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供包括《网络舆情》内参、舆情监测、声誉管理、舆情培训、智库咨询、大数据平台建设、新媒体研究和融媒体技术应用等在内的综合服务,是国内最早、产业链最长、业务最全的舆情服务机构和信息增值服务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官方多次通报回应涉“三只羊”问题 ... ·  4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古茗“玩梗翻车”给品牌“梗营销”带来何种启示?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山东齐河县财政局办公楼发生火灾、校方回应网传 ... ·  4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国家网信办就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开 ... ·  4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美诚月饼“香港身份”引风波,带货“翻车”引发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国家网信办就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一周新媒体观察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公众号  · 舆情  · 2024-09-23 16:26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编者按:把握新媒体热点,展望新媒体未来。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到行业,搜罗新鲜资讯,陈述多方态度,观察进行时,就在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推出的一周新媒体观察。



行业大会


01

第六届中国—东盟视听周开幕


据央视新闻消息,9月10日晚,第六届中国—东盟视听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开幕式晚会分设《共聚新力量》《共享新机遇》《共创新未来》三个篇章,现场揭晓2024中国—东盟视听国际传播推优活动的10个最佳案例。本届视听周以“共享人文交流新机遇 共创视听合作新未来”为主题,举办开幕式及晚会、2024中国—东盟视听产业投资人大会、中国—东盟视听周译制展播活动、中国—东盟青年主播创造营(第四季)等六大活动。


评论


第六届中国—东盟视听周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视听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大量行业专家、投资人及青年传媒人共聚一堂,共同助力中国与东盟视听产业的高质量合作、创新与发展。视听周开幕式晚会的多元化表演形式,体现了视听领域对新媒体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展现了现代舞美与科技手段的深度融合。视听周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媒体合作和人文交流,通过举办译制展播、青年主播创造营等活动,展示中国与东盟在视听内容制作、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综合实力与前沿视野,凝聚双方行业资源培养专业过硬的后备传媒人才。视听周为中国与东盟的视听领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02

2024北京互联网大会举办


据《人民邮电报》消息,9月19日,数智“新”北京暨2024(第二十一届)北京互联网大会在京举办。大会由北京市通信与互联网协会主办,以“数智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互联网精英、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近千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时代北京的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评论


北京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沿阵地,面对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与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会议在顶层设计、基础研究等方面发出倡议,并强调发展与安全的协调统筹。这将进一步优化我国互联网领域政策环境,推进核心技术突破,为北京引领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提供方向,确保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北京作为重要的科技中心,算力需求旺盛。“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在大会中正式宣布上线,多家企业和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更好地优化智能算力运行服务和资源配置机制,推动算力技术的产业融合发展。


行业动态


03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据中央网信办9月14日消息,为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评论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区分真实信息与由AI生成或合成的内容,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课题。征求意见稿的起草,是对这一挑战做出的积极回应,体现了我国在数字治理领域的前瞻性和责任感。征求意见稿在一系列现有法律法规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对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的监管要求,确保公众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避免被误导或欺骗。这是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行,更有利于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


04

CVB数据发布:8月百档新播节目火热大屏,观看户次达24亿次


据国家广电智库9月13日消息,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8月,电视大屏内容丰富多元,39部纪录片、32档文艺节目、16部电视剧、12部动画片等累计112档(部)节目接力开播,累计观看户次达24亿次。其中,新播节目广受关注,带动频道收视环比提升,多档新播文化类节目收视竞争力显著提升,民生节目观众规模扩大,榜样节目共鉴时代精神,收视影响力显著。


评论


从纪录片、电视剧到文艺、民生节目,广电领域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播特性,这将吸引不同观众群体,满足大众多元的观看需求。文化类节目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精神,有助于提升观众的文化认同感;民生节目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议题,体现广电领域勇担社会责任,有效回应观众现实需求;榜样节目弘扬社会正能量,强化了电视节目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功能。随着各类型节目的播出,新媒体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挖掘观众偏好,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增强用户体验,扩大节目传播范围,为提升节目讨论度、关注度提供技术支持。


规范整治


05

依法整治“网络水军”“按键伤人”等违法犯罪活动


据新华社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9月12日发布信息表示,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依法起诉利用网络实施侮辱、诽谤犯罪19件20人,利用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335件1569人。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表示,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强化履职尽责,落实好法律、司法解释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整治“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检察机关还将持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公益诉讼办案力度,研究创设网络空间公益损害评估、修复和预防的检察公益诉讼司法规则。


评论


网络空间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方均需要明确认知,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最高检的这组数据敲响了网络法治的警钟。过去一年中,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的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不仅反映了网络空间秩序问题的严重性,也彰显了司法机关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决心和力度。检察机关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为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网络犯罪新情况、新问题,检察机关也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坚决打击“网络水军”等违法犯罪活动。这种主动性的治理思路,为网络空间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何佳融 王旭冉

编辑:李娅琦 | 责编:朱明刚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