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旨在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通过整合各种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集成学科领域重要科技进展报道以及其他科技情报产品和知识信息服务,支持用户随时阅读科研文献、便捷获取科技资讯,努力打造“文献移动获取第一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晚点Auto  ·  晚点对话何小鹏:我的造车血泪史 ·  21 小时前  
晚点Auto  ·  晚点对话何小鹏:我的造车血泪史 ·  21 小时前  
百车全说  ·  集合!刀客们~快来三刀的朋友圈玩 ·  昨天  
玩车教授  ·  教授说车 | 沉浸式体验方程豹 豹8!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科讯

情报监测 |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4月23日)【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  · 公众号  ·  · 2021-04-24 07:26

正文




免 责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推出。该项服务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工作团队保持中立立场,无倾向性意见,所摘译内容主要用于说明科研论文本身,努力客观真实反映原文情况,起到供使用者参考的目的。工作团队摘译了某篇科研论文,并不代表工作团队认可这篇科研论文;工作团队不对科研论文中所述内容的有效性或准确性负责。由于所摘编内容都有具体的文献来源,请使用者通过文献来源线索获取具体的原始文献,并自行甄别和使用。工作团队希望进一步强调,本团队所摘译形成的文字内容不应被视为相关科研论文的全部,不应拿来作为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指导,也不应被当作既定事实在新闻媒体上报道。由于水平所限,所摘编内容不免会有疏漏,还请各位使用者谅解。

药物研发




信息名称

辉瑞的BNT162b1 mRNA疫苗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估

Nature Medicine 于4月22日发表了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的文章“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the SARS-CoV-2 BNT162b1 mRNA vaccine in younger and older Chinese adult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phase 1 study”。


该研究评估了一项正在进行单中心(江苏省)、平行组、双盲1期试验的候选疫苗BNT162b1的初步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数据,该试验在144名健康的SARS-CoV-2的中国参与者中进行。这些参与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分别接受10 µg、30 µg BNT162b1、安慰剂的初次和加强免疫接种,间隔时间为21天,年轻(18-55岁)和老年人(65-85岁)平均分配到每个治疗组。BNT162b1编码SARS-CoV-2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域(RBD),是几种正在临床研究的基于mRNA的候选疫苗之一。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通常是剂量依赖性的、短暂且轻度至中度的。发烧是唯一的3级不良反应。BNT162b1在年轻和年长的中国成年人中诱导了强烈的T细胞反应,与SARS-CoV-2聚合酶链反应试验阳性后至少14天获得的COVID-19恢复期人血清相比,几何平均中和效价达到2.1倍(年轻参与者)和1.3倍(年长参与者)。总之,在亚洲人群中,BNT162b1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并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和T细胞应答。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1-01330-9



信息名称

CpG佐剂稳定预融合SARS-CoV-2刺突蛋白可以保护仓鼠免受感染

Scientific Reports 于4月22日发表了台湾基亚生物制剂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天普大学等的文章“CpG-adjuvanted stable prefusion SARS-CoV-2 spike protein protected hamsters from SARS-CoV-2 challenge”。文章称,COVID-19大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快速开发和部署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于控制大流行势在必行。在当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该公司的佐剂应用于稳定基于预融合SARS-CoV-2刺突蛋白(S-2P)的疫苗MVC-COV1901,并在仓鼠模型中证明其免疫原性和免受病毒攻击的能力。在两次肌肉注射1 µg或5 µg的S-2P并佐以CpG 1018和氢氧化铝(明矾)后,通过鼻子用SARS-CoV-2攻击金色叙利亚仓鼠。与空载体或佐剂对照组相比,在进行病毒攻击之前,任一疫苗剂量组中均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其IgG水平高出10,000倍,假病毒中和效价平均高50倍。感染后六天,接种疫苗的仓鼠没有表现出任何与感染相关的体重减轻,并且肺病理显着降低,最重要的是,与未接种疫苗的动物相比,肺病毒载量水平降低到低于检测限。接种1 μg或5 μg含佐剂的S-2P可产生相当的免疫原性和预防感染。研究结果支持这种疫苗作为一种安全、高免疫原性和保护性COVID-19疫苗的临床开发。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88283-8




信息名称

BPSR的Zofin治疗COVID-19患者的同情性用药试验完成注册

据BioSpace网站消息,致力于再生疗法开发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的美国organell Regenerative Medicine公司(BPSR)公司4月22日宣布已经完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Zofin用于COVID-19治疗的同情性用药试验的注册。


