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 王毅
在如火如荼的医联体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医联体建设,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建立哪些合作机制,通过什么工具实现,被与会专家频频提及。
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患者的增加,居民越来越需要一个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捕捉到这一需求变化,展开了为期3年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中,医院间合作的机制、工具与评价研究。
作为实现整合型服务体系的关键,医联体建设中医共体、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等典型案例,被纳入研究设计中。研究发现“我国医联体建设还处于机构自发阶段,主要依靠医院开发和完善相关工具,在具备一定基础后应进入政府主导的阶段,按患者需要依据相关标准重构服务体系”。
据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管理改革研究室副主任黄二丹介绍,大型公立医院向下整合是主流模式,“一家医院可以有多种整合模式,也可以在同一个模式下采取多种合作形式。”自上而下地推进,造成了医联体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王毅直言,“一些地方医联体处于‘连而不通’的状态,个别大医院‘跑马圈地’,偏离了方向。”
此外,内部机制不健全、配套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也被王毅提及,“部分地区医联体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合作协议约定以及医疗机构自觉性来维系,部门协同推进、机构分工协作、医疗资源共享、利益风险共担等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地区在医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激励、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不强。”同样,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包括利益机制、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和专科发展机制等在内的经济激励,是医联体合作的核心机制。
评价
关于医联体建设的未来方向,绩效考核机制成为专家建言中的高频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