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钛媒体
最新鲜犀利的商业见闻,最国际视野的前沿技术,最不常见的独家猛料。钛媒体(www.tmtpost.com),网罗天下创新事,一个创新者最爱聚集的地方。
51好读  ›  专栏  ›  钛媒体

谁能拯救香港TVB?

钛媒体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8-20 15:29

正文

钛媒体 TMTPost.com

TMT 创新 创业 

关注微信号:钛媒体 ( ID:taimeiti )


『钛媒体每周“周末深阅读”推荐』


脚踏两个市场,或许会有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既希望保持香港身份、本土特色,又要符合内地观众的审美趣味;既希望能左右逢源,旗开得胜,又要小心谨慎地去摸索内地的游戏规则。克服“水土不服”,是摆在这些出走的香港导演、艺人面前,首要的难题。




钛媒体作者|    娱乐独角兽


这两天,《使徒行者》和《危城》正在影院上映。


前者是由TVB(香港无线电视)连续剧IP改编过来的电影,主角是张家辉和古天乐;后者主角是古天乐和刘青云。


但存在于大家回忆中的“TVB”,已经衰落好久了。据“经济通”通讯社16日消息,内地传媒大佬、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创始人黎瑞刚获香港特首梁振英批准加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董事局,成为非执行董事。这也是第一次,大陆传媒人进入香港电视业董事会。


这的确透露出一个信号:不同于“TVB”黄金时期的辉煌,香港娱乐业,早已经“今非昔比”。


香港电影工业式微、娱乐业衰落,早就是不争的事实。陈可辛说,从电影工业的宏观角度讲,纯正的港产片十几年前就已经死了。


他和杜琪峰、徐克、尔冬升等香港导演,已将事业重心北移;刘恺威、陈伟霆、邓紫棋等艺人,从在香港的籍籍无名,也变成了内地的“当红炸子鸡”。


个人的名成利就背后,这些香港娱乐圈中人,也许既想保留香港特色,但又在适应内地的游戏规则;在克服中港之间的水土不服,又不得不抓紧时间,和内地的年轻导演、小鲜肉们同场PK。


香港电影人出走“离巢”,集体“北上”



今年年初,徐克凭借《智取威虎山》,获得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博纳是这部电影的主出品方,而联合出品方的名单中,还有八一电影制片厂、华影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等有国有背景的机构。


徐克作为电影工作室的制作人,《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七剑》等作品,与博纳、华谊、上影、光线等内地电影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徐克的事业重心完全转移到内地。


拍过《天水围的日与夜》的许鞍华,后来拍了《黄金时代》;拍过《甜蜜蜜》的陈可辛,后来拍了《亲爱的》;拍过《旺角黑夜》的尔冬升,后来拍了《我是路人甲》…...


还有杜琪峰、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等等,事业重心都已北移。当下的内地市场及资金,是这些香港导演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见,黄金时代



“内地市场大,香港市场萎缩”,在香港电影公司负责宣传的Jey(化名)认为,这是香港娱乐圈出走的主要原因。


三年前,Jey也从香港,被公司调派到北京来工作。


“过了80、90的黄金年代,香港票房有一段时间很低迷,制作水准越来越差,可以说出现了市场泡沫”。


在香港,华语片如果能卖到1000至2000万港币,已经是很理想的票房收入。而电影公司的收入,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剔除400至500万的票房分账,150至200万的营销费用。


据艺恩智库数据显示,2014年在内地上映的香港电影(含中港合拍片)一共有39部,2015年有45部,2016年至今有25部,基本占每年内地上映电影总数的10%左右。




2014年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最终票房收入10.45亿元人民币,成为第三部跻身华语片票房“10亿元俱乐部”的电影,在当年接连打破了20多项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今年《美人鱼》以33.9亿人民币的票房,刷新影史纪录,仅用12天就追平了《捉妖记》的总票房。


Jey表示,“内地市场本来就在高速发展,加上内地的玩法很多,比如票房保底、互联网版权,电影制作成本在内地的回收机比较大”。


一个从事电影项目开发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电影在下画后,卖给视频网站的版权收益,大片可以达到数千万,小片几百万。


市场大了,“混得开”的导演和艺人,身价也水涨船高。


刘恺威、陈伟霆、邓紫棋,纷纷登上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


根据《信息时报》此前的报道,在接拍《古剑奇谭》时,陈伟霆的薪酬约为100万元人民币,而随着《活色生香》的大获成功和《少年四大名捕》的热播,其片酬上涨至1000至1500万元之间。


有媒体统计,自2013年进军内地市场以来,陈伟霆的累计收入预计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刘恺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TVB是个制度严谨的公司,每天像个白领那样上下班,按部就班地演戏。


“节奏太快,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从TVB的演员培训班出来,实习一个月有2000至3000元。可我拍《大清徽商》的片酬就比TVB高很多”。


早前也有港媒透露,TVB一些二线演员的底薪只有6000多港元,三线艺人只有400多港元。即使是一线演员,比如佘诗曼,每集片酬也只有5万港元。而他们接演内地的剧集或商业代言,都会被公司抽佣高达一半。


而这些艺人一旦踏入内地片场,片酬随时都能拿到10万以上。一旦在内地有了名气,例如蔡少芬在出演《甄嬛传》之后,价码已经从10万/集涨到25万/集,而且还是有价有市的好行情。


