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稻盛和夫
人会记住从呱呱坠地到死亡之间的所有事情,这些都被记入潜意识。但是即使我们想有意识地回忆起这些事情往往也做不到。
然而,如果施以催眠术将其唤起,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记住了全部的事情。
潜藏在这个潜意识里的信息占了总体的十分之九,而反映在显意识里的只有十分之一。
在这十分之九当中,只有那些反复记忆的事情和冲击性的体验会出现在显意识中。就像汽车驾驶一样,经常重复的事情,可以用显意识去支配。
同样,如果每天都以极其强烈的意志力去思考“我想把企业经营到这种程度”,这当然就会进入潜意识,与此同时,也会随时出现在显意识中。
那么这将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呢?答案是灵感。
拿我自己来说,我经常在自己心中描绘各种愿望,“希望能扩大事业规模,想如此去进行多元化”等。
我整天都在思考,“想要开展这样的新事业,但这不是我的专业,身边也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如果有这样的技术人员,把他的技术和我的技术相结合,应该可以搞出有意思的产品。”
恰巧有机会我遇到自己的同学,他向自己的朋友介绍我:“这是我的朋友,开办了一家叫京瓷的公司。”
双方交换了名片后,我才发现,原来对方从事的就是与我思考的新事业相关的技术领域的工作。
我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工作内容早已进入了潜意识,所以双方话题很快就触及了这个内容,激发了我的灵感。
因为在潜意识中已经有了记忆,所以一下子就触发了。
第二天,我就联系对方,“有些事情想跟您交流”,然后登门拜访,对他说,“不好意思,希望能更详细地了解您的工作内容”。
最后邀请他,“请您一定加入我们的团队”,以三顾之礼,恳请对方加入我们公司。
告诉他:“如果您能来,我们可以一起开展这样的工作,一步一步做成那样,干出一番事业。”
因为我每天都在思考,就像下围棋时已思考过几十步后的棋法,因此能滔滔不绝地进行说明,热情邀请对方加入。
如果没有强烈的愿望,在同学会上交换了名片,稍微聊上两句就会结束,不会产生什么灵感。
在普通人看来,不过是普通朋友的简单交往和平淡无奇的相互介绍而已。
但是,当我们以渗透至潜意识的强烈愿望进行彻底思考后,这样的相遇就成了极好的缘分和机会。
每天真刀真枪、全力以赴地工作,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摘自
《心与活法》曹寓刚 译 曹岫云 审译 东方出版社
在京瓷公司成立之初,300万日元的资本金的筹措,为购置设备等从银行借贷1000万日元等事情,即创建公司的准备工作应该如何进行,我都不懂。
同时,从创业后第一个月开始,虽然只有28名员工,但从创业的月份开始就要发放工资,还要支付奖金(当时称为“买饼钱”),还有资金周转应该如何运作,我也摸不着头脑。
该怎么办才好呢?我非常困惑,这就是我当时真实的心境。
当时唯一的客户是松下电子工业,我每天忙于去交货,忙于收取货款,作为经营者究竟应该如何经营企业,真是一窍不通。创业时的不安至今记忆犹新。
日常的经营,该怎么做才好呢?有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让我烦恼不已,日日思索。
我把思考的结果称为哲学,我创建了我的经营哲学的原形。
其实,“不断思考”这种习惯,我从松风工业时期就开始了。
松风工业连续亏本,到发工资时连工资都发不出,常常要拖延一两个星期,奖金就更谈不上了。
企业与工会总是纷争不断,公司内红旗招展,一年到头罢工不停,情况非常糟糕。
我想离开这个公司却不能如愿,公司分配给我的工作是开发新型陶瓷材料,我不得不投入这项研究。
工资待遇低,缺乏像样的研究设备,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出出色的研究成果,该抱一种什么心态来投入工作?这个问题,我每天都在思考,烦恼不已。
从这时起,“为了做好工作,必须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必须抱这样的心态”,每当我有所感悟时,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记在研究实验用的笔记本上。
后来,当我开始经营京瓷公司的时候,
我常常把记录了我工作要诀的笔记本拿出来,再添加上在经营企业中新的体悟,这就是我哲学的原形,将这些要点重新整理,就成了“京瓷哲学”。
*摘自
《企业经营的真谛》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思考不是对于自己而是对于集团而言,什么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领导人一味迁就部下的意见,容忍个人贪图轻松安逸的倾向,那么集团的纪律就会松弛,从而陷于功能不全的泥沼。
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认真思考“真正的领导力究竟是什么”。
一方面,领导人必须具备使命感,具备强烈的意志和信念,具备真正的勇气,对集团进行严格的指导,统率集团向前奋进;
另一方面,领导人又不能自以为是,要经常倾听集团成员的意见,汇集众人的智慧,思考不是对于自己,而是对于集团而言,什么是最好的方法,由此做出判断。
这两个方面必须平衡,不能偏向任何一方。
真正要管好一个组织,只强调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或者只强调尊重部下的意见,都是片面的、不可行的。
总之,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
领导人应该抱有一颗温暖的关爱之心,要了解团队成员的想法,努力将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同一方向上来,把团队引向既定的目的地,这就是对领导人的要求。
斗胆用一句话讲,
真正的领导人应该是“以爱为根基的反映民意的独裁者”。
我认为,将篷马车队安全带到西部的队长,就是这种充满关爱之心,在尊重大家意见的同时,又能按照具体情况果断决策,发挥出卓越领导能力的人。
而且,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是在混沌纷乱的时代开辟生路,带领集团成长发展的真正领导人。
*摘自
《企业经营的真谛》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京瓷创业之初,在经营方面我是外行,很希望学到成功经营者的经营秘诀。
正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份关于松下幸之助先生演讲的通知。被人们称为“经营之神”的这位先生,究竟用什么思想来经营企业呢?
我很想知道。提出申请后,我满怀期待,来到了演讲会场。
当天因为工作关系我迟到了,只能站在会场最后一排,站着听讲。
经济景气的时候,不要以为经济会一直这样好下去,要考虑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
在财务上有余裕的时候就要注意储备,就像水库蓄水一样。经营企业,随时要为经济不景气时做好储备。
这是幸之助先生讲演的主题。
大量降雨时,如果雨水全部流入河里,河水泛滥引发洪水,就会招致大灾。
如果将河水存进水库,根据情况放流,那么就不仅能控制洪水泛滥,干旱时还可以防止河水断流。
这样,雨水就得到了有效利用。
所谓“水库式经营”就是将治水的方法应用于经营。
幸之助先生演讲结束后,开始回答听众们的问题。
后面有人举手提问:先生所讲,就是经营必须有余裕,我理解了。但是这层意思,松下先生即使不讲,我们中小企业经营者也都明白。
正因为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才感到苦恼。怎样才能让经营有余裕?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我们很难办。
提问中夹着那么一丝抗议的味道。
这时,幸之助先生露出相当困惑的表情,他沉默片刻,仿佛是自言自语道:“不,你不想可不行啊。”
言罢再次沉默。大家以为答非所问,听众中一阵失笑。
但是,在那一瞬间,我却像受到电击一样,一阵震撼。
“不,你不想可不行啊。”幸之助先生这一句话中包含了万种思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不,你不想可不行啊。”幸之助先生这一句话想传递的意思是: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是怎样做才能使经营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
你的企业一定有适合你企业的做法,我无法教你。但是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能做到经营有余裕当然最好,但你不教我方法我怎么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的思考,那么高目标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经营要有余裕,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如果你真的这么想,有这样强烈的愿望,你就会千方百计去寻找具体的方法,“水库”就一定能建成。
这就是幸之助先生想说的话。
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
【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