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全红婵将为她蝉联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而战。这距离她第一次获得奥运会金牌,仅仅过去三年。
2021年,东京奥运会,她一跳成名,「水花消失术」在全世界掀起了「大浪花」,早已封神的「跳水皇后」们,高敏、郭晶晶、吴敏霞、陈若琳,都成了全红婵的粉丝。
赛后采访,这个小姑娘明显
有些局促,对忽然发生的改变完全没有进入角色,她忐忑但真诚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大家也从她的言语中了解到,14岁的她
还没去过动物园,也没去过游乐园。心愿只是把挣到的钱寄回家,好给妈妈治病……
时隔三年,又是奥运。出现在巴黎的她变了,个子长高了,更从容,更自信。首次出现时背着一个几乎要被各式各样玩偶挂件淹没的大书包,仿佛移动的小型博物馆。不但队友觉得她可爱,就连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也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以此,全红婵在巴黎奥运村得名「显眼包」。
7月31日,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
全红婵
和陈芋汐毫无悬念地获得金牌。赛后采访的她,没有了比赛时的严肃,在偶像谷爱凌面前很耍宝,手舞足蹈地说终于见到活人了,还说她很优秀也很漂亮,整个人都闪闪发光。说完这话,摸了摸自己的脸,解释到自己第一次脸烫烫的,这让
社牛谷爱凌都害羞了。大家看到开心的她,忽然意识到——这位已经征战两届奥运会的世界冠军
也仅仅是个17岁的孩子。
从7岁开始到17岁,10年之间,全红婵从全家三妹到世界冠军,一路走来,她一直在不断挑战自己。
741是全红婵改变命运的数字——
7岁接触跳水,用了4年,就第一次获得省冠军
2014年5月的一天,小学生全红婵正在和同学跳格子,因为她手长脚长,弹跳力极强,同学都叫她「红姐」,争着跟她一伙儿。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湛江体校跳水教练陈华明「盯」上了。
全爸爸得知女儿被体校挑中,第一时间问了她的意见,当时只有7岁的
全红婵
立马就答应了,并在离开家的那一天对爸爸说:我要为国争光。
自那以后「旱鸭子」全红婵,从游泳学起,开始了跳水生涯
。
那时候体校
条件很有限,
训练在户外,跳板是铁制的,夏天被晒得滚烫,只能用毛巾挤水给跳板降温。打雷下雨,为了安全,停训;冬天太冷,防止感冒
,
停训
——就算下来,他们全年只能训练7个月。
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全红婵是全队最不喜欢休假的那一个。因为假期里小伙伴都去游乐园,动物园什么的,她没钱,正好待在队里训练。这一练就是四年。
努力的人是不会被辜负的。在同期队友中,全红婵第一个登上3米板,接着是5米跳台、7米跳台……两年后,她又是第一个站在10米跳台上,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后来她自己回忆说「也没想那么多,眼睛一闭就跳下去了。」
2018年2月,全红婵在广东省跳水队训练基地试训时初露锋芒。她速度快,30米4.5秒;力量好,肋木举腿10个用时13秒,在她的身体里好像总是蕴藏着与体型不相称的能量。
想家、会哭、畏惧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
全红婵却很少掉眼泪,她从小就知道眼泪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如把时间用来训练,像
大哥哥、大姐姐那样拿冠军。全红婵说的大哥哥,是同样来自广东队的陈艾森和谢思埸,而大姐姐就是她一直很崇拜的「跳水女皇」郭晶晶。
也是在2018年,全红婵迎来了第一次腾飞——在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上第一次获得了全省冠军,并一口气得到三枚金牌。这时,她接触跳水仅仅四年。
而后,她成绩不断提高,12岁成为五冠王,13岁才学会5个动作就在全国比赛中以「5个动作,4个满分」的成绩惊艳全场,当时正赶上东京奥运会的延期,14岁的她意外拿到了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
教练当时带她参加奥运的目的,也只是——见见世面。没成想,还不知道奥运会到底是什么的全红婵
惊艳了全世界。比赛后记者问她,奖金干什么。她的回答是:给妈妈治病。
迈合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镇西南部,只有3.3平方公里的村庄住着约400户村民,398户姓「全」。
在2021年之前,除了本村的村民基本无人问津。2021年东京奥运会以后,这里热闹起来,因为全红婵获得了10米板的奥运冠军。
在她夺冠前,家里的生活一直是拮据的。
当时村里38个低保户,全红婵家占1个名额。
那时候,家里有十七八亩地,每年卖甘蔗的收入才2万多块钱,全爸爸凌晨3点拉一车300斤菜心到市场卖30元。但这些收入,对于5个孩子的家庭简直是杯水车薪。为了让弟弟妹妹有学上,哥哥全进华初二没读完就辍学了。
在
全红婵
刚刚10岁的时候,妈妈去一家工厂帮厨,出了车祸,肋骨撞坏了,几次住院,掏空家底。那时候,没有几个亲戚帮忙。
全红婵
夺冠后,不认识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来了,
全方位嘘寒问暖
。有一位富商直接送来了鲜花和20万现金,说是对
全红婵
的「奖励」。全爸爸是清醒的,他收下了鲜花,拒绝了现金:「坚决不能要,没有钱是白来的。」
