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800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能打败全国90%的人,站在工资鄙视链的顶端。
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里,很多人并不觉得月薪8000就够幸福了。同样的钱,你在四个城市里可能过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微信好友的小群里,北京的姐妹吐槽水果自由太难实现,上海的gay蜜对小资的消费感到吃不消,深圳的码农还在发愁晚饭有什么可吃的。
从体育西趟水走到了五羊邨,找到最熟悉的那家走鬼档。凭心情随便点一份炒粉,不管是干炒还是湿炒都不会让人太失望。寺右市场的荔枝就算比往年贵,你还是有能力买上一斤回家边吃边看雷佳音。
你突然觉得,想要过好生活也没那么难,来广州就对了。
好好生活的第一步,总是好好吃饭。而广州又是一个随便走在哪里都能吃得好的城市。
在广州,茶餐厅、大排档、走鬼铺穿插在写字楼下,到了午夜,被饥饿冲昏头脑的搬砖工依然走出家门,在灯火通明的夜宵街里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烧鹅濑粉。
广州人的夜生活永远不缺吃的,一碗粉就能带给你无限的满足 / Bilibili
下了班的年轻人,每次走过盖着橙色翘檐的牌坊,都要学会克制食欲。因为满街都是勾人心脾的食物香味。
比如炭火上肥到爆汁的烤生蚝,25块就能买半打。一碟晶莹透亮的肠粉,加蛋加肉也不过七八块钱。同样的价钱在北京只能买到街边最低配版的手抓饼,要加根肠就得上十块。
广州不仅吃的多,食物的种类也多,而且没有那么贵 / Bilibili
同样是刚下班,广州的年轻人们可能约个伙伴就在夜市里小吃一顿,但要是在北京或是上海,正好住在有钱没处花的五环外,或是远离闹市的闵行,估计这会儿社畜们还在边划手机边换乘地铁吧。
2015年01月21日,广州市荔湾区,这里是老广州生活的地方,集贸市场里丰富多彩,广州的水果“甜过初恋”
而一个深圳人最幸福的美食时刻,可能要等到周五下班后,因为那时才有机会去广州吃吃喝喝。
本地人对深圳美食的评价,在大众点评上常常一个词就能说完——“美食荒漠”。
广州的夏天再热,只要一碗五块钱的陈皮绿豆沙,或是一份十二块的芒果酥软,就能消解一整日的疲惫。再疲惫的日子里还有一碗温热爽滑的杏仁芝麻糊加窝蛋。
2016年6月13日,广州,广式甜品店。除了新式奶茶,你还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广式甜品,比如糖水、撞奶等等
而在北京,哪怕是像西二旗这种人口密集的地方,甜品都算稀罕物。想点上一杯新式奶茶都难上加难。最常见的几款新式奶茶中,广州开店的数量也远超过北京。
所以奶茶青年们最大的悖论就是,如果他们身在北京,即使金钱上实现了“奶茶自由”,也并不能自由地随时喝上奶茶。但在广州,这就太容易了[1]。
在北京和上海,好吃的外卖通常都是连锁店,要想尝试一家不是连锁的新店,往往就可能踩雷。但广州不一样,很多自家经营的外卖店同样积攒了大量的人气。
在广州,永远不愁找到一家好的甜品店,总能吃到爽滑弹Q的珍珠芋圆 / Bilibili @曼食曼语
如果以非连锁店订单份额作为标准来看,广州这样的店完爆了北京上海,相隔不远的深圳,也完全输给了广州[2]。
连旅行的人都知道,吃才是来广州的最大意义。
2019年的五一假期,来广州的游客的餐饮支出比重由去年17%升到了21%。有的旅行社还会专门设计美食旅游团,这样的团每年人数都在增长[3]。
2018年8月31日,广州早茶,一盅两件是广州早茶的特色。过一个广式的早晨,是广州之旅不可缺少的体验
而在其他的一线城市里,你基本上不会看到特地设计的美食之旅。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北京上海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都超过了13万元,深圳也超过了10万元,而广州只有9.8万元,看起来比不上其它的一线城市[4]。
但全球资料库网站Numbeo[5]数据显示,在广州花8000元的生活品质在上海要花上11548元才能实现,在北京要花11160元,而在深圳也要9110元。
这是对比了各城市的物价(包括食物、出行、教育、休闲、水电)等多方面价格后综合得出的数据,从这一点上看,同样的收入在广州完全能生活得更好。
