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类伊始,女性就以隐忍和坚定的力量承担着生命繁衍的重任,她们用爱哺育生命、用爱支撑男人的天空、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她们让生命更美丽,让社会更和谐,让未来充满希望,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姿!!!
革命战争年代也不例外,她们追求革命理想、为自由、民主和革命流血、牺牲、支持子女、爱人投身革命洪流……
民生文旅特别推出专栏【巾帼英雄】,挖掘分享这些默默奉献的如花生命在历史的天空留下的色彩,通过重温她们的人生汲取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支撑我们追求生命的美好!
轩亭口外,断头台前,秋风吹打着冷涩的秋雨,无情的刀猛然落下,一代女侠—秋瑾短暂绚丽的一生在此刻定格!
她,貌美如花、才华横溢、无畏无惧、侠肝义胆,为女权奋斗一生、和热血男儿一样以身救国……
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她的人生凯歌永远回荡在历史的天空,成为一代“巾帼英雄”。不但影响和激励着柔弱女子们的侠骨柔情,也让男儿们热血沸腾!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虽然她出生于动荡年代,但家世优渥,衣食无忧,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父母给她起的字为璿卿,诗意而美好!按正常剧情发展,她必会成长为一个举止优雅,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日后许得门当户对的人家,与丈夫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安稳一生,无牵无挂。
但她的性格热情而倔强,最钦佩的是历史上花木兰、穆桂英等“巾帼英雄”。习诗学文的同时,还热衷于学习骑马射箭,能文能武。
她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嫁了,并过了纪念琴瑟和谐的太平岁月,孕育了一双儿女。
但她越来越不甘于柴米油盐的琐碎圣后,和丈夫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内心的苦闷越积越多。她曾感慨地说:
“人生处世,当匡济艰难,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身乎?”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她内心的火热像岩浆一样在涌动,一丁点儿的火星,便可成燎原之势。
终于她随捐官的丈夫一起到北京赴任,居住的绳匠胡同,认识了邻居—清末桐城派学者吴汝纶的女儿吴芝瑛,两人言语投机,结为金兰。
在吴芝瑛那里,秋瑾第一次看到了卢梭的《民约论》、邹容的《革命军》等堪称惊世骇俗的书籍,并开始以“鉴湖女侠”的笔名为报纸写文。
她放了缠足,参加了吴芝瑛的“天足会”,还召集家中的佣妇放脚,送给每人一双文明鞋。
但她和丈夫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多,精神追求的不同步,价值观的差异,让两人的生活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冲突。秋瑾对自己的婚姻失望之极,无意继续维系。
终于,她决心冲破丈夫的阻挠和经济封锁,将陪嫁首饰变卖,去明治维新后一跃而成世界强国的日本自费留学。
一个女人抛夫弃子孤身去异国求学,在百年前的晚清时代完全不被世人理解。但她要去更大的天地里去寻找同道者,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通过秋瑾的这两首诗,我们全然能够感受到深切的忧国思想和救国于危难之中的抱负,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发自肺腑,情辞激越,令人为之动容。
在日本,她刻苦学习语言和学校的各门课程的同时,结识了更多的仁人志士,如黄兴、陈天华、宋教仁、鲁迅等,并很快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
她加入共爱会,自己任会长,积极的为妇女的权益作斗争。
她参加演说练习会,将演说作为革命的武器。听过她演讲的人,都被她的文采和思想所感染。
她参与《白话》杂志的创办,推动先进思潮的传播。她一贯以提倡女权为已任。
她结识陶成章,加入光复会,决定参与武力推翻满清的组织。
“光复汉族,还我江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
随后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浙江主盟人。
从此,秋瑾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所在。
1906年春,秋瑾结束了一年半的留学生活回国。
她在应聘为浙江湖州女校教习后,将陈腐的《孝经》、《女儿经》等内容清除出课程,加入会计、地理、卫生、日语等新科目,并引荐进步学生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希望用知识和新思想去武装女性。
她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虽然被师生爱戴,却受到了守旧的学校董事的刁难。仅仅过了半年,面对校董散布的各种流言,秋瑾愤而辞职离校。
她认识到中国
女性只有得到思想的解放,只有将自我的命运放置于整个时代当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她加入了光复会并在在上海设立了革命机关,1907年1月,主持创刊《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呼吁男女平权,反对缠足,宣传革命为责任。第一个提出创建“妇人协会”的主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办刊物需要大量经费,她不得不四处筹集款项。而由于理念过于激进,文法对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来说又太深,她的行为很难得到世人的理解。3月,《中国女报》办了第两期就因资金短缺、销量不畅不得不停刊。
虽然《中国女报》的生命短暂,它却燃起了中国女性觉醒的第一团火。
同年,她返回绍兴接手主持同为绍兴人的同盟会成员徐锡麟创立的大通学堂(光复会秘密训练军事干部的基地)。
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
此外,她还不顾偏见,毅然收留了那些无处可去的女子,组成了一支不容小觑的娘子军。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徐锡麟将大通学堂交给秋瑾后去准备策划安徽安庆起义,遗憾的是,7月6日,徐锡麟在安徽进行的刺杀巡抚行动中,被清军包围,激战后被俘并被杀害。
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说,
“我们女子参加了革命,却还没有流过血,那就从我秋瑾开始吧!”
坚决留下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
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于是有了狱中被夹断手指也不愿招供同党,独留
“秋雨秋风愁煞人”
七字在这混沌的世间愁煞旁人。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牺牲时还不满32岁。
秋瑾用死亡实现了她的理想,她和男子一样,为革命而献身。像一粒火种抛向荒芜草原,激起了社会上极大的反应。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浙江的革命党人、光复军余部和海外留学的志士们,不约而同地发誓为秋瑾报仇,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女性们更是大受震动,许多人陆续投身到辛亥革命的队伍之中。
仅仅四年之后,辛亥起义爆发,终结了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蔡元培说,
“咏其诗,想见其为人,流连凭吊,情不自已”
。
秋瑾集美貌、才华、英勇于一身,以英雄浪漫主义情怀面对革命和生死的态度,让她独具魅力。
秋瑾曾说,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
她短暂而绚烂至极的生命,教会我们直面自己真实的内心,去追寻生命的价值。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