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财务独立、提前退休(Fire)的理念在现实中的困境,指出普通人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并提出了其他可能的储蓄方式。文章指出单纯依靠存款很难达到稳定收益目标,通过分享市场投资机会并提到了增额终身寿险(分红型)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文章强调了选择合适的预期和目标的重要性,并详细解释了增额终身寿险的特点和优势。
文章指出单纯依靠存款无法实现稳定的高收益,现实中存在利率下滑和通胀等问题,使得普通人难以实现财务独立和提前退休的目标。
文章介绍了增额终身寿险的特点和优势,包括安全性、确定性、长期收益稳定,并举例说明了其运作方式和可能带来的收益。
文章强调了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选择稳定的投资方式的重要性,并建议通过购买增额终身寿险来规避风险并获得可能的额外收益。
最近看到每日人物发的一篇文章感慨挺多,说是之前Fire躺平的那波人,又开始回来工作了。
Fire即财务独立、提前退休,就是攒下一定数额的钱之后,未来靠利息生活。这些年挺流行的,网上也出现了一大波「躺平博主」,豆瓣一个靠利息生活的小组就有10万+人。
假设一个人每月开支3千,一年3.6万,按4%的利率算,存到存90万就可以躺了。有些人算得更夸张,假设利率6%,同样3.6万的收益只需要60万的本金。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呢?
根本无法维持稳定4%的利率,利息持续在缩水。
以前4%、3.5%的存款利率很好找,才短短2、3年过去就只剩2%了,直接缩水了近一半。想投点收益高的产品吧,今年9月底之前行情又很烂
,不倒亏就不错了。
很多人原本就是将生活支出压缩后,才达到靠利息生活的门槛,现在行情不好接不到稳定的零活儿,利息又不够花了、支出降无可降,就只能回来打工。
说句大实话,不管在什么时候,普通人想要靠利息躺平,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不仅要存到可观的本金,还要对抗不稳定或一直下滑的利率和通胀。哪怕这些都解决了,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各种各样意料外的支出,比如突然病了一场、家电突然坏掉了、有小孩,或者父母年纪大了需要帮扶等。
既然躺平之路这么难,普通人还能怎么办?只能一直打工吗?
躺平的目标难达成,不代表就要全盘放弃。
钱肯定要存,目标还是要定,但可以降一降预期。
太高的目标很容易让人气馁和放弃,合适的预期和目标,会让你更有动力。
不要想着每年怎么赚几万的利息,先把本金给做大;不要只想躺平不上班,先实现换工作自由或者是休息半年的自由;不要想着5年后就必须要躺平,实际能在45、50岁开始退休都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
这些是只要你执行了,就大概率能做到的事情,这么看是不是好多了?
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就是存钱,让钱一直稳定的去生钱。
利益越稳定越好,可控的利益可以避免掉很多的不确定性,等到你真正能自由的时候,它不会突然下滑拖后腿。
不过核心的问
题在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想找个能存钱,又能拿稍微高点利益的地方,确实越来越难了。
毕竟余额宝都不到1.5%,银行存款多数也不到2%了,就连我之前很看好的增额终身寿险,利率也从3.5%、3%下调到了2.5%,低得有点没眼看。
股市从9月底到现在,有过一阵子疯狂的上涨,但随后也是一直在波动,理财小白最好还是不要贸然入场。
倒是有一类产品,还值得考虑一下:
对比存款,它有着一样的安全性和确定性,并且长期下来比存款利率还高些。
对比股票基金的话,它没有那么大的波动,不会出现某天亏好多钱的情况,但又有机会吃到股市的红利。
这里也不卖关子了,说的就是增额终身寿险(分红型),跟之前拿钱确定的增额寿很类似,只不过额外多了一份分红。
举个例子好理解一点,
拿现在比较好的
福满佳2.0
来说
,一位30岁哥们儿买它,每年交5万,连续交5年,等于定时定量的强制自己存下了25万。
满7年开始
,这份保单里的钱就会超过25万的已交保费,往后都不存在亏损的可能。
他的这份保单,有2笔钱可以拿。
一笔是保证利益,也就是哪怕完全没有分红,都会给到他的钱。
每一年有多少都会写在合同里,确定不变。第10年就已经有近27万了,20年有3
2.7万,利率跟存款差不多持平,等于说再差也不亏。
一笔是分红,每年会派发一次
,不保证有没有、有多少,但不至于会亏钱。
如果能给到100%分红的话,第10年就有30万,单利2.55%,比存款高多了。20年有41.8万,单利3.75%,远远高于一般的理财。第30年有58万多,复利达到3%,单利4.79%,已经超过今年8月及之前3%定价的传统增额寿了。
即使没有100%实现,只实现50%,长期复利也能到2.7%,单利到7%,也远比现在的存款、传统增额寿要高。
反正现在哪哪利率都低,还不如选这种既稳又有机会额外赚钱的产品,赌赢的概率要大很多。
除了有保底、有机会干到高
利益之外,它还是有挺多好处的。
一是不用操心很省事,买了它等着分红就行。保险公司会拿着钱去投资,然后每年给我们这些“股东”发红利通知书。
福满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