同情性用药为患有轻至中度COVID-19感染的门诊和住院设施中感染SARS-CoV-2的患者、或被医疗保健提供者判定为进展为中度疾病的高风险患者提供了可使用Zofin研究产品的途径。该试验正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联合纪念医疗中心进行。


初始试验数据的分析将在大约75天开始,并且试验将在最后一名患者服药90天后结束,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的某个时候进行。


Zofin是一种来自围产期来源的非细胞生物治疗药物,制造时保留了自然发生的microRNA,无需添加或组合任何其他物质或稀释剂。该产品包含300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及源自围产期组织的细胞外囊泡/纳米颗粒。目前正在一项I / 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试验中测试Zofin,以评估静脉输注Zofin用于治疗与COVID-19感染的安全性和潜在疗效。


原文链接:

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organicell-completes-enrollment-for-its-expanded-access-trial-to-treat-covid-19-patients-with-zofin-/?keywords=COVID-19



其他




信息名称

在包括老年人、多病患者等特定人群中的新冠疫苗接种效果

Eurekalert!网站4月22日消息称,Clalit研究院与哈佛大学合作发表了特定亚人群接种COVID-19疫苗后效果的文章。特定亚人群包括老年人、多病患者和患有特定流行性慢性病的人。


这项新研究在以色列进行,包括大约1400000名接种者,与之前的研究相比,随访时间更长,而且有更多的亚人群。这项新研究的结果清楚地表明,该疫苗非常有效,预防了96%的有症状病例和95%的严重病例。结果还表明,该疫苗在所有年龄段都非常有效,对70岁及以上的人预防作用为92%(有症状)。重要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多病人群中,预防症状性疾病的疫苗有效性略低(在患有三种或三种以上慢性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人群中,疫苗的有效性为88%)。具体而言,在不同慢性病患者中预防症状性疾病的效果各不相同:该疫苗在超重和肥胖患者中非常有效(分别为96%和93%),但在免疫抑制个体(84%)和患有心脏病(80%)、慢性肾脏病(80%)和糖尿病(86%)的患者中效果较差。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4/cri-uro042221.php



机理研究




信息名称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帮助新冠病毒逃避抗体的分子

Eurekalert!网站4月22日消息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天然分子可以有效阻断人类抗体亚群与SARS-CoV-2病毒结合。该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些COVID-19患者体内具有高水平的抗病毒抗体,但仍会重病。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与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上合作发表的一项研究表示,存在于人体的天然分子胆绿素和胆红素,可以抑制抗体与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结合。研究人员使用了先前被SARS-CoV-2感染的人的血清和抗体,发现胆绿素可以抑制人类抗体与病毒刺突蛋白的结合,幅度高达30-50%,一些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变得无效。


如此显着的影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因为胆绿素仅与病毒表面的很小的一个斑块结合。为了弄明白这种作用机制,研究人员使用低温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晶体学技术研究抗体和胆绿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胆绿素附着在刺突的N末端结构域并使其稳定,从而使刺突无法打开并暴露其结构的某些部分。这意味着某些抗体无法进入其靶位,因此无法结合并中和病毒。


研究人员表示,当SARS-CoV-2感染患者的肺部时,会损害血管并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增加。这些作用可能有助于增加周围组织中的胆绿素和胆红素水平,随着这些分子的增多,该病毒有更多机会躲避某些抗体。研究人员将从各个角度继续这项工作,包括测量COVID-19患者体内的胆绿素和其他血红素代谢物的水平,并探索是否有可能劫持胆绿素所使用的结合位点,以找到靶向该病毒的新方法。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4/tfci-sua042221.php



COVID-19 科研动态监测服务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组成生物安全情报团队,构建了“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平台,持续对国内外“COVID-19”重要科研动态开展监测,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整理国内外重要机构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团队通过以下地址提供平台访问和相关快报下载。


“COVID-19” 科研动态监测平台: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openhome.htm?serverId=172


“COVID-19” 科研快报下载: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cyjb.htm?parentPageId=1580803621111&serverId=17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立足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主要为自然科学、前沿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面向研究所服务与产品推介:平台类

2.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面向研究所服务与产品推介: 报告类

3.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面向研究所服务与产品推介:其他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