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超越之后,安图生物需要面对很多。首要是“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办”。
按营收计算且不考虑IVD流通领域企业,安图生物目前在国产IVD领域排名第三。排在它前面的,不仅有医械“一哥”迈瑞医疗,还有异军突起的新产业生物。
前几年,安图生物才是IVD的“老二”。比如,2022年安图生物营业收入44亿元,新产业生物只有30亿元,差距14亿元。
但随着新产业生物的突飞猛进,安图生物危机四伏。2023年,安图生物营业收入依然是44亿元,但新产业生物已经暴涨29%拿到了39亿元的业绩,差距仅剩5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新产业生物营收34.14亿元,安图生物营收33.80亿元,虽然完成反超但差距不大。不过,新产业生物的营收增速高达17%,
营收增速只有4%的安图生物如果在第四季度无重大收并购,在2024年底痛失IVD第二几乎是板上钉钉。
安图生物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创与初期发展(1998-2000年):代理起家
2、技术与产品创新(2001-2013年):转型自主创新以及自建产线
3、资本运作与市场扩展(2014-2016年):上交所主板上市
4、领域拓展与国际化(2017年至今):覆盖微生物、生化、免疫、凝血、分子诊断等领域
从代理到自研,从试剂到仪器,从微生物到生化、免疫、凝血、分子诊断甚至测序和质谱等全方位的布局,每一步,似乎都踩对了节拍的安图生物,为什么落后了呢?
发光和流水线,是中国IVD行业近年来发展的两大焦点。
从IVD细分的化学发光板块来看,安图生物、迈瑞医疗、新产业、亚辉龙以及迈克生物,被业内媒体称为“发光五虎”。
格局正在变化。2024前三季度,迈瑞医疗的化学发光业务市占率再次超过一家进口品牌并成为国内第三;
号称是“国内化学发光领域检测项目最为齐全的企业”的安图生物被新产业生物反超。
相较而言,这或许与发展策略的不同有关。
新产业海外营收占国内收入的51%,安图仅仅只有5%,
而且新产业海外业务的毛利率也远大于安图。这充分说明了新产业的战略抉择:
专注于发光,向海外进军。
安图的选择是以流水线为核心,各种检测全品类发展,深耕国内市场。
安图生物高度重视分子诊断的发展。苗拥军在2024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始终认为分子诊断是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目前在分子诊断方面,安图生物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只是现在检测项目太少,制约了我们分子诊断的发展,相信通过3—5年,我们在分子诊断方向上的发力,更多的常规检测项目将被开发出来,这样的话,未来安图生物在分子诊断方面,也将实现量能的突破。”
要注意的是,
单就2024年第三季度而言,安图生物实现营收12亿元,同比增加3%;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减少5%。
据安图生物解释:利润减少主要是期间费用率有所抬升,包括
销售费用率增长16.32%,管理费用率增长4.38%,研发费用率增长15.13%;
此外,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约0.1亿元,也对表观利润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销售费用率的增长或许是安图生物“反求诸己”的结果。在2024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安图生物董事长苗拥军表示:“客观的外部环境和压力,对每个IVD企业都是一样的,我们要实现高效益、高增长、高质量发展,唯有‘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优化营销策略。
自2024年开始,安图生物在公司内部成立营销管理小组,苗拥军担任组长。
优化营销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加大直接推广的力度,二是加大销售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显而易见的,这些都需要花钱。
面对投资者对于销售费用率下降空间的提问,安图生物表示:销售费用率
短期内下降空间不大,
未来会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