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70年后,中国营造学社开始对圆明园史料进行收集整理。此后在几代学者的努力下,圆明园的历史档案不断被发现和发表,对圆明园历史和原状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建立圆明园数字博物馆解决了这个矛盾,为大家缅怀历史,再现圆明园辉煌提供了网络平台。
数字博物馆是运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信息数据展示库,将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数字化复原和展示。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
建立数字档案馆。
将圆明园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成功数字化,进行数字化入库管理,以该信息库为基础提供信息入库、查询、搜索等服务。
数字圆明园网站。
通过资料收集和原始档案数字化,形成基础史料数据库。完成5200亩面积的虚拟场景复原;完成正大光明、九州清宴、方壶胜境、同乐园、含经堂等22个景区、55个时空单元的全景复原三维模型库;搭建“再现圆明园”网站,并通过该平台发布22个景区的信息。
下面详细介绍数字档案馆的主要功能:
根据用户权限,进行档案的录入工作。
系统提供全面的条件检索功能,方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需要的资料。
档案管理中资料入库后呈列表形式,可察看与其有关的各项内容以及操作状态。
资料中的模型资料可进行三维浏览,对模型进行360°的浏览。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完成系统后台维护工作,如系统日志管理、用户管理、密码管理等。
系统按照景点的不同资料类型和不同历史时期提供多导航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条件组合。
不同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现状。
不同资料:文字介绍、影片、图片、互动浏览、3D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