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casa)微信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张姗姗:戏曲化妆的演变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首届培源艺术节即将启幕,让更多“原创”被看见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聚焦丨复刻、创新与交流——音乐剧“引进来”“ ... ·  1 周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行知相成,教学相长——中央戏剧学院刘杏林教授访谈 ·  1 周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指南丨“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9月9日-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打破刻板印象,从音乐剧《飞天》舞台设计的一个脚手架说起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公众号  · 美术  · 2024-08-31 10:00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评判

创造

打破绝大多数观众

对飞天的刻板印象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 · 《费加罗的婚礼》


音乐剧《飞天》自北京保利进行全球首演后,先后在敦煌、深圳、韩国大邱摘桂夺冠,一路鲜花,一路凯歌,创造了中国音乐剧的巅峰之势。从保利首演的盛况空前到大邱3000人同场的掌声雷动,飞天在收获也在感触每一次与观众的同场所在


但笔者也发现,在大多数粉丝的留言中有不少对《飞天》舞台设计中的“脚手架”,发表了他们的个人意见甚至提出了质疑?那就先来看看这些“差评君”都说了些什么?

@不知名网友:

舞台过于空,而且并非空净写意,就只是空。除了最后出现的宛如卧佛的那块大石(我挺喜欢),整部剧的舞美基本只有铁架子和电脑屏保一样的投影。

@小红书用户:

脚手架是认真的吗?背景大部分时间都是质感廉价的单调PPT。红橙蓝绿紫的舞台灯光好像在某个钟乳石洞窟里游玩…只有形似卧佛的沙漠装置有些许用心。

@小红书用户:

从已有设计的角度来看,我赞同一些repo对舞美和道具的建议。也许是因为剧情场景切换过于频繁,敦煌-巴黎,本生-来生等等设计让道具无法转换,但背景显示屏和灯光真的可以再花点心思,有一段显示屏背景让我幻视黑客帝国…


当然也有不少粉丝对《飞天》的舞美给与高度的评价。


保利剧院 音乐剧《飞天》太震撼了

这场音乐会舞美十分震撼,融合了多种独特音色的乐器,共同构建了一个斑斓瑰丽的敦煌宇宙,绝对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让我仿佛置身于敦煌,感受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一直想去敦煌的我,真是一场奇妙的旅程。通过讲述“守护人”保护莫高窟画和“赶路人”不畏艰难奔赴敦煌的故事,成功的用音乐和剧情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小红书观众


朴实的舞美,也藏着些巧思在。有些简陋的脚手架上,群演的面容若隐若现,像极了千佛洞里的雕塑。而更简洁的布景,如同鸣沙山下的月牙泉,却又隐约像是158窟的卧佛造像。

——小红书观众


舞美上,整体的群舞还是挺唯美的,布景上也非常简约(基本上靠投影解决一切)。不过开场的敦煌投影真的美爆,这点还是要夸一下的。最后一幕终于不是投影了,上了一块《上春山》同款石头(那三个人的站位真的和上春山一模一样。。)总而言之投影好看就完事了,也不一定非要多复杂的道具。最后谢幕前有演职人员的投影,好评!

————小红书观众


舞台设计美轮美奂,虚实相应,运用了沉浸光影特效,打造出一个神秘缥缈的世界,视觉效果极佳。

——小红书观众

众说纷纭之下,对铁架子的争议其实还是切中了讨论的要点。如何让大家理解音乐剧《飞天》舞美设计中“脚手架”这一舞台布景的存在?

遵循一个认知事物的基本逻辑,先回到它的创意本源上来开始讨论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01.


“存在既合理”

这可不是强词夺理


黑格尔认为现存的事物既有理性的部分,也蕴含着非理性部分;其中理性部分才是本质,是永恒的现实;而非理性部分则是假象与短暂的。


那么我们从创意的源头上看看这种“合理的理性部分”——真实的敦煌、洞窟与飞天。

其实,一说到敦煌壁画、飞天,首先蹦到脑海里的可能是这些画面:隽美仙气飘逸灵动致美瑰丽万千


02.


极简 斑驳 厚重

<带着敬畏和真实回到现场>


但其实,从历史上的莫高窟到现在的莫高窟,那个构建了云衣飞扬,曼妙仙舞画面的洞窟,从来都是残破阴暗低沉的



所以,艺术漫想、瑰丽万千的洞窟,其本来场景的真实感就是如此,而在其中进行文物守护更是艰辛、困顿的苦旅,是要以生命和青春来填满其中的“千缝万裂”。不然,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给予樊锦诗的颁奖词,也不会这样写到: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在谈及敦煌艺术研究所第一任院长常书鸿,也不会用“他将50年光阴都奉献给了那个遥远荒凉的敦煌”。还原或者称之为回到——那个遥远荒凉破败,经历了风沙与岁月吹打的敦煌、莫高窟,是对永恒真实的一种尊重与敬畏



再谈及合理性的非理性部分,它应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怀想与想象力的支撑。


道具的属性中叠加了敦煌的千年文化,融入了壁画文保人的峥嵘岁月,一方铁架上,敦煌守护者们的手中勾画的是中国文化的余温,脚下根植的是坚毅的民族性格。这并不是一种简陋的设计徒劳,通过它能建立一种历史时空的关联。




