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印象笔记
全球2亿人都在用的印象笔记 Evernote,是世界上最好的笔记应用,手机、电脑和平板都能用。一个微笑的大象头,让你不忘记一切重要的东西。大量事实表明:爱用印象笔记的人,90%都是聪明人,剩下10%是更聪明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和这样的男生谈恋爱真的好累 ·  昨天  
印象笔记  ·  如何成为内核稳定的人? ·  3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早死男人的四大特征,警醒! ·  1 周前  
人生研究所  ·  首饰的尽头是珍珠,这样戴显白又吸睛!6A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印象笔记

象有新声 No.7 | 跟着感觉走,工作中释放你全部的潜力

印象笔记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10-05 23:11

正文

Jay Acunzo的天马行空思维法

Jay Acunzo 是屡获殊荣的播客主讲人,在这档节目中,Jay讲述了为什么直觉会对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每个人的经历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已有的模式未必能完美适应每一个人。不过这也并不是说你就完全随心而动了。重要的是利用自我意识来加强自己的能力。想要找到工作中最有成就感和意义的部分,你可以选择很多种方法,而你的直觉的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同样可以帮到你。


——总之,男人也有第六感。


在创建了大受欢迎的博客节目前,Jay 就职于Google,是一名数字媒体战略分析师,之后他又去了 HubSpot,担任内容主编。但是他感觉自己并不高兴,觉着这种聚光灯下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


而这一经历则激起了他的灵感,让他对直觉和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有了兴趣,我们也因此可以在最新一期的播客——记笔记里看到相关的内容。


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索印象笔记,就能听到这期节目啦!


本章预告

  • [1:35]Jay本人如何定义直觉?

  • [5:20]让人们与他人区别开来的正是每个人独有的直觉,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要释放人生的全部潜力,直觉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 [7:15]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自我认知?

  • [8:55]直觉如何帮助你更有效率?

  • [11:50]下面这些最佳案例/传统建议为何对你没什么用?

  • [14:45]将惯性思维和现状作为跳板,而不是最终方案。

  • [15:15]为什么要越过你的社交圈看待问题,获取灵感和新的思路。

  • [18:40]如果发现一个有价值的灵感,Jay是怎么做的?

  • [23:30]为什么Jay决定创建播客?

  • [31:15]Jay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 [34:15]Jay会如何构建他的Evernote笔记本?


以下是我们采访中的一些亮点。想要收听完整版本,请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索印象笔记,就能听到这期节目啦!


据我所知,你有许多工作都是基于直觉这个概念。你个人是如何定义直觉的?


我认为直觉是一种能力,能让人更快的成功。


我们每个人对直觉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有意思的是我们仍然想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通常来说,你不会将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与直觉这个词联系起来。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直觉是一种感觉,隐藏在事物的表象之后。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则认为直觉是一种‘快速认知’的能力。而我的妻子,一名研究心理学家,则向我推荐了两位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加里 克莱恩和戈德 吉格仁泽。他们两人正在研究潜意识推理,在心理学界,人们称之为‘启动’。


“直觉是一种能力,能让你以更快成功。”


我是一名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所以我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你查一查直觉这个词的词根,就会发现,其实它来源于拉丁语,本意是指内部的知识。我更喜欢将直觉看做发掘自身内部知识的能力,而在这个信息超载,人心浮躁的时代,静下心来进行自我反思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能从直觉中有所领悟,而且还能不断的驾轻就熟,那个人对公司的价值必然会增长,自身的发展也会更顺利,所以我认为,直觉是一种能力,可以让人们以更快的速度成功。


如果自我意识才是关键的话,我们应该从何做起呢?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外部的种种因素,发生在眼前的各类事件以及工作和职能相关的任务。


在我看来,区别在于执着于别人的答案还是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直觉是一种快速的反应,也是从内心寻找答案的过程。那你是如何从自身发掘出知识的呢?或者说相比于一般性的建议,你是如何从自身发掘出知识的呢?


为了发掘出知识,你需要问自己正确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播客上开播不可思议节目的原因。乍看过去,这些人都是工作狂,但你要是听了他们的故事之后,就会发现这些人其实都是自身发掘者,喜欢从自身寻找答案。他们会对周围的环境,客户,自身还有资源提出正确的问题,这样就能顺着合乎逻辑的路线走下去。


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了解一些你不清楚的东西,如果只是从表面观察的话,你又很难发现。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我认为当下的这种追求快速找到答案的文化,过于简单,自欺欺人和投机取巧了。我们需要将思维切换到一种更能提出问题的状态,将注意力聚焦到自身周围。


刚才你也提到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更快的速度。你是如何在直觉与更快的速度之间找到联系的呢?


