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看了几部纪录片和几本书,有些感触,随意写出来几句。
-
《侣行》
侣行是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一共4季,第四季的名字叫《张梁记》。一对通过自己的努力财富自由的夫妻,把2辆奔驰G500彻彻底底做了改装,武装到牙齿,从南极到北极,从和平地区到战乱地区,一路走,一路看。
在看《侣行》的过程中,可以顺带复习几部电影,《黑鹰坠落》、《夺命深渊》、《可可西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我出生在大别山山区最穷困的农村,从小就对路有一种很奇妙的情怀。因为出生的村子根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直到前几年,村里才通了水泥路。我小时候一直都是在山区里打转,直到上了大学才慢慢走出山区。
所以,我对路,对上路远行,一直有一种渴望。看到别人上路远行的内容,自然也是很羡慕。
我常跟我身边的人说,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出去走走,不管去哪里,只要走出去。我们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
我喜欢用出走,而不是旅行,或者旅游。旅行或者旅游都太正式了,需要多太多的准备,需要考虑太多的事情,然后,你可能就会被羁绊,走不出去。
出走,不要问需要准备什么,而是应该问自己,我爱什么,动机比能力更重要。没有动机,根本就没有出发点,连起跑点都没有。只要有动机,就很棒。最怕的是无所爱。
当然,也许我永远不能像侣行这对伴侣一样,拥有足够好的车,足够好的装备,足够多的时间,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在我有限的自由下出走。
2.《超级工程》
《超级工程》一共2季。第一季挑选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工程进行讲解,第二季则更系统的叙述中国的路、中国的桥、中国的车、中国的港口。
看纪录片,可以比较完整系统的去了解认识一个事物。也能让我们对这个事物多一些理解与认知。
超级工程是一个以工程师的视角展开的讲述,这些工程在开展的时候遇到怎样的问题,聪明的工程师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是应该多了解一些工程师文化,多一些匠人信仰的。
当然,也许我们并不是都有机会去创造伟大的可以良好运作百年的工程,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一丝不苟的对待我们经手的每一个程序。
3.《袁氏当国》
民国那段历史,在中国的教材中是一本烂帐,很多地方都是语焉不详,而这段历史又有很多看上去并不合理的情结,于是我就很想弄清楚。
尤其让我困惑的是,袁世凯真的那么不堪吗?一个那么不堪的卖国贼,在如斯的历史时期,如何能训练出那么多的治世之能臣,骁勇善战之猛将呢?已然获取了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又如何选择称帝呢?
唐德刚老先生这本书很好的回答了这些问题,老先生写历史,首先是把历史人物放在当初的大背景下去思考,然后基于历史背景与进程再来进行审慎点评,虽然交杂些个人情感的品评怒骂,倒也无伤大雅。
在历史的转型时期,一国之国体与政体,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确定下来的。这个时期,保皇派、立宪派、民主派等等都在用以自己对时代的理解进行探索。
只有xx才能xx,这种句式很明显是xx用来xx人民的鬼话。
成功永远都不是单一要素所决定的,先吃了米饭,后吃了饺子,最后喝了水,难道是喝水让你饱的吗?
每一个当局者都会以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必要的布局,必要的价值观维护,必要的宣传。价值观这种事情,你信他就有,你不信,他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