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发起这场贸易争端起,中国国内就一直有一些站在美国立场上的声音,这次也不例外。有些网友不知通过了怎样的神推理,就得出结论说“明明就是中国让步”,顺便还扣上一顶“自欺欺人”的大帽子。
从时间上看,确实有些巧合。但对中国的情况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这仅仅是巧合。而即使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但IQ在70以上的人,听刀姐简单的介绍,也会明白,这仅仅是个巧合。
早在去年10月,十九大报告的白纸黑字就写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而11月特朗普访华时,在中美达成的一系列共识中,中方已经明确宣布我们将继续加大开放力度,特朗普多次吐槽的汽车关税问题当时已有涉及。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用“承诺”来形容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决心,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中国的全球化承诺,也是我们2018年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放宽市场准入、下调关税等议题也位列其中。
更直接的信号是,今年1月,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今年将会推出超出国际预期的改革开放举措。在记者答问环节,他甚至直接透露,目前确定的举措是四个方面:第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第二,制造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第三,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第四是扩大进口。而这四个方面刚好契合了这次习主席在博鳌上宣布的四大领域。
从这一系列迹象可以看出,中方这些举措早就在筹备之中,很可能1月份就已经准备好了,只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发布。而那会中美贸易摩擦还八字没一撇呢,显然我们的开放措施跟美国的关税威胁没有半毛钱关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对外开放可以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宝贵经验。未来40年,如果我们想更上一层楼,就应当拥抱更高层次的开放。这是中国承诺扩大开放的基本逻辑,也是中国自己的长远战略选择。
40年前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是被西洋舰队轰开的,今天的扩大开放更不会是外部强权压开的。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有自己的主张、诉求和节奏,岂会被华盛顿带了节奏。
因此,把中国扩大开放新举措视作北京对华盛顿贸易战威胁做的“让步”,是一种短视和严重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