除了可观的收入以外,实现自我突破、参与更大规模的制作,也是香港导演和艺人纷纷出走的另一重要原因。


Jey提到《破风》的拍摄:“有一幕在中环,几百辆自行车冲下来的戏,其实是“偷鸡”(私下)拍的”。


他说在香港拍戏,限制的条件很多,而且申请的流程繁琐,如果要在一些公共区域,比如地铁上拍戏,还要交付不少费用。


“而内地人多地大,资源也很充分,制作相比香港便利,电影可以做很多不同的尝试”。


个人对不同形态的节目,也是跃跃欲试,希望能创造自己更大的价值。


在香港半红不火的邓紫棋参加完《我是歌手》走红以后,古巨基、李克勤、容祖儿这些粤语歌坛的“天王天后”,也放低身段,先后参加《我是歌手》。其后容祖儿还参加了《全员加速中》。


本来在香港靠“模仿搞笑”闯出一片天的王祖蓝,到湖南卫视参加《百变大咖秀》走红后,又参加了“跑男”,最近又出现在《跨界歌王》中,还牵手科比成为了某互联网公司的“代言CP”。


香港只要700万人的观众群体,即使加上语言比较相通的广东观众,内地人口市场还是其10倍以上。一旦在内地走红,这些香港的娱乐圈人,能够获得的身价和影响力,是其在香港时触手不可及的。


水土不服的尴尬



但是,并不是每个转战内地的香港导演、艺人都有机会,被观众熟悉。


像林峯、佘诗曼、郑嘉颖等人,无论人气还是话题度,可能还不如在TVB当一哥一姐时风光。


更可怕的是,有的艺人转战内地后,在拍摄了几部作品后,都没有打开局面。原本积累的人气殆尽后,很容易造成高开低走。


像蔡少芬遇到《甄嬛传》里的皇后娘娘、陈伟霆遇到《古剑奇谭》的大师兄,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脚踏两个市场,或许会有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既希望保持香港身份、本土特色,又要符合内地观众的审美趣味;既希望能左右逢源,旗开得胜,又要小心谨慎地去摸索内地的游戏规则。


克服“水土不服”,是摆在这些出走的香港导演、艺人面前,首要的难题。


“内地市场太大,发展也快,香港人未必能这么快接受观众口味的转变。有些项目可能还在筹备阶段,但市场的风向已经变了”。


Jey表示现在还有不少电影公司的管理团队,全部人都在香港。这种情况导致他们对内地市场的反应滞后,“不够接地气”。


有从事艺人宣传的业内人士也表示,有部分香港艺人对内地的管理、工作模式是完全不了解的,“刘恺威是全身心泡在了内地的市场里,如何做到接地气是一个问题,必须去玩内地的游戏规则”。


另外,香港艺人来到内地,能给到他们的宣传资源,并不像他们在香港时那么集中,同时他们还要与内地已经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小鲜肉们”同场竞争。


“有些内地艺人,有专门的团队或者外包服务商,来帮他们做宣传包装”。Jey表示,有些香港艺人不跑电影路演,认为路演没用。“从这可以看出,大家对市场的处理方法、投入态度、愿意牺牲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同时,每个香港演员到内地都要过语言关。


TVB究竟如何自我救赎



其一,立即进行理念革命,在继续做香港电视的同时,更要谋求做中国电视,做全球华人的华语电视。不能只是给香港人拍戏,而是要给全中国拍戏。香港人不能老是固守着香港内地的区别,而是要把自己当主人翁,这个格局才能打开。


香港电视节目应该从题材、剧本、规划上往更大的市场去做,像以前内地很多观众都会看TVB剧,但是现在港剧已经被放在第二、第三甚至更后的选项,很多人首选看美剧然后是韩剧,再下来可能是内地剧,之后才是TVB剧。


香港电视剧永远都是讲那些熟透了的故事,都看烂了,那接下来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没有人看了,它就越没有钱,越没钱就越难以改善制作。所以,香港影视人要改变格局观念,这里的关键就是香港的电视究竟是拍给谁看、拍给多少人看。它想让内地的观众喜欢,我相信凭着TVB这么强大的制作实力和这套模式,如果定位正确是会拍出符合内地、台湾和其他地区人的喜好的东西。


其二,在秉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吐故纳新,赋予TVB全新的创造性色彩。TVB之所以能够在如此漫长的阶段里引领香港电视,其原因众多,但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它的创新精神,不仅在不同时期的剧集生产上大胆创新,引领时尚,在资讯和娱乐节目生产上,也很少墨守陈规,就连“台庆”这样可大可小的传媒活动,它都能经过多年的努力而使之上升到地域文化的高度,成为本土传媒盛典和观众年度期盼。


对于今天愈加多元化的电视观众来说,刘德华只能是师奶级观众的至爱,周润发也无法成为TVB剧集的救世主。像古天乐、梁家辉这类青壮派是当前的屏霸,每年大大小小的电影固定2—3部,而陈伟霆、林峰、王祖蓝这类少状派却鲜有拿的出手的作品跟观众见面,因此从屏前到幕后,大胆引进并起用新人,用新人去召回流失的观众,用新作去培植新的收视群落,这恐怕才是长久之计。


其三,放低身段,展开与内地电视全面深入的合作,向曾经的学生学习当今的剧集制作、学习新型综艺娱乐节目生产,在优势互补中,在竞合发展中,力争双赢。这一点,TVB旗下不同时期的艺员们已经在与内地影视传媒的深度合作中有所收获,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梁家辉曾说,“香港电影的没落,其实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多少有些无奈与自责。导演、艺人出走,创作人才青黄不接,香港娱乐业式微不可避免。换句话说,并不是香港娱乐业不强——


而是他昔日看不起的对手已经长大了。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相信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前景还是蛮值得期待的。




相关阅读点击图片


“娱乐片教父”王晶转战网络大电影,独家讲述背后商业野心


 23期钛坦白微信公开课中国好SaaS”获奖团队专场 

关注"钛媒体"微信,回复"钛坦白"参与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