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6日)是春节之后第三个工作日,央行在2月3日出手上调逆回购利率之后,连续两个工作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连续两天“不作为”,这在一年来是非常罕见的。央行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对此,市场有诸多猜测,股市楼市近期也明显信心不足。
所谓“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交易,其目的是调节市场里的货币供应量,包括逆回购、正回购、MLF等。以近年来央行频繁使用的逆回购来说,央行发起一轮逆回购,相当于向市场里注入资金;逆回购到期,相当于央行收回了一笔资金。
过去10多年,人民币的主要发行方式是“外汇占款”。由于中国存在外汇管制,所以个人、企业获得的外币收入,或者外企对中国的投资,进入中国之后都必须兑换成人民币才能使用。央行发行人民币,收购这些外币,一方面形成了巨额外汇储备,另一方面相当于发行了巨额的人民币。
人民币发多了,就会产生通胀。所以,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冻结多余的人民币。于是,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之高,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见顶,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发行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央行主要通过逆回购、PSL(补充抵押贷款)、MLF(中期借贷便利)发行人民币。其中逆回购期限比较短,一般是7天、14天、28天,到期之后就要收回。MLF是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要给商业银行;PSL主要是1年到3年,主要给三大政策性银行。
由于外汇储备不断流失,外汇占款减少,央行为了补充基础货币,宣布从2016年2月19日开始,每天都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其实主要是逆回购或者MLF。如果央行不操作,则要发布公告。
从2016年11月开始,央行逐步收紧货币供应,以适应特朗普时代的到来。此后,还提高了MLF的利率,引导市场利率走高,以维持人民币汇率。
春节之前,由于春节提现、企业集中交税,以及此前连续收紧货币,市场出现了钱荒的迹象,股市、债市、期货市场一度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加大货币投放。
但春节一过,央行就变脸了。年后第一个交易日,也就是2月3日,宣布逆回购“加息”。本来逆回购是向市场投入资金的,年后资金宽裕,央行没有必要投入,但为了展示加息的政策信号,2月3日搞了一次超小规模的逆回购。说白了,就是为了宣布加息。
然后2月4日和今天,连续两天宣布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这样,就造成了连续两天资金净回笼。
由于此前逆回购非常密集,现在每天都会有逆回购到期。所以,只要现在央行有一天“不作为”,就意味着这一天央行在从市场里“收回了资金”。
以今天(2月6日)为例,今天央行的“不作为”,意味着市场里少了1500亿资金。
接下来,如果央行继续“不作为”,则后果将很严重。因为:
2月6日-2月10日,共计4800亿28天逆回购到期;
2月13日-2月17日,共计8900亿28天逆回购到期;
2月19日-2月22日,共计750亿28天逆回购到期。
此外,未来还会有MLF到期,以及年前央行释放的6000以TLF到期。中信证券的统计是,到2月22日,一共会有大约2.4万亿资金到期。
如果央行一直不作为,则相当于从市场里收回2.4万亿的基础货币,反映到广义货币M2上,市场上将减少大约10万的资金(由于存在货币乘数)。若如此,则股市、债市、期市将狂跌不止。
央行当然不会一直“袖手旁观”,他们也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看市场反应。只要市场能忍受,就收紧。如果市场扛不住,则就放松。
央行这样做,主要目的有两个:
第一,是为了对金融行业去杠杆,同时挤压实业里的资金杠杆,防范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
第二,通过抬高短期利率,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甚至是略微上升,其目标是不激化中国跟特朗普政府之间的矛盾,避免贸易战。
因此有学者指出,未来一个季度,是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的“蜜月期”。
辛弃疾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但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并略有升值之后,特朗普和中国之间会不会产生“相看两不厌”的效果,只有特朗普才知道了。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天天说钱的文章,请读者朋友们帮忙点赞,你们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更多交流,请加本号小编微信(ID:tttmone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