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 著有《大国诸城》
罗天昊公众微信 (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
半年报,有人笑。
近期,2017年上半年报出笼,整体经济向暖,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 GDP增长6.9%,高于全年预期目标阈值的下限。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长7.7%,快于平均增速,并且第三产业占比,达到了54.1%。
北京值得关注。北京第三产业的占比,高达82.2%,是大陆城市中三产占比最高的城市。夏日炎炎,北京笑意盈盈。
北京的产业结构,是典型的 “三二一”的经济结构。在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各地紧要发展任务的时期,北京模式的出现,无疑为中国部分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个样本。
不过,中国仍然属于后发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定位的制约,以及中国目前的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北京模式,恐难以为全国仿效。
(1)制造业仍是中国基石
第三产业的占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第三产业的较高占比,成为很多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
目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在70%左右,就城市而言,比较发达的城市,如纽约、伦敦、香港等,三产都达到了80%以上。
2015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2016年达到51.6%,不过,中国的第三产业,到底占比多少,方才符合国情,并且与中国在全球的比较优势相符?
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下端。与全球主流国家的差距,非短期可以改变。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以及制度优势有很大关联。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中国的短板。如在金融行业制度创新很重要,仅有少数国家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在此情况下,四大行市值虽大,但不足以成为世界性银行。
第三产业的全球布局短期内无法改变。而中国最大的机会,其实仍然在制造业。
目前制造业遭遇的困境,乃是一种假象,并非“制造过剩”,而是因为内需不足,虽然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但是,当下贫富分化严重,多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广大平民阶层,财富严重不足。由此导致畸形的消费结构,奢侈品消费旺盛,低端消费庞大,但是中端消费、大众消费萎缩。未来中国通过改革,缩小贫富差距,造就广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必然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升级制造业,比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更适合中国未来战略。中国拥有广阔的大陆市场,注定了制造业在中国大有可为。
此外,虽然现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均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各大强国崛起之初,却无不以制造业立国。
英国在19世纪中期最强盛的时候,工业占欧洲的60%,全球的45%;美国在二战结束初期最强盛的时候,工业占西方国家的53.4%。今天中国被美称为“世界工厂”,其工业占比,刚刚达到全球的20%,远远称不上强盛。
事实上,制造业过早衰落,反是国家衰败的征兆。英国因为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其本土奢侈品消费流行,金融投机比实业更受商人欢迎,最后导致空心化,而随着其海外殖民地失去控制,失去海外市场之后的英国,迅速衰落。
而美国之所以多次危机而不倒,与其保留强大的制造业能力有极度关系。
美国不仅服务业雄踞全球之巅,其制造业,一直到70年代让人居世界第一,目前虽然日本,德国和中国制造业崛起,但是,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此外,美国竟然是全球第一大农业国。合理的经济结构,使美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抗压能力,这也是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而不至于象先前的西班牙和英国那样衰落的原因。
目前,中国仍然属于欠发达国家,充分的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制造业在所有产业中,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若缺少制造业攻坚的耐心,欲实现跨越式发展,则不仅第三产业难以后来居上,目前“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亦将失去,最后沦落到夹心饼干式的两难境地。当下中国已经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的危险,需要高度重视。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吸干了实体经济的血液,利润底下,融资困难,逼死了无数制造业企业。
2015年,国家出台制造业2025计划,其实是对此前政策的纠偏,重新树立制造业的在国家的基石性地位。同时,越南,印度的等国家的崛起,更实中国面临的外部竞争,更为严峻。欧美阻击中国的高端崛起,印度等新兴国家,抢夺中国的低端产业,中国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困局,前狼后虎,都能致命,唯有快速实现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才能突围。
猛攻制造,更为急迫。
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不一定需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70%左右,十年内从维持在55%-60%左右,也许更为合理。个别城市占比80%以上,,并不具有普遍性。
(2)中国城市圈的“雁阵模式”
北京模式虽然并非中国一般城市的选择,但是,对于区域中心城市,却足资借鉴。
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各个区域差别巨大,同时,也表现在各个经济圈的城市之间。而要打破同一经济圈内的不平衡,各个城市都力争上游,搞平均主义并非上策,保持各自优势,进行合理分工,最后达到产业协同,才是更优选择。在各个城市圈内部,亦需要雁阵模式。
纽约,伦敦的三产占比都超过了80%,这与其作为英国和美国的经济中心关系极大。同样,在国内的几大经济圈中,中心城市的占比,也相对较高。京津冀的中心北京,也是中国的首都,其占比自然高出一般城市,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占比超过70%,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上海占比则达到67%,而大珠三角城市圈的中心城市香港,占比更高达80%以上。
一个误区是,很多地方认为,如果第三产业不能达到一定比例,甚至是超过50%以上,就不能视为发达, 而事实上,到底哪种产业为主,必须受到与其关联的经济体的影响。
偏执于三产占比的误区,往往导致各地区域产业规划中,对于服务业不切实际的奢望。纵使在一些经济发达区域,这种情况也存在,
在珠三角城市圈,佛山第三产业没有超过50%,是否代表佛山不发达?
而事实上,珠三角第三产业的中心,是以香港为龙头的,广州和深圳,亦是全国区域中心城市,不是说佛山第三产业不发达,而是,佛山的部分第三产业如金融业,实际上变相已经由香港护着广深代替完成了。香港的服务业超过80%以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担了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功能。
佛山的机会在哪里?制造业,佛山一直坚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本土经济,脚踏实地发展制造业,近年在中国逆势上扬,大器晚成,充分说明,制造业亦是天地广阔。
在长三角,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长三角诸重镇中,众多城市三产占比,甚至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很多城市经济活力甚至超过上海。若是其它长三角城市都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将置上海于何地?
对于区域性甚至全国性中心城市来说,北京模式,值得仿效。
但是,对于资源禀赋一般,且没有特别区位优势的绝大多数城市来说,佛山也许才是更合适的榜样。
机关、医院等最好的公共资源在北京;银行、央企等最好的经济资源在北京;央视、人日等最好的文化资源在北京。一般城市不具备这种优势。
北京,你学不会。
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必致远方。
——往期经典回顾——
500强地图警示中国需走三条正路
五流归一,一带一路才能修成大器
中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