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玩出花了!DeepSeek这3个隐藏操作,我 ... ·  9 小时前  
旁门左道PPT  ·  给大家看一套发布会PPT ·  22 小时前  
跟我学个P  ·  除了DeepSeek,这个AI工具做的PPT ... ·  3 天前  
跟我学个P  ·  清华大学的这份《DeepSeek》PPT手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北京,你学不会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7-07-26 21:10

正文

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 著有《大国诸城》

罗天昊公众微信  (罗天昊国与城, ID Luotianhao99

半年报,有人笑。

近期, 2017 年上半年报出笼,整体经济向暖,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 GDP 增长 6.9% ,高于全年预期目标阈值的下限。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长 7.7%, 快于平均增速,并且第三产业占比,达到了 54.1%

北京值得关注。北京第三产业的占比,高达 82.2% ,是大陆城市中三产占比最高的城市。夏日炎炎,北京笑意盈盈。

北京的产业结构,是典型的 “三二一”的经济结构。在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各地紧要发展任务的时期,北京模式的出现,无疑为中国部分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个样本。

不过,中国仍然属于后发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定位的制约,以及中国目前的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 北京模式,恐难以为全国仿效。

1 )制造业仍是中国基石

第三产业的占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第三产业的较高占比,成为很多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

目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都在 70% 左右,就城市而言,比较发达的城市,如纽约、伦敦、香港等,三产都达到了 80% 以上。

2015 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 50% 2016 年达到 51.6% 不过,中国的第三产业,到底占比多少,方才符合国情,并且与中国在全球的比较优势相符

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下端。与全球主流国家的差距,非短期可以改变。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以及制度优势有很大关联。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中国的短板。如在金融行业制度创新很重要,仅有少数国家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在此情况下,四大行市值虽大,但不足以成为世界性银行。

第三产业的全球布局短期内无法改变。而 中国最大的机会,其实仍然在制造业。

目前制造业遭遇的困境,乃是一种假象,并非“制造过剩”,而是因为内需不足,虽然中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但是,当下贫富分化严重,多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广大平民阶层,财富严重不足。由此导致畸形的消费结构,奢侈品消费旺盛,低端消费庞大,但是中端消费、大众消费萎缩。 未来中国通过改革,缩小贫富差距,造就广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必然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升级制造业,比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更适合中国未来战略。中国拥有广阔的大陆市场,注定了制造业在中国大有可为。

此外,虽然现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均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各大强国崛起之初,却无不以制造业立国。

英国在 19 世纪中期最强盛的时候,工业占欧洲的 60% ,全球的 45% ;美国在二战结束初期最强盛的时候,工业占西方国家的 53.4 %。今天中国被美称为“世界工厂”,其工业占比,刚刚达到全球的 20% ,远远称不上强盛。

事实上,制造业过早衰落,反是国家衰败的征兆。英国 因为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其本土奢侈品消费流行,金融投机比实业更受商人欢迎,最后导致空心化,而随着其海外殖民地失去控制,失去海外市场之后的英国,迅速衰落。

而美国之所以多次危机而不倒,与其保留强大的制造业能力有极度关系。

美国不仅服务业雄踞全球之巅,其制造业,一直到 70 年代让人居世界第一,目前虽然日本,德国和中国制造业崛起,但是,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此外,美国竟然是全球第一大农业国。合理的经济结构,使美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抗压能力, 这也是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而不至于象先前的西班牙和英国那样衰落的原因。

目前, 中国仍然属于欠发达国家,充分的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制造业在所有产业中,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若缺少制造业攻坚的耐心,欲实现跨越式发展,则不仅第三产业难以后来居上,目前“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亦将失去,最后沦落到夹心饼干式的两难境地。 当下中国已经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的危险,需要高度重视。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吸干了实体经济的血液,利润底下,融资困难,逼死了无数制造业企业。

2015 年,国家出台制造业 2025 计划,其实是对此前政策的纠偏,重新树立制造业的在国家的基石性地位。同时,越南,印度的等国家的崛起,更实中国面临的外部竞争,更为严峻。欧美阻击中国的高端崛起,印度等新兴国家,抢夺中国的低端产业,中国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困局,前狼后虎,都能致命,唯有快速实现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才能突围。

猛攻制造,更为急迫。

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不一定需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 70% 左右, 十年内从维持在 55%-60% 左右,也许更为合理。个别城市占比 80% 以上,,并不具有普遍性。

2 中国城市圈的“雁阵模式”

北京模式虽然并非中国一般城市的选择,但是,对于区域中心城市,却足资借鉴。

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各个区域差别巨大,同时,也表现在各个经济圈的城市之间。而要打破同一经济圈内的不平衡,各个城市都力争上游, 搞平均主义并非上策 ,保持各自优势,进行 合理分工,最后达到产业协同,才是更优选择。在各个城市圈内部,亦需要雁阵模式。

纽约,伦敦的三产占比都超过了 80% ,这与其作为英国和美国的经济中心关系极大。同样,在国内的几大经济圈中,中心城市的占比,也相对较高。京津冀的中心北京,也是中国的首都,其占比自然高出一般城市,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占比超过 70% ,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上海占比则达到 67% ,而大珠三角城市圈的中心城市香港,占比更高达 80% 以上。

一个误区是,很多地方认为,如果第三产业不能达到一定比例,甚至是超过 50% 以上,就不能视为发达, 而事实上,到底哪种产业为主,必须受到与其关联的经济体的影响。

偏执于三产占比的误区,往往导致各地区域产业规划中,对于服务业不切实际的奢望。纵使在一些经济发达区域,这种情况也存在,

在珠三角城市圈,佛山第三产业没有超过 50% ,是否代表佛山不发达?

而事实上,珠三角第三产业的中心,是以香港为龙头的,广州和深圳,亦是全国区域中心城市, 不是说佛山第三产业不发达,而是,佛山的部分第三产业如金融业,实际上变相已经由香港护着广深代替完成了。 香港的服务业超过 80% 以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担了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功能。

佛山的机会在哪里?制造业,佛山一直坚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本土经济,脚踏实地发展制造业,近年在中国逆势上扬,大器晚成,充分说明,制造业亦是天地广阔。

在长三角,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长三角诸重镇中,众多城市三产占比,甚至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很多城市经济活力甚至超过上海。 若是其它长三角城市都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将置上海于何地?

对于 区域性甚至全国性中心城市来说,北京模式,值得仿效

但是,对于 资源禀赋一般,且没有特别区位优势的绝大多数城市来说,佛山也许才是更合适的榜样


机关、医院等最好的公共资源在北京;银行、央企等最好的经济资源在北京;央视、人日等最好的文化资源在北京。 一般城市不具备这种优势。


北京,你学不会。

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必致远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