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供包括《网络舆情》内参、舆情监测、声誉管理、舆情培训、智库咨询、大数据平台建设、新媒体研究和融媒体技术应用等在内的综合服务,是国内最早、产业链最长、业务最全的舆情服务机构和信息增值服务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官方多次通报回应涉“三只羊”问题 ... ·  4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国家网信办就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开 ... ·  4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无锡医保局通报虹桥医院涉嫌骗保调查情况、合肥 ...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美诚月饼“香港身份”引风波,带货“翻车”引发 ... ·  6 天前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近日两起极端案件的舆情分析和三点建议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古茗“玩梗翻车”给品牌“梗营销”带来何种启示?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公众号  · 舆情  · 2024-09-24 16:37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近日,“古茗|广东”账号发布的“员工挂‘谢罪牌’戴‘杯托手铐’”视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相关视频(当前已不可见)截图

9月18日,古茗茶饮官方发布声明致歉,称视频是借鉴了抖音平台上热梗“舔狗罪”+“双杯杯托手铐”的创意,不料引起网友误会,引发不适,本意只是想“玩梗”。

古茗道歉声明


当前,“互联网热梗”已成为企业深度链接消费者、塑造品牌人设的重要依托。“借梗”和“造梗”成为“梗营销”的致胜法宝。


“造梗”往往结合企业产品及品牌调性,以“疯狂星期四文学”及“麦门信条”等为典型迷因;而“借梗”则更加天马行空,主要依托互联网热点话题,比如近期招商银行、科颜氏、有道词典等多家品牌借#00后的工牌有种淡淡的疯感#话题进行议题设置,增加品牌曝光。


可以看到,“借梗”“造梗”已成为企业拉近与消费者距离,塑造鲜活品牌人设的重要途径。但“玩梗失当”则会起到反作用,严重败坏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企业需洞察流行趋势、理解“梗文化”语境、把握尺度分寸,方能避免出现类似古茗“玩梗翻车”的情形。





古茗“玩梗翻车”原因:
对员工缺乏尊重、对“热梗”理解偏误



01

缺乏对员工的基本尊重
被质疑傲慢恶俗


对于将员工佩戴“罪牌”和“手铐”的画面发布于社交媒体的行为,网民认为与古代作奸犯科者被游街示众的惩戒方式并无区别,质疑此举涉嫌人格侮辱,将员工放在被贬低、调笑的尴尬境地,严重缺乏人文关怀。这种牺牲他人尊严换取品牌曝光度的行为,刺痛了舆论对基本人格尊严的敏感神经,被解读为企业对员工尊严的肆意践踏,更深刻凸显了企业品牌价值观的扭曲。从这一层面讲,古茗的“梗营销”已然超出了网民普遍可以接受的幽默尺度,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伤害员工及普通消费者情感,因而引发负面声讨。

02

未准确把握“网络热梗”语境
引发“娱乐至死”的闹剧


据品牌方回应,其画面中所使用的“罪牌”及“手铐”均系网络“热梗”,但实际上相关“热梗”的使用主体、内涵意指及适用语境是有潜在规则的,并不具备普适性,尤其不应用于有明显上下位区分的主体之间。在此次风波中,“打工人被定罪”是古茗自认为幽默的“玩梗”方式;但在网民眼里,此举直观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压榨,以及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傲慢与冷漠,精准“踩雷”舆论对职场霸凌的厌恶情绪。尤其在当前“共情打工人”的心态作用下,企业“玩梗”只能最终演变为一场“娱乐至死”的闹剧。



品牌如何玩梗?



古茗“玩梗翻车”风波虽然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但不能因此否定“玩梗造梗”对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意义,关键在于明确玩什么梗以及如何玩梗的问题。


Q

玩什么梗?

首先要符合品牌调性,避免弱化品牌价值。品牌需清晰界定自己的品牌形象、价值主张和目标受众,建立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且迅速识别出有潜力的“热梗”,并评估其是否符合品牌调性,筛选出与品牌理念、风格相契合的内容,通过“玩梗”稳固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如脱口秀演员的一句“我对PPT已经PPTSD了”被打工人群体津津乐道。很快,以帮助打工人摆脱职场中的“PPTSD”为宣传核心,通义AI上线了PPT创作功能,并官宣这位脱口秀演员成为产品推荐官,引发舆论好评。


其次要选择时效期内的“热梗”,避免过度消费。“互联网热梗”轮换速度较快,因此企业需准确捕捉“热梗”所在,保持高度灵活性,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热度期内“玩梗营销”,过期后优雅地退场,避免过度消费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如“city不city”火出圈后,瑞幸发布了3组城市“谐音梗”海报,欢迎大家到各地门店打卡,随着这一“梗”热度的逐渐淡化,瑞幸并未持续过度消费,而是转而寻找新的热点和趋势,保持品牌的新鲜感和活跃度。

A
Q

怎么玩梗?

首先要尊重文化,避免冒犯。“网络梗”往往带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品牌在使用时需格外注意避免触及敏感话题或冒犯特定群体。古茗此次“翻车”,正是由于未能充分理解“网络梗”背后的文化意义,且涉及人格尊严问题,引发消费者抵触。此外,肯德基疑似在广州地铁偷拍事件后发布“大叔,你是不是在偷拍我?”“起开点!姑娘!你挡住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的二维码了”的“玩梗”广告,将女性安全敏感话题娱乐化,带来较大争议。因此,尊重并理解“热梗”背后的文化意义,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参与网络对话,是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关键。


其次是巧妙“埋梗”,集中释放。巧妙“埋梗”可以刺激消费者好奇心和讨论欲望,达到预热市场及议程设置之效,为后续集中传播打造良好基础。比如瑞幸与茅台的联名款爆火之前,品牌早已预埋了如“喝酱香拿铁算不算酒驾”“瑞幸 真茅台”等20多个相关话题。随着热度升高,话题逐渐涌现,不断“爆梗”,为联名款提供持续流量,延长传播周期。“埋梗”需要品牌对互联网热点、用户画像有深刻洞察,提前预判品牌合作带来的话题走向,做好关键词储备及推广方案。


最后是启发大众,再造“新梗”。当前,启发消费者参与品牌价值共创已成为企业塑造群体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众多案例也表明,大量消费者具备敏锐的互联网观察视角及创意话术策划能力,能够对“流行梗”进行充分的二次创作及传播,通过“解梗——融梗——造梗”让“网络热梗”成为品牌热点,实现品牌曝光度及用户互动量的爆发式增长。比如在电视剧《宁安如梦》中插入广告“豪士豪士好吃好吃”的魔性重复台词走红后,短视频平台掀起了模仿热潮,创造出一系列“衍生梗”,极大地提升了豪士面包的品牌曝光度和市场影响力。

A


可以看到,“梗”已逐渐成为品牌与用户互动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梗营销”也成为企业深入互联网场域的必备技能。除了敏锐的热点洞察能力,企业还需要坚守品牌价值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规避舆论“雷区”,在流量繁荣之外寻求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




作者:人民在线品牌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盛秀瑜


编辑:李娅琦 | 责编:朱明刚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