更何况,光是“吃”这一项,就能把幸福感提升几个等级。
吃的好只是广州生活活力的一方面。之所以能有这么多小店,也跟广州更便捷的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有关。
在北京和上海,最热门的租房地点通常覆盖面积很广,昌平、通州这种五环外的房子照样备受追捧。但在广州,刚上班的年轻人也能租得起中心城区的一小处房子。
社畜们在城市中心能够拥有一方落脚之地,得感谢隐藏在广州的城中村。
2018年7月22日,广东广州,石牌村城中村,城中村成片密密麻麻的楼房堆积在一起。人们对城中村有个形象的称呼“接吻楼”,这里装着无数外来工作者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光荣与梦想
广州有138个城中村,居住人口有100-200万之多。比如最著名的石牌村,坐拥两个地铁站,出门就是BRT(快速公交),直达珠江新城,上下九,北京路,天河城,体育中心等商务娱乐购物中心,让住在这里的人上班不那么遥远。
根据《城市出行半径大数据报告》,北京上班族每日通勤压力最大,平均出行半径达9.3公里,上海也达到了8公里,深圳7.4公里紧随其后,而广州只有6.5公里,是一线城市中出行半径最短的城市[6]。
2016年3月27日,广州,夜晚的广式茶餐厅,这里才是中国版的“深夜食堂”
在北京和上海,从房山跑到国贸,从昆山来到静安上班的双城记天天都在上演。但广州却能让你早晨赖床十分钟,晚上早归十分钟。
跟工作、居住区泾渭分明的传统城市布局不同,广州是一个居住、工作和商业属性交叉混合的城市。
像越秀区、天河区这样的中心城区,白天因为上班族而活跃起来,到了晚上,上班的人离开了,因为有居民,街道依然保持活跃。
2018年7月9日,广州,日落时分,华灯初上,广州市中心的各大建筑都纷纷开始亮灯,华丽的“夜生活”即将上映
正是这样活跃的城市,能让你在晚上十一点出门时也能找到卖肉粥、竹升面和糖水的小店。
聊天到一点,也不用怕回去的路太黑。
广州永远都有夜生活,夜晚如果无处可去,还能去天光墟找点惊喜:生活用品、旧衣旧鞋满地,泛黄缺页的旧书旧杂志封面上还印着黑白照片,15块一只的猫猫狗狗,污垢怎么都擦不掉的盒式收音机……
一专卖二手音响的摊主,看CD解乏。虽然北京上海也有旧货市场,但住在郊区的人恐怕没有机会去逛一逛,但在广州,天光墟就在中心城区海珠区
这些大裤衩人字拖的档主和城管之间有着某种默契,天亮就撤,不妨碍正常交通,天光墟也就一直活了下来。
广州的夜蒲圣地里,琶醍属于小资文艺潮人,沿江路属于蹦迪达人,淘金小北是国际友人的根据地。每个人都能在广州找到自己专属的夜生活。而且菜单上的标价通常只有三四十块,换作几千里外的上海新天地,一杯酒的价钱轻松就能上百。
而在年轻人最大的花费——房租上,广州也是最省钱的。
当上海的朋友又度过了在松江找房的一天,深圳的程序员找房找到了龙岗。广州的朋友可能就是躺在CBD一个地铁站外的床上,一边羡慕着在上海深圳月入过万的朋友,一面心疼他们苦海无涯的蜗居生活。
在一线城市中,上海和深圳的合租单间租金收入比高达到44%,工资刚发下来就要被房租掏空,而北京的合租青年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也几乎一半都要打进房东户头。
2012年3月14日下午,广州,海珠区康乐村内。几块写有房屋出租信息的黑板。广州的城中村让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有了住在城中心的机会
相比之下,在广州租房,每个月交完房租,手上还能留下三分之二的工资[7]。
在各大租房平台浮沉多年,结论就是,8000块工资能实现租房自由的,在一线城市里就只有广州。
广州的房价到底有多招人恨呢?根据2018-2019年的租金数据[7],一线城市中北京租金最高,达到90.2元/平方米,整体租房水平是广州的2.15倍[8]。邻居深圳的房租也有83.3元每平方米,广州每平米的平均房租仅为50.3元。
比起房租来,更让新来广州的年轻人感到安心的,是这个城市能够留下来。
2016年08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工人下班后除了在冼村里乘凉,也会出村散散步,虽然住在冼村,但他们跟这个城市的距离并不遥远
在一线城市,扎根落户也是个难题。没有户籍,工资再高也让人有漂泊不定的感觉。在这一点上,北漂沪漂这个词用得再精辟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