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要资讯  ·  大商所期货品种之玉米和玉米淀粉(下) ·  3 天前  
BCG波士顿咨询  ·  借力AI,推动车企创造更多现实价值 ·  3 天前  
要资讯  ·  大商所期货品种之玉米和玉米淀粉(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薛宝钗:女孩子活成这样,其实很悲哀。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8-11-22 18:28

正文




薛宝钗给我的感觉很复杂。

年少的时候讨厌她,因为她没有“真”气,太过世俗,她的周全和圆融,是一种深谙世俗规则的顺从;她的世界过早地丧失了“诗意”,那些筹谋算计,在不谙世事的少年人眼里,散发着腐朽的气息,那么功利世故,避之唯恐不及。

那时候我还不懂,有一种“无情”,是因看透了人间的表情而生的“出离心”。

想读一本好书,其实不用东张西望,《红楼梦》就值得读一辈子。在红尘里摸爬滚打几番,心境有了起伏变迁,再看薛宝钗,我竟觉得如此悲哀。



01



薛宝钗进京,是为选妃。

如果顺利的话,她可能就是另一个贾元春,一朝选在君王侧,用自己的恩宠,为日渐衰败的薛家,谋求再次飞黄腾达的助力。

这是薛家为宝钗设计的“顶配”人生了。

在薛父去世之后,面对寡母和不成器的哥哥,七八岁的宝钗大概就接纳了自己的命运。她更像一颗棋子,关于权势富贵的“热毒”,是从小浸淫的环境带给她的,所谓的“冷香丸”,最核心的成分是什么呢?是合时宜。



她就按照“顶配”的标准,被培养成了一个最懂分寸,最知世故,最合时宜的女孩子。

我在贾行家谈《聊斋》的节目里,听到一个有趣的观点,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他说,现实主义告诉你的是,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而浪漫主义,则告诉你美好的世界和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薛宝钗过早地被剥夺了做梦的权利,进入到成年人的世俗纷争之中,她戴着属于她的面具,每一个表情都精确到毫厘不差,她人生的底色是“现实主义”的。

多么无趣,也多么无奈。

看看薛姨妈和薛蟠就知道,一个纵容溺爱的母亲,一个不学无术,到处惹是生非的哥哥,这样的家庭,虽然宝钗为幼女,实际上却更像一个姐姐。

与母亲的共情,使得她懂事地认同了自己对家族的“责任”,她在原生家庭里,恐怕也是被利用多过被爱的。


02



选妃失败,薛宝钗被人生际遇推赶着进入贾府。

在京城的姨妈家长住下来,很可能是母亲和姨妈共同的谋划了。贾府上下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薛宝钗的,很多人因此称赞薛宝钗“情商高”,她让我想起《金瓶梅》里的李瓶儿,带着万贯家财嫁入到西门府,小心翼翼地送礼物笼络西门庆其他妻妾,对下人也是不惜散尽金钱拉拢人心。

可是这种喜欢,难道不悲哀吗?下人对她的喜欢,不过因为得到了一点物质上的好处,一分主子的好脸色,王夫人对她的喜欢,因为她符合“好儿媳”的标准,贾母呢,贾母嘴上说宝钗比我家四个姑娘都好,实际上从没真正喜欢过她。

薛宝钗的角色是很尴尬的。

她从来没有资格做黛玉的情敌,黛玉刚开始吃她的醋,不过是因为还没确定宝玉的心意,当她确定了宝玉对自己的爱之后,大大方方地和宝姐姐做起了朋友。在我看来,林黛玉和宝玉之间最大的障碍,也从来不是宝钗,而是她自己的身体太差。



当然,薛宝钗也不爱宝玉。他无意中说她“像杨贵妃,体丰怯热”,一向好脾气的宝姐姐突然发了脾气,可见她对没有选上贵妃这件事是介意的。


宝玉挨了打,她对他的真情流露,可能也只是一种情愫,那个年代,两情相悦,三观相合的爱情太高级了,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范畴。


她劝他用功读书,追求功名,不过是世俗价值观赋予一个妻子角色最本分的想法。

没有体验过爱情,为一桩婚姻殚精竭虑,为复兴家族的富贵荣光日夜奔走,这就是薛宝钗的现实人生。

她从故事的开始,就无法为自己而活,她连最后的一点心怀意念也舍弃了,因为无用。

相比于宝玉黛玉的真性情和热烈,她是冷漠的,像她住的雪洞般的屋子一样,失去了青春生命的华彩。她对世俗规则的顺从,也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力,这种悲哀和无力,是那个时代女性共同的命运。


03



薛宝钗注定是个具有争议性的角色,因为她身上有一种入世和出世的矛盾感。

有人激赏她的高情商,好涵养,深谙入世的规则,对人情世故的练达。

也有人诟病她的无情,对他人不幸的冷漠,对于生死的无动于衷置身事外。

诗人顾城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谈薛宝钗,说“她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并不在“找”和“执”中参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的合适,是因为并无所求。”

我只同意一半。

薛宝钗不是天性空无,她是过早地见识过繁华,也见识过繁华的凋敝,因而生了一种荒谬幻灭之感。然而从小的规训,以及强大的共情能力,又让她保有了一种积极的业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