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歌
这种建立在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基础上的GDP,宁可不要。
@素昧平生🌼
那么多鲜活的生命,那么多支离破碎的家庭。 为什么视整改措施为无物,有谁去认认真真监督一条条落实整改措施呢?而不只是重监管,轻落实,只是简单的一罚了之?! 似乎每个位置上的人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依然没有防止事故的发生,细想下,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追名逐利虽是天性,但一定要敬畏生命啊。
@Young M
为什么又是响水?安全隐患深埋,某些企业家违法违规我行我素,这样缺乏外部监督,日久天长必然会出现事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2年前响水工业园区的一化工厂就发生过爆炸事件,2010年、2011年,氯气中毒、重大火灾…安全事故一个接一个。直到现在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才引起重视和严查,可谓代价惨重。
@鲁先生
2007年“11.27”事故得到的“响水经验”——舆情应对,今似乎“发扬光大”,做得更是天衣无缝:各种网络直播平台、各类政务新媒体、大小官媒、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包括当地普通群众,全都动员起来。 可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化工厂为何选址在2公里和1.5公里范围内有着数所小学、幼儿园和密集民居旁?
@乐彤
1、为什么又是响水?
首先响水是化工业聚集区,其次,说明此地的监管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爆炸,不是天灾。
2、“响水经验”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地方政府对待新闻的老套观点。认为应该堵而非疏。一方面是地方本身存在问题,怕担责。另一方面,10年前,互联网尚未如此发达,媒体在议程设置上确实发挥了大作用。
现在,公民新闻的产生,想堵也困难。
真相是堵不住的。
3、如何防范下一次化工灾难?
严苛管理,为什么整改文件下发后企业仍然开工?这是监管不到位,建议处罚巨额罚款,让企业不敢违法。正是自律失效,他律必须跟上。
4、如何报道灾难的正面与负面?
信息发布,人文关怀加上警示效果。
媒体应该给人们以警醒,应该触发社会进步,而不是引领大家好了伤疤忘了疼。
6、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也想知道我们能做什么。
@野南书客
1、响水的问题是全国化工厂面临的问题的缩影,即被迫整改、逃避责任、利益择优,这是由懒政和贪污造成的恶性循环的结果。
2、“响水经验”的本质是唯利至上的教训、是怠惰淡漠的教训、也是提醒我们该敬畏生命的教训。
3、如何防范下一次化工灾害:政府部门发挥主动性,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排查,实施实时监管,防治安全隐患;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和道德问题的企业,如不配合政府监管机制,那就将主导权还给市场,该破产的让它破产;把企业的监管权放宽到公众层面,让每一双眼睛都能看得到化工企业里面时时刻刻到底发生着什么。
4、如何报道灾难的正面和负面?
报道灾难的正面:报道政府和大家的态度,彰显灾难中的人文关怀,安抚公众情绪、消除公众疑虑,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报道灾难的负面:不能是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站在另一个高度阐述灾难的状态,避免煽情,要以理性清晰的思维帮助人们了解灾难的本质。反思悲剧的发生,从而激发公民责任感,呼吁大家共同行动。
5、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定力”应该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拥有生态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的思维,将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攻坚克难的行动融合统一。
6、我们可以做社会的监督者,正义力量的传播者,弱势群体的关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