品,会不会有风险?

-- 朋友发来的银行存款截图中的一张 --


我给她讲了这件事情的原理,她才放下心来。

其实,这事情倒也在我意料之中,我想过这一天会来,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大家不要慌,这并非坏事。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银行存款那点儿事,帮你们宽宽心。


01
为什么要下架银行存款产品?

浸淫银行领域几年后,就就对银行产品算是比较了解,这次针对的并非所有银行存款,而是靠档计息存款产品。

靠档计息,是指客户与银行签约,协定存款金额并允许提前支取,利息按照与实际存款天数最接近的存期利率向下靠档计息。

如果不好理解,以我常用的一款靠档计息产品为例,给大家看看,你们就明白了:


假设我现在有1万块钱,准备存2年定期,可以5%的利率计算利息;

可如果我存入之后第7个月突然要用钱,我提前支取,就只能按照最近一档的4%计息,多出来的一个月按照活期利率计息。

这样是不是很好理解?靠档计息就是这样一种具备活期产品灵活性又兼备定期产品高利息的一种银行存款产品。

这么好的一款产品,为什么突然被叫停呢?

官方解读只有两个原因,分别是:违反规定和增加风险。

① 违反《储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按照《储蓄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四条规定: 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这说的很清楚了,我上面那笔一万元定期存款,约定存2年,假设我第7个月支取,按照规定,我只能拿到7个月的活期收益。

部分银行为了吸储,推出靠档计息存款产品吸引大家存款,是违反相 关规定的,这也是我之前认为靠档计息迟早会被下架的原因。

② 增加风险

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了尽可能多的吸收存款,会不断创新吸引投资。

以前买银行存款都要去营业厅,对银行网点分布有要求,越大的商业银行网点越多,小地方银行因为地域限制,始终无法做大规模;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小地方银行率先搭上互联网春风,与支付宝、京东金融、微信理财通等平台密切合作,开启了疯狂吸储业务;

最知名的是重庆富民银行、武汉众邦银行、营口沿海银行等,通常都会给出超出市场水平(5%左右)的利率,大量吸储。


全国吸储,本地放贷,规模上去了,但存款属于负债,负债过多,风险也随之加大;

奔着高息而来的存款客户,只忠诚于高息,到期之后便会奔向其他新的高息银行;

负债过多,流动性强,风险加大,一旦出现问题,危害就会放大百倍、千倍,前段时间破产的包商银行就是前车之鉴。

对于储户来说,有《存款保险制度》呵护,50万元以内可以高枕无忧,银行若出现问题,最后背锅的却成了存款保险基金。

小银行为创收增加经营风险,却拿存款保险基金50万的保护额度来当盾牌,这是在薅国家的羊毛,监管能不着急吗?

这才是各大平台紧急下架靠档计息存款产品的根本原因。


02
我们的钱怎么办?

很多读者习惯在支付宝和微信里买银行存款,遇到这种情况很担心自己的钱。

其实大家不用担心,钱存在银行里,并非存在微信、支付宝里,纵不相信微信、支付宝,也不相信银行,总该相信存款保险制度吧。

按照六大行公布的公告来看,靠档计息产品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调整,调整前一切如故,调整后提前支取就按照活期利息计息。


如果你是 老用户 ,现在尚且持有的,需要提前支取,一定要在元旦之前支取,还能 享受靠档计息福利,之后取出就只能算活期利息了。

如果无需支取,那就要恭喜你了,你可以继续享受这么高利息的银行存款,毕竟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你持有这种产品,建议你下载所持有产品的手机银行APP,方便更好操作,也能第一时间收到该银行的公告。

新用户就比较遗憾了,因为你现在打开微信、支付宝等APP会发现,整个互联网,几乎看不到创新存款的影子了。

--  支付宝稳健理财银行存款页面 --

利率5%的银行存款,之前对它爱答不理,现在却变成了高攀不起。


03
给大家找个替代品

靠档计息产品下架,对于我们储户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

老用户遗憾的是,以后再也无法享受如此高息又灵活的银行存款了;新用户遗憾的是,尚未享受到福利就已经无法触及。

那以后我们的钱该怎么办?低利息的银行存款还有必要存吗?

人们潜意识中,最安全的理财莫过于银行存款,其次是保险理财和余额宝,我统计了它们近10年来的利率走势:


由上图可见,无论是银行存款利率,还是保险理财利率以及余额宝,近些年都在持续走低;

考虑到余额宝2013年才上线,所以只统计了近十年的走势,如果追溯至近30年,银行和保险的利率跌势更为明显。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网上一直议论纷纷,中国会不会进入负利率时代?


无独有偶,这几天证监会也发声称要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



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银行存款的性价比会越来越低,那我们的钱该怎么办? 难道真的只有走进股市这条路吗?

投资是一种极其专业的事情,看似门槛低,却容易亏钱,股市就是人性和缺点的放大器。

股市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融资,本身就不是为散户增加财富而来,它只是财富再分配的一个工具。

不炒股不投资也可以,但每一次牛市,都是对未参与者的一次剥削;而每一次熊市,都是对散户的一种收割。

所以我从始至终都强调一个观点:不要炒股,要想投资,可以学习风险可控的基金投资,在学习的同时,我们的钱还是以储蓄为主。

早在今年初,我就给大家科普过银行存款的两个替代品: 理财& 国债逆回购。

① 券商理财

从资金安全性来讲,银行存款≥保险理财≥券商理财>银行理财。

所以你在微信、支付宝中买理财产品时,他们的分类也在同一类别中,如下图:

-- 因银行产品下架,坑位被债基类取代 --

在我分别统计了支付宝、京东金融、微信理财通等平台的券商产品后,发现它们代销的产品利率最高也仅有3.6%。

这一年,我和大家一起打了近一年新债,所使用的券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里面就有很多定期产品,利率最高可达5.88%。

相较于银行存款有定期和活期之别,券商理财中也有定期和活期之分。

银行存款的活期利率只有0.35%,我们完全可以将平均利率3.0%的国债逆回购看成一种活期产品,利率吊打银行存款。

至于券商定期理财,跟着就就打新债的同学都知道,通过我的渠道开户,券商都会赠送4张5.88%的理财券:

-- 后台回复「打新债」,可获得此券 --

我建议大家利用好这几张券,如果你资金较多,可以尝试购买 长期国债逆回购。

安全性不输银行存款,收益却吊打银行存款,如果你觉得银行存款性价比不高,可以试试我推荐的券商理财。



04
写在最后(有彩蛋)


长远来看,居民储蓄确实无法跑赢通货,投资理财或成刚需,我们现在就要未雨绸缪。

如果你有余力,券商理财+打新债+国债逆回购,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跑赢通货还是问题不大的。

如果未来真的由储蓄向投资转化,我们也算是提前学会了接受波动,先在泳池学会了游泳,即使以后出海冲浪,也能无所畏惧。

如果你是小白,对券商理财和打新债以及国债逆回购有不了解的,可以在『打新债交流群』里交流,群里都是同道中人,大家可以互相答疑解惑,也是一种精进过程。



就就也会经常在群里进行分享风险预警、价值分析、收益预估、上市交易要点等等,欢迎大家进群和就就交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