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AI“朋友圈”,影响力有多大? ·  17 小时前  
科学画报  ·  直播预告 | ... ·  2 天前  
环球科学  ·  读了这15本书,你就不会错过2024年的科学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钟丽缇被老公骂上热搜,女神当了媳妇也一定会失去尊重?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5-14 18:49

正文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击上方“见小曰明”,点“设为星标”或置顶,我们就不会失散了

第228原创


文|明玥



1

有一对我从一开始就站的CP最近频上热搜,这事很蹊跷啊。

简单点说就是,钟丽缇和张伦硕这对姐弟恋夫妇,带着婆婆上了一个真人秀节目,内容是展示女明星婆媳相处的。

不说也知道,这种节目的看点,就在于婆婆对媳妇的挑剔,双方似有似无的矛盾,和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节目还没播出,钟丽缇婆婆就上了一次热搜,原因是在节目里讲了一句: 我这个媳妇唯一缺点就是比儿子大了几岁,否则真是太完美了。

于是网友怼上去:小几岁就轮不到你儿子了。

但其实看过前后文,就会知道,这一是几个婆婆坐在一起,看儿子儿媳聊天的画面。

钟丽缇情商高,表现得体,婆婆感觉长脸,前后夸了一大通,最后总结发言说了一句——唯一缺点是大几岁,否则简直太完美了哟。

然后张伦硕骂老婆这段,也有点莫名其妙。

他早上起来要洗澡,让老婆帮他把卫生间的摄像头遮,钟丽缇用纸挡了之后,被他发现没有弄好,于是就发了一通大脾气。

又是说她懒,又是反驳她是故意的,态度是敷衍的。

甚至还放话:那我接下来节目里我就不说话了,我就说你是最好的最棒的……

这样一来,节目红了,夫妻俩也变成了靶子。

男的被骂不知好歹,女的则被说成脑子不清楚,年级大了非得找小男生,这种肯定不能长久云云。

2

作为看着这对CP一路走来的我,感觉这段应该是被“艺术加工”的。

看过《如果爱》(两人结缘的真人秀),他说第一集看见钟丽缇哭,就有点想当真了,中间还主动提供各种节目设计安排。

看到最后一集,就想说这对肯定会在一起。

后来节目拍完,张伦硕主动发信息过去,“我不想再爱别人了”。

看过《爸爸去哪儿》,他带着钟丽缇的小女儿去上,每次旅行都抽中好房子,会主动跟女儿商量换给其他父子。

还跟其他爸爸说,带了小女儿来,钟丽缇的二女儿不能一起,他就感觉有点愧疚。

发现湖南山区的孩子很可怜,就主动联系好对接老师,把学校地址发上微博,搞了一次捐助活动。

有一次某大号博主,写了一篇钟丽缇大龄被迫要怀孕生子的文章,他立刻霸气怼回去,最后对方删文结束。

在这一次的《我最爱的女人》里面,听到杨烁说了一句“你老婆是我小时候的偶像”,他马上补一句“ 她也是我现在的偶像”。

就算某些桥段有演的成分,但你可以从细节看出来,这是一个要当大男人,且善于维护美好气氛的人。

这样要体面的人,不太会傻到,在摄像头的包围下恶语相向,所以我猜测这有人为促成的表演可能。

但这种呈现,或者说想象,其实很不正常。

这说明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 只要当了媳妇,就失去了被尊重的资格。

9012年了,依然有人觉得不管你多么美丽能干,社会地位经济远远超过对方,都可以随时放到任意的价值体系里被挑剔。

只要是长辈,是老公,挑你是正常的,不幸是注定的。

屁嘞。

3

难怪说国产电视经常脑残,因为呈现的逻辑,就只是为了符合一些人的臆想,跟现实差距甚远。

打个比方说,之前那部超火的《我的前半生》。

说什么当了几年家庭主妇,一个回马枪跑到写字楼,很短时间就风生水起。

在奢侈品店里做到销售额第一,倒也有可能,毕竟这位前阔太很了解贵妇心理。

后面又说她在写字楼职场里独树一帜,这就画风诡异了啊。

毕竟大企业里,要留下已有业绩有资源的35岁老员工都很不容易,会要一个那么多年脱离职场、毫无积累要从头学起的人吗?

倒是小说版里,师太还算清醒,安排罗子君的发迹是通过学习陶瓷创作,用的是一条“属灵”的路线,没有职场经验也可以走通。

同样地,以钟丽缇这样的LEVEL,你真的相信,她会忍一个对她没有爱,没有敬的老公和婆家?

要知道她上一次离婚,二女儿三岁,小女儿才一岁,她就这么拖家带口搬到北京了。

到现在脸上没有憔悴绝望,状态依然天真热情。

这都是足够的金钱,处处相逢的善意给养出来的。

女神不是那种大众想象中的怨妇的水准。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有些人那里就是天塌下来了,换另一些人只是“合则来不合则去”。

从来不怕一个人走,也不可能无路可走。

生活的变化,不至于动摇生活的基础。

有钱有地位的好处,不是说一定能赢得谁,或者跟谁的争吵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失败是谁都有可能遇到的。

而是不怕失去,不用在方寸之间腾挪。

4

去搜“二胎妈妈自杀”,新闻多到都已经不新鲜了。

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我看他们的不幸是雷同的,都逃不开全职、家暴、催生儿子、婆媳矛盾这几个词。

把繁殖当最大价值,都是没有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人,看女明星在节目里吃了类似的苦头,也就相信大家都不过如此。

没有其他的力量来源,只能在小家庭这个方寸之间表现、生气、争夺,最后越想越觉得绝望。

我知道,这一路就是有很多人不断告诉你,要学着做一个好的叉叉(此处指代好妻子、好妈妈、好学生、好员工)。

连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都有人撺掇我去报个“淑女培训班”,说学学礼仪,见见世面什么的。

当时我只有一笔钱,还得去学车。

现在想想,那就是“待嫁媳妇培训班”嘛,当然去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人的精力和资源就是有限的,比如我,只有一笔钱,去学了车我就不能学这个了,把什么摆在前面就会改变思维方式。

老是想着当个好叉叉,就容易忘了当个好自己。

你把扮演好某个角色放在前面,就容易忘记以自己为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