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鉴宝天下
鉴宝天下官方唯一认证账号,央视鉴宝专家组承办民间鉴宝收藏。鉴宝天下以公平公正为首是国内最权威鉴宝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Java编程精选  ·  前阿里员工:内推了个38岁的研发,简历到HR ... ·  2 天前  
浙江新闻  ·  全球特警“世界杯”,“China ... ·  2 天前  
解放军报  ·  起床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鉴宝天下

马未都:最好的文物不一定有最高的价格

鉴宝天下  · 公众号  ·  · 2020-03-05 06:30

正文




著名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说:“我们办博物馆的从来不说‘镇馆之宝’,如果观众只关注所谓‘镇馆之宝’,那才真是白来一趟。最好的文物,未必最贵。中国文物,在世界任何地方展出,都能代表中国文化。”他说:海外有很多中国文物,但最珍贵的还是在中国。




▲著名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


01、世界最高的博物馆

鉴宝天下




问:您在1997年创办了观复博物馆,之前也经历了一些坎坷。为什么要坚持创办这样一家民营博物馆呢?


马未都:我做博物馆其实是个偶然,最开始纯粹就是个人兴趣,也不知其中的深浅。后来做起来的时候就发现,兴趣逐渐演化成一种责任。把藏品捐给博物馆不是不行,我原来也想过这样一个退路。但是,创办民营博物馆,会使得博物馆生态变得更完善。我们也的确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从创办中国第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民办博物馆以来,我们已经做了20多年了。从那以后,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民办博物馆数量一直在增加。我注册的时候民办博物馆大概只占全国博物馆总量的千分之一,现在民办博物馆占比已经达到了20%。




▲位于北京的观复博物馆全景




问:观复博物馆创办至今的21年期间,有没有发生过令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北京)成立20周年的时候,上海观复博物馆在上海中心大厦正式开业,我们在那里办了一个纪念会。上海观复博物馆所在的中心大厦,是目前中国的第一高楼。它有多“大”大家可能不一定能理解。


打个比方,民国时期整个浦西的老建筑堆积起来,立起来加一块也就这栋楼的高度。英国的碎片大厦是西欧最高的建筑,高度约为310米;而上海中心大厦高达632米,比碎片大厦高了一倍,还多出12米。它的体量也非常大,相当于英国碎片大厦五个楼的体量。我们在这座大楼的37层开一家博物馆,凡是去过的人都觉得非常震撼。




▲坐落在上海中心大厦37层的上海观复博物馆




这对我来说触动很大。因为上海中心大厦的观复博物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告诉人们怎么在快速而密集的现代生活中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博物馆的形式,不仅仅像过去那样在郊区有一幢房子而已,而且还融入了今天的现代生活。在寸土寸金的浦东,在人口那么密集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地方,我们有这样一座博物馆,这本身就是现代城市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的代表。


这样一种文化展示,我认为开创了中国博物馆完美嵌入都市生活的先河,对中国文化来说应该是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而我们能够参与其中是深感荣幸的。




▲厦门观复博物馆外景


02、为何没有“镇馆之宝”?

鉴宝天下




问:在我们印象中,每一个博物馆都有其镇馆之宝,观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呢?


马未都:我觉得镇馆之宝的说法是出自民间对于博物馆的一种好奇。我们办博物馆的人从来不把博物馆的某一件藏品称为镇馆之宝,是因为我们不想让老百姓局限于这种追寻镇馆之宝的“乐趣”之中。


的确,有很多文物都很重要,但是,总还有更多更重要的文物。我们一旦设立镇馆之宝,观众就会对其他珍贵馆藏忽略不计。比如,我们大陆游客一进台北故宫就直接去看翡翠白菜和肉形石。但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去看,这两件器物在中国文物中的分量是极低的。


你把这些东西都宣传成为国宝,就会严重妨碍老百姓对于文物的判断。所以,我从来不说哪个文物是镇馆之宝。但是,没有“镇馆之宝”的说法,并不妨碍我们的博物馆办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在北京的观复博物馆,我们有常年的固定展览——陶瓷馆,里面全面地展出了北方地区1000年以来的瓷器;




▲北京观复博物馆陶瓷馆


▲北京观复博物馆家具馆


▲北京观复博物馆门窗馆


▲北京观复博物馆


▲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金器馆


▲上海观复博物馆的瓷器馆


▲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造像馆




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金器馆也非常特别,里面还有宋瓷馆和造像馆。在全国范围内,这些主题基本上没人做过。我做博物馆只有两个要求:一个叫你没来就无法想象,另一个是即便你来看了也不能复述。我觉得,文化展示和文化内容之间关系有一个玄妙的问题:怎么能通过文化展示让公众更愿意去接受文化内容?让大众在过程中一点一点获得文化营养,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


问:怎样让观众对文物的价值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一味听信媒体的渲染?


马未都:文物价值需要一个很漫长过程去理解,我们现在就是不想过度渲染它。我觉得只要一个人喜欢文物,慢慢会理解很多,每十年都会对文物产生认知上的跨越。所以,只要让观众们每来一次博物馆有一点点进步和收获就已经足够了。




▲清康熙·紫檀三弯腿大画桌

观复博物馆藏


▲清乾隆 紫檀琉璃画山水人物插屏

观复博物馆藏


▲民国 嵌钧瓷挂屏

观复博物馆藏


▲清康熙 款彩富贵寿考花鸟博古折屏

观复博物馆藏


03、在哪里都能代表中国文化

鉴宝天下




问:现在网络上有一种说法,他们认为中国遗失海外的文物留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挺好的,这样更能够彰显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人纠结,比如说我们几百年前被盗走的文物,就算归还也应该归还到清朝而不是现在的中国。您怎样看待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呢?


马未都: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1860年以后,英法联军在中国掠夺的。但是,更多的文物是外国人在中国购买的。通过商业途径到国外的文物,我们就无法追回。只有通过战争途径流失海外的文物,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是可以追索的。




▲北宋 磁州窑白釉黑彩唐草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我认为中国文物在世界任何地方展出都代表中国文化。这一点我们应该把心胸放宽一点。中国文物,不是只有在中国本土才能彰显中国的文化。如果中国文物在全世界各地都随处可见,倒是能显示出我们是一个文化强国。


大部分西方人是通过博物馆而不是通过现实来了解中国——每年来中国的外国人少之又少,但是他们有机会去看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展陈。这些陈列在海外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实际上都展示着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也是一种文化传播。




▲清康熙·青花枯枝麻雀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问:最珍贵的中国文物是不是大部分都在海外的博物馆?


马未都:那没有。我觉得中国文物最珍贵的部分还在中国。首推台北故宫。台北故宫的宫廷藏品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皇帝的收集,后来因为战乱搬去了台湾。那部分文物应该是中国传统收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认为以文物价值而论,还是留在中国的文物要好得多。但是,鸦片战争以后,我们的文物确实流失得非常厉害,流失了大约100年,我们很多国宝级的的文物都是这个时期流出去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