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拿地宝
系统整合重点城市经济、人口、规划、新房、土地、配套等信息,是房地产企业投资拓展人员进行土地可行性研究的大数据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鲍哲南院士、崔屹院士联手,最新Nature大子刊! ·  9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苏州大学张伟/日本金泽大学程笑笑 ... ·  昨天  
中国银行保险报  ·  《哪吒2》票房破百亿!中国首部!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AFM:自 ... ·  2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美国队长4》有望打破北美冷清票房局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拿地宝

【观点】新房及二手房价格倒挂 那些闲置的地王在等什么?

拿地宝  · 公众号  ·  · 2017-12-03 22:00

正文


面对部分城市近期再度上演的“抢房大战”,住建部、国土部和央行共同强调房地产调控“不喘气、不歇脚”。同时,新华社时评《防“炒房”要深化改革,治标更须治本》指出,房地产调控已进入“深水区”,调控难度加大。


部分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引发新房抢购,恰恰说明调控不够全面,改革不够深化。要让短期调控政策为长期改革创造“窗口期”,让调控与改革措施共同发力,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为方向建立长效机制。


调控政策能否坚持、能否为长期改革创造“窗口期”,关键取决于两点:其一,“房价只涨不跌”、“屡调屡涨”、“买房致富”等顽固预期能否被打掉;其二,各个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能否真正“落地”,调控能否真正做到“不喘气、不歇脚”。


笔者认为,如何对待目前出现的地王集体闲置或拖延,甚至“趴着、捂着”等待未来增值或“解套”的现象,不仅关系到能否打掉顽固的市场预期,在“因城施策”的楼市大环境下,直接关系到楼市调控能否真正做到“不喘气、不歇脚”。因为,这几年房价暴涨,地王和高地价是最大的推动力。2016年是地王最火爆的一年,无论地王数量,还是出让地块平均楼面地价或溢价率,都比过去几轮地王翻一番还有余。


2016年,全国共出了340宗地王,而在此前一轮“地王潮”的2013年,全国拍出的地王是60宗。不仅如此,眼下“地王潮”还从一线城市、少数二线热点城市(如宁杭苏鹭)蔓延到所有热点城市,甚至波及热点城市周围的三四线城市。300个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8%,成交金额却逆势大涨23%,这意味着楼面价格的大涨。


根据统计,2012年以来,300个城市楼面地价连续5年上涨,但在2016年之前,主要城市平均每平方米楼面地价为1500至3000元,涨幅仅20%左右。此后,除了京沪深的楼面地价再创新高,很多热点二线城市楼面地价也翻番,厦门、南京、合肥和苏州等热点城市楼面地价大涨二至四倍。


地王最大的效应,就是拉升房价上涨预期。据笔者调研,但凡城市某一片区出现地王,周边所有在售楼盘(包括二手住房)每平方米均价一夜之间上调2000至3000元,并且涨价预期同心圆式地向外辐射,涨价预期自我实现后,进一步强化预期。


不少人坚信,房企更懂楼市,跟着地王买房不会错。更重要的是,开发商敢于“拿地王”,彰显其对未来楼市的信心是何等之足。在楼市调控期,开发商不惜牺牲财务成本,也不急于让地王项目入市,折射其“趴着、捂着”以等待未来更好入市机会。事实上,原地王“解套”获得更高收益已非个案。


对地方政府来讲,地王不仅直接扩大了土地“招拍挂”规模,增加土地出让收入,还通过地王带动楼市需求、房价上涨,增加税收收入,真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对“趴着、捂着”等待增值或“解套”的地王,一些地方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克而瑞调查2016年50个典型“地王”后发现,目前仅7个项目入市,29宗地开工但未开盘,另有14宗尚未开工,意味着43宗地王未入市。有记者统计,2015年和2016年北京产生了12宗总价或单价地王,但到目前仍有半数项目未入市,最长的26个月未入市,最短也有18个月,远超1年左右的开发周期。地王集体患上“拖延综合征”,调控高压下入市不划算,等待未来增值或“解套”是唯一目的。


据克而瑞统计,多数地王楼面地价接近或高于在售楼盘价格,以目前各城市“限定价格”入市,亏损是必然的。但是,在住房回归居住和公共产品属性的新定位下,在“租购并举”的住房新制度下,意图打造高端项目实现盈利也不太可能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