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就在今天,21时53分! ·  昨天  
上海发展改革  ·  【儿童友好】体验技能魅力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陈锡文:一个人口超10亿的现代化大国,应呈现怎样的城乡格局?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1-24 19:09

正文


内容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18年第4期

作者:陈锡文,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以及实现现代化以后,城乡呈现什么样的格局?人口在城乡间的分布到底会是怎样?世界上还没有总结出这个规律,只能靠中国自己去探索和总结。


◆ 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及未来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绝不能忽视农业、忽视农村、忽视农民。


◆ 中国要解决的是“三农”问题,不仅是要解决农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民福祉问题。


不久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部署。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党中央在建国之初就提出要实现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推进,中国“三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很多意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在对中国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了深入分析后做出的重大判断,也是今后的重大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 再过3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当下,仍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 农业在四化同步发展中还是一条短腿、农村在全面小康建设中还是一块短板。


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过程中 ,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是非常必要的,这正是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背景。


01

现代化进程不能忽视“三农”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如果不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让大量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转移到城镇就业,农民的收入、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生活状况都不可能得到如此大改善。所以,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是非常重要的动力。


截至2016年底,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8亿,城镇常住人口的有7.9亿多人,其中包括2.2亿户口在农村,但在城镇工作生活超过半年的人口。如按这个口径计算,2016年底常住农村的人口还有接近5.9亿人。 这正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而且农业人口的比重比较高。

我国历年城镇化率


很多预测认为,2030年前后中国的总人口会达到15亿人,城镇化率达到70%,这意味着届时农村还有约4.5亿人口。可以设想,如果不把一个有着4.5亿人生活的地域建设好、不让他们能够获得像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稳步地、有根基地向前推进。


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以及实现现代化以后,城乡呈现什么样的格局?人口在城乡间的分布到底会是怎样?世界上还没有总结出这个规律,只能靠中国自己去探索和总结。 但无论如何,在这么大数量农村人口的背景下,中国绝不能让农村衰败,否则国家发展将面临巨大压力。


所以,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由于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绝不能忽视农业、忽视农村、忽视农民。


02

从三方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要解决的是“三农”问题,不仅仅是要解决农业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民福祉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虽然一定要逐步减少在这个产业中就业的人口,但是如果这部分被减少的农业人口进不到城市的非农产业中,那么农民的就业问题就会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全面建成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强国,可能都是不够格的。


因此, 对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农村发展予以更加高度的重视,就是要同时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这样才能给生活在农村的几亿农民带来更大的福祉。这至少包含了三方面大的要求。


1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产业体系讲的是结构问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至少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如何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利用好农业资源,使其各得其所,产生最大效率。

二是,如此众多的农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后,如何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进入加工、流通等领域,同时这些领域也必须要发展。


所以,发展农业的产业体系, 第一讲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讲产业链的延长和价值链的增值。


生产体系讲的是运用什么样的手段去从事生产。 着重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包括从良种培育到栽培、养殖技术的创新,到使用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一直到加工营销的技术等,以此实现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经营体系讲的是如何让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实现优化组合 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和运行中。


2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入世之后,我国逐步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对农业各种各样的支持和保护政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才逐步建立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真正建立的时间不足20年,仍然缺乏经验,但是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比如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十几年丰收就和国家的支持保护政策分不开。


如果有心支持但方法不对,可能也会带来负面效应,所以 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在此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的补贴方式,因为要符合WTO规则中对农业支持保护的规则。


正在进行的东北玉米定价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提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既要让市场发挥作用,又不能亏待农民。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完善各种大宗农产品的定价机制、补贴政策、收储制度,这是未来农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


3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