至此,再来理解我们所谈论的“脚手架”,并非那个单纯意义上筑造现场的工具指向,更像是青春与决心的陪伴,守护者素朴情怀的支撑,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到孙儒僩、李最雄、李云鹤、赵声良、苏伯民等一代代敦煌守护人生动诠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看似先锋设计的脚手架,开创性地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间离空间”,这是新闻报道中的一句评论,的确,飞天是在用一种大胆且纯粹的方式,将那些在真实洞窟中的岁月斑驳、空寂,还有那些静默付出的守护身影和青春岁月,高高、稳稳的耸立在舞台上——不遮不掩,大大方方,艺术性的嵌入现场。


脚手架正面覆盖一层铁网,作为投影界质;大量的影像附着在上面,同时,也有纱幕的作用,演员可以在铁网后面若隐若现。最后面的同样钢架结构,是为了威亚演员可以踩踏,在上面进行空中表演。


03.


“道”亦有道

<置物的现场艺术 艺术的置物现场>


(

“舞台剧跟大家的交流更直观,

你的任何一种变化观众都能感受得到,

这才是剧场的意义”。

)



所有材质、结构、图像、暗示、移情和隐喻都在尝试表达观点或者隐没意图。它们是热烈激昂的营造,也是冷冽理性的寻找,它们在勇敢地直视故事、人物、情节……


弗洛伊德说,梦都是视觉也是符号的。

飞天之梦,在舞台上的光影变化、舞步的婀娜万姿、如诗如韵的乐音吟诵中,从大漠黄沙的敦煌来到了现场,在抽象与具象的交叠,在量子纠缠的故事叙述,指向了人性意义的深邃,成就了一次次现场艺术的美的回响。毫无疑问的是,舞台上每一种呈现与确立,包括大家讨论的脚手架,每一瞬间的定格与聚焦,都具有着艺术的符号性,通过这些符号的啮合、碰撞、映照,完成了一次大型艺术现场的“情绪置放”与“环境写意”。




工业视角下的脚手架装置,仍然可以看做与舞台环境构建物一样,是一种梦的筑建。


它创造了一种典型环境的想象联动,它与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这些自然意向的形成了想象共联。同时,也创造了与演员互动支点,所有故事章节的转换,空间的切变,都有一个坚定且稳固的空间基底。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脚手架”,已经脱离了那种工业生产语境下的“作业支撑平台”的定向认知,在当时当景成为舞台装置艺术的一种表达,立足惯常理解下环境写照的对抗,带来一种艺术性的”介入与干涉”。



04.


褒贬之外

<是艺术的宽适内心 打破惯常 走出理所应当>



< 约束?&自由?>



同一事物,在观众看来具有不同的反馈,这或许恰恰表达了艺术的涵容与广纳,无拘无束亦有根有源,倘若前置了太多的限定,或许也就没有这一次“脚手架上台”的创意之举了,它的存在内在契合而又针锋相对,相互抵抗而又渐而亲和,更甚者,它就是那个另一种意义上的“歌者与舞者”,它深深介入了舞台,站定了现场,更迁移了想象,好似一招“天外飞仙”,缥缈沉静而又具千钧之力。







音乐剧《飞天》似乎天生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或许正如《飞天》制作人、艺术总监李盾先生所言——“音乐剧是现场娱乐的终极表达形式,做音乐剧要引领,不能顺势而为。”

这种引领性在于大胆突破的果敢,浪漫主义怀想的同时坚定的创作执着,八年创排,十赴敦煌,就是为了这种引领性的冲天之举,“要到世界的中心参与世界艺术的对话”。


2024年7月6日至7日,音乐剧《飞天》作为中国唯一受邀作品亮相大邱国际音乐剧节引发轰动,现场座无虚席,近3000名观众观看,谢幕时掌声雷动不歇长达3分钟。“它如此华丽、如此美好”“独唱段落惊艳”“中国独有的华丽舞台”等韩国观众评价不绝于耳,接受采访的中韩观众不约而同地对《飞天》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与情感深表赞赏。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执行委员长裴成爀盛赞《飞天》“以综合的中国文化形式呈现,看到了中国音乐剧光明的未来”。


05.


跋涉亦修行

<引领者当以勇坚而行>



人们总是在跋涉中找到自我,飞天亦如此。

这是一场人性的盛宴,更是一场对于“飞天人”自我的修行……

来自世界的荣誉已是加冕飞天的冠勋之证,巡演在路,璀璨再续。未来也将会有更多人,更多的关心与点评同行,保持一颗初心与敬意更加重要,坚定带着“既东方、更中国”的理解,向璀璨文化及其创造者、守护者致敬。



正如粉丝朋友的一段描述,恰得精要:“好的音乐剧是什么样子?“它一定不是‘拿着’的艺术,它是直指人心的。好的音乐剧‘闻’得出来,不能只是听,五感都要用上。作品也需要有嗅觉,演员深呼吸就要嗅到最后一个观众身上的味道。”



时刻与热爱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人们一路同行

时刻与热衷中国文化

且拥有文化自信的人们一路同行

在感动,在感怀,在感知

与千千万万观者们每一次的美好相遇

在行路,在修行,在感谢,在感悟

在感触历史,更在努力创造历史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张吉才



各专委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各省市舞美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