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美国的
通胀数据
出炉(CPI),
低于预期
。
两个新闻都指向了同一个事情——
美国的通胀可能有好转,美联储(美国的央妈)持续降息的概率提高了
。
Part 1
🤔 美联储降息跟A股啥关系?
周日的策略周报发出来后,有读者吐槽说A股涨不涨跟美股没啥关系。
咱的央妈放不放水,其实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关系还是很大的。
一旦美联储放水,美元就不值钱了,资金就会把美元给抛了换多点人民币,跑到A股扫货。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咱的相对收益变低了(利息低了),人民币也因为咱的放水相对贬值了。
投资者自然会赎回一点人民币资产,跑去买多点美元资产。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9月下旬A股会出现一轮大涨,主要就是因为美联储9月18日终于降息了。
很多KOL当时说美联储Hold着不降息是为了搞「金融战」,为了把我们市场搞垮。
因为美联储是独立于美国政府的机构,它的目标是
就业最大化+物价稳定
。
如果不降息对自己的经济是有伤害的,它没必要为了搞「金融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有可能搞金融战的是
美国政客
(政府或国会里的人)。
比如宁德时代被拉清单,其实背后是Marco Rubio这个反华先锋。
上次我说腾讯宁德的事情有「金融战」的可能性结果被人喷「阴谋论」(??),所以我今天稍微解释下整个逻辑……
Part 2
😮 这俩好消息怎么理解?
甚至有经济学家在说是不是要开始讨论美联储停止降息、转头加息的可能性——
因为非农就业超出预期,而招聘需求旺盛意味着工资上涨,工资一涨企业成本就上来了,可能会给服务和产品加价,进而造成通胀(所谓的
「工资-物价螺旋」
)。
而我们周日的策略周报提到说,
这次非农就业数据虽说是超预期,其实从结构上来看还好。
因为开岗位的大多是非周期性行业(政府/教育/医疗等)——
这些非周期行业的招聘跟宏观经济周期关系不大,招聘数量比较稳定,工资也不会大幅增长。
所以不大会带来「工资-物价螺旋」,对通胀的影响不大。
同比(跟去年同期相比)+2.9%,跟市场预期一致。
但
核心CPI
,也就是去掉了食物和能源后的CPI,同比增速只有+3.2%,比市场预期的3.3%要低!
一般来说,食物和能源比较「刚需」,央妈很难通过货币政策(比如加息或降息)来影响市场需求。
核心CPI没有预期那么高,说明暂停降息从而压制通胀的必要性就变小了。
另一个好消息是
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
声明说协议旨在在加沙地带实现
「永久停火」
,卡塔尔、埃及、美国都会作为协议的担保国。
虽然昨天原油因为 ①美国原油库存大降+②对俄最新制裁,导致油价又涨了不少。
毕竟这次CPI分项数据里头,环比增速涨得最凶的就是能源价格。
稍微提一句,美联储长期盯的通胀指标其实不是CPI,而是
PC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个人消费支出)。
但是PCE数据要等到1月30~31日才出炉,而美联储FOMC在1月份的议息会议时间是1月28~29日。
毕竟被称为「新美联储通讯社」的记者Nick Timiraos(AKA「美联储传声筒」)也发了个评论说,CPI数据对美联储暂停降息的前景几乎没影响,预计这个月美联储会按兵不动。
所以A股和港股的回落……也可以被部分解释了……
P.S.
更及时全面的资讯,可以看看我们的另一个公号——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