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阳那些事儿
大事小事那点事儿 华阳生活百事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撒贝宁悼念!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北京2025年5个重大地标! ·  5 天前  
湖北经视  ·  最新通报!4名嫌犯(3男1女)已被缉拿归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阳那些事儿

成都人上下班通勤平均时间46分钟!这回,你又拖后腿了吗?

华阳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 2018-09-25 18:05

正文


什么是“通勤”

从业人员因工作和学习等原因往返于住所与工作单位或学校的行为。 通勤指从家中前往工作地点的过程。

前段时间

一篇

《通勤,正在杀死1000万北京青年》

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传



随后

各大城市也纷纷

为自己城市的工作者“叫苦”



通勤

这件看似日常的“小事”

不仅是影响着现代都市人

生活幸福感的大事

更与很多城市愈加蔓延的

“城市病”休戚相关

问题来了

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

在“通勤”这件事儿上

是否也面临着和其他城市一样的问题?



极光大数据出品的

《2018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 显示

无论是通勤时间还是通勤路程

成都均名列第五!


数据状况还显示

与北上广深的上班族相比

成都上班族通勤路似乎并没有那么心酸



根据《2018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显示, 成都市平均通勤时间为46分钟, 比第一名北京市少了10分钟,位列第五;成都市通勤时间1小时以内人群占比93.6%,跨城通勤占比为4%。


成都市平均通勤路程达9.3公里,其中,小于5公里通勤路程的人群占比达43.5%,5—15公里之间通勤路程的人群占比34.4%,15—25公里之间通勤路程的人群占比14.9%,超过25公里通勤路程的人群占比7.2%。


成都市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高新区九兴大道、高新孵化园和天府软件园是成都职住比较高的区域。


在成都市中心城区中,武侯区的职住比(就业人口数量与居住人口数量的比值)达1.17,青羊区的职住比达1.06,锦江区的职住比达1.03,三个区域职住比最高。


制图:天府早报


实际情况真如数据那么“光鲜”?

从网友的反馈来看

能不拖46分钟后腿的

还是比较少!



再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 从温江到春熙路


2015年,李女士住进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珠江国际小区的新家,温江风景优美空气好,房子面积大,刚添了小宝宝的一家,住起来也宽敞舒适。但让她有些“崩溃”的是,因为上班地点在春熙路附近,单边通勤距离约24公里。那时候地铁4号线尚未开通,每天的通勤路都十分辛苦。“那时候每天六点半要起床,七点出发,在小区附近挤公交,中途还要换乘一趟。从上车到下车,很难有座位,一趟下来要接近2个小时。要是哪天晚出发一点,就有可能迟到。每天上班都是提心吊胆的。”李女士说。


此后,4号线一期(非遗博览园到万年场)的开通,让李女士稍微松了一口气。她每天的通勤方式变成先花费约20元打车去离她家最近的地铁站——非遗博览园,再换乘4号线到市二医院地铁站。“那个时候虽然非遗博览园每天坐地铁的人也很多,但通了地铁能让我每天多睡半小时。”如今,地铁4号线2期开通,她家小区旁边就有地铁站,直达公司。“现在就轻松多了,每天七点半起床,洗洗刷刷收拾一下吃个早饭出门。 八点进地铁站,40分钟就可以到公司。” 此外,今年9月,日月大道快速路的开通,让她自驾出行路更加轻松。


案例2 从新都到环球中心


杨先生是同龄人中买房较早的那一批,大学毕业一年后他就在新都某小区买了房,有了一个温馨的窝。但2年多前,小杨的工作地点换到了环球中心附近,虽然工资在1.4万元左右,比之前翻了一番,但从北到南车程近30公里的通勤路,是每天上班的一大考验。小杨告诉天府早报记者,“那个时候,每天都是滴滴+地铁。3号线没通之前,我要先打车到升仙湖,再坐1号线到公司;3号线通了后,我家离地铁站更近了,每天打车到军区总医院,再坐3号线到省体育馆换乘1号线到公司。”小杨说, 每天单边通勤时间在1个小时, 因为上班时间是10点,正常下班在7点,所以他并未曾体会过真正的早晚高峰。“这个时间段地铁上一般还是有位置,所以我在地铁上一般都在处理工作。”


不过,因为在创业公司,加班是常态,稍微加点班,坐不上最后一班地铁就得打车回家。“加班晚了打车回家的费用就会超过100元,打顺风车也要五六十元。”小杨说,“那个时候,每个月打车花费1000多元是常态,多的时候要3000多元。”虽然在交通上花费巨大,但小杨目前也没有考虑搬家,“毕竟房子买在了北边,换房压力很大,相信以后的交通肯定也会越来越方便。”


小杨说,地铁3号线三期工程将于年底前运营,那时他上班连打的费用也可以省了,而且花费的时间更少。


案例3 从交大路到红星路二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