当时还在卧床的
全
妈妈有些都有些招架不住了:「嫁给全家这么久,到现在才知道有这么多亲戚。」这不禁让人想起影帝黄渤的那句话:「当你成功了,身边都是好人。」
的确,在全红婵成名后,家里的生活的确比原来好很多。但全家人有个默契,那就是:各自努力生活,不能过度消费全红婵。
全爸全妈每天依然辛勤地种地,什么橘子、甘蔗、香蕉、火龙果,他们都种。全爸爸说:「不能她拿了冠军,我连活都不干了。」
她的哥哥全进华现在是带货主播,个人账号里很少提及妹妹,有人建议他多说说妹妹,粉丝肯定几百万,他拒绝了:「她是我的妹妹,不是赚钱工具。」
在全红婵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果有一天我不跳水了,他们(粉丝)还会喜欢我吗?全爸爸知道后,回应女儿:「无论大家是否喜欢你,爸爸妈妈都会喜欢你。无论发生什么,家人都会支持你。」
原本以为
全红婵
改变了全家,但从家人的只言片语中,我们才终于明白:也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理解与珍惜,
全红婵
才可以毫无杂念地为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
时间再次回到2021年那个夏天,东京奥运会赛场,女子10米跳台决赛,14岁的全红婵以总成绩466.2分夺得金牌,并打破了该项目的最高分纪录。原本的最高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的。创造这高分的人,是陈若琳。
陈若琳作为东京奥运会跳水比赛的技术官员,在现场见证了自己的纪录被打破。她还发了微博,宣布全
红婵
是她的「偶像」。当时她俩并没有想到,两个人日后会成为最亲密的师徒。
2021年底,国家跳水队为几名运动员分配教练,当时领队找到陈若琳,说全红婵你带吧,陈若琳说好。就这样,开始了两个人的交集。
和
全
红婵
一样,陈若琳也是年少成名。三岁时父母离异,妈妈去加拿大时带走了哥哥,她的爸爸把她交给外婆抚养。四岁那年,因为体弱多病,她被送进了南京市一所体育学校学游泳,被教练发现了跳水天赋。而后在11岁进入了国家队,15岁就亮相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女子10米跳台最高分,获得冠军。
虽然陈若琳已经身经百战,但接下这份工作压力很大。
全
红婵
天赋很强,如何让「出道即巅峰」的她提高成绩成为陈若琳最大的难题。
在东京奥运会后,
全
红婵
成绩出现了不稳定,这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就是心态。所以,陈若琳对于
全
红婵
的「改造」就从心态开始。这一次,她学习了恩师周继红那一招,就是:严厉批评。当她发现
全
红婵
倦怠时就会板起脸,并严肃指正,绝不留情面。而这样的做法也被粉丝口诛笔伐,他们认为陈若琳对
全
红婵
太凶,连说累都不行,希望国家队给
全
红婵
换一位教练。
大家不知道的是,陈若琳在低谷期的那些年,也是被周继红一路骂过来的:「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嘴软,不把她骂醒,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只要看到不满意的地方,不管谁来都不行,我必须批评。」
除了心态,更要命的是
全
红婵
面临可怕的发育期。发育期是很多跳水运动员的「梦魇」,调整不好,就会对职业生涯产生致命的打击。
在两个人最初合作的两年里,
全
红婵
长高7.8公分,体重重了近10斤。
为了帮助全红婵突破发育关,陈若琳严格控制她的饮食,在摄取足够营养的同时,减少额外摄入。体能训练上,她也制定了计划,力量训练、空中翻滚、10米跳台实训……每天七八个小时的训练,很多运动员每天下午一点半才开始训练,但
全
红婵
12点就要到健身中心。
跳水技术上,陈若琳也要严格把关。
全
红婵的
「魔咒」是207C,每次比完赛这套动作就要从头来,从3分、4分,跳到10分。这一点上,陈若琳给足了耐心,师徒二人不停地调整、适应,不停地研究细节,最终攻克难关。
渐渐地,全红婵重回巅峰,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的金牌大满贯。又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登顶……两个人在不断磨合和配合中愈发亲近。
在一次采访中,
全红婵带着骄傲的语气
说:「全世界的人都想娶我教练当老婆。」一句话,说出了她对于陈若琳的喜爱和认可。看来,在这个世界上,强者总会发自内心地彼此惺惺相惜。
跳水队从来不缺少「瑜亮之争」,曾经的田亮和胡佳、吴敏霞和郭晶晶,到现在的练俊杰、杨昊,还有热度非常高的全红婵和陈芋汐。
在本届奥运会,全红婵和陈芋汐获得女子
双人
10米跳台金牌。有人统计过,比赛当日距离两个人第一次配合,正好是833天。
确定夺冠后,全红婵直接跳到了陈芋汐的身上撒娇,陈芋汐也对全红婵来了一个摸头杀,那一幕,甜到了所有跳水迷,也让很多人放心:两个人并没有产生嫌隙。
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这么多年来,两个人之间一直都存在着争议。
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决赛,陈芋汐以436.80分夺冠,全红婵以427.60分获得亚军。赛后一位粉丝在看台上大喊:「裁判不公,故意压全红婵的分。」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也出现了一些相关议论视频,甚至衍生出了对陈芋汐和陈芋汐家人的攻击,陈芋汐的粉丝也发起反击。一时间,舆论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