为何我们通常喜欢将直觉归类为某种神奇的感觉或是第六感呢?实际上,进行思考的人依旧是你自己。对吧?你的第六感当然不会有思维活动,也不存在什么外部的神奇感觉,在你出生或是思考的时候突然助你一臂之力,因此我希望大家可以先建立一个共识,就是虽然你的这些想法都只是一刹那的事情,但进行思考活动的人依旧是你自己。


至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我更喜欢把它们看做一种指引。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方式,而直觉则更像一条指数曲线。


你还记得计算直线斜率的公式吗?它会随着直线而上升。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了。总体说来,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想要计算一条直线,你只需要两个点,这样就能轻易的直线的起点,也能看出走势。这是一种显而易见,讨人喜欢的模式,只要你按照计划执行,就可以成功,所以人们更喜欢这种传统的模式,因为自始至终,目标都十分明确。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指引。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模式,而直觉则更像指数曲线。”


因此,你在考量直觉或是自我思考还有从事物背后发现新的想法时,整个过程就像指数曲线,如果你想要计算指数曲线的话,情况就复杂多了。换句话说,你需要的并不是两点一线。在这个案例中,你需要一个数学系的哲学博士,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英语文学专业,那你可能得喝点酒才有灵感。这是一种很难理解的东西,你既看不到起点,也看不到重点...


但我确实能感觉得到。我确实知道。问题在于,进行思考的是你自己,而且思考只是一瞬间的事,在我看来,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你已经习惯了一点点的提出问题,找到答案,提出想法这种模式,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感觉不到有进步,可能还会问,“好吧。我有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呢?”


如果这就是你习惯了的套路的话,你用的次数越多,你就越有熟能生巧的感觉。最后你会快速的得出结论,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指数曲线。也就是更快成功的能力。


那么对相关领域的成功案例进行学习和模仿有什么缺点呢?如果有人成功的做成了一件事,首先可以确定,他们一定是有可借鉴之处的。但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不认为研究,学习和吸收已有案例有什么错,无论这个案例是刚出炉的还是十年前的。这种做法完全OK。我认为重点在于我们仅仅止步于学习或是观看,而实际上我们能做的远远不仅于此,事实绝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些东西。我们总是喜欢强行借鉴,认为我们看到的这些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案,却忽视了这些东西的真正价值,也就是种种其他可能性。我认为我们的问题在于止步不前,或者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能。


我是这样想的。你在印象笔记工作,但我却在我在谷歌和其他所有的技术公司工作。我们之所以喜欢当下这个信息时代,是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这当然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凡事皆有缺点,我刚才也提了,缺点就是信息过量。虽然我们可以快速的找到想法和答案,我们却常常用别处找到的东西去做自己的工作,而这会导致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大同小异的。


在我所处的内容市场领域,一个绝佳的案例就是 X-Tech 公司进行了一项关于什么时候发推特最好的研究,该研究表明下午三点是最佳时机。猜猜看在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下午三点再也不是发推特的绝佳时机了。


提出想法和见解是一回事。弄清楚这个想法是否值得执行则是另一回事,所以到底如何决定一个想法是否值得执行呢?你的流程或标准是什么?


我会对每一个上节目的人都提出两个问题,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弄清楚想法是否有价值。其一是关于自我意识的。另一个则是关于他人意识的,因此一个是进行工作的人,也就是你自己,另一个是接收工作的人,对方。


关于自己的问题是, “你愿望的精神支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精神支柱能让你对外界进行过滤,你可以检验他人的意见和遇到的想法,而愿望则是两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事物的简单叠加:你对未来的想法以及你今天的野心,也就是某种不满于当下的心态。


我将其称为“愿望的精神支柱。”在你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你就可以向你的听众提出下一个问题,也就是“我的首要原则是什么?”首要原则非常简单,就是一种关于人类的,基本而又难以触及的真理,你一直苦苦追寻于此。你需要坐下来思考,问自己无数个为什么,才能获得答案。


“愿望就是两种非常有影响力的东西的简单叠加:你对未来的想法以及你今天的野心,也就是某种不满于当下的心态。”


我会举一个史诗级的公司案例,印象笔记的用户和听众应该会非常感兴趣。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死亡之愿咖啡。你之前是否有所耳闻?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浓的咖啡。他们是世界上最浓的咖啡....


麦克布朗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他从同类型的顾客那里无数次听到了这样的问题,其中包括卡车司机,建筑工人,工作压力大的人群。他们总是会问,“你能给我做的最浓的咖啡是什么样的?”大部分人这时候都会认为,顾客这时候就是想要更浓的咖啡,但是麦客会这样想,“恩。为什么呢?他们想要的是更多的咖啡因。”好吧。一步一步来。“为什么他们需要更多的咖啡因呢?”他们需要更多的能量。继续吧。“为什么呢?”


如果你了解对方,就会知道,“他们是卡车司机,建筑工人,公司创始人。这都是些工作狂人,所以他们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换句话说,他们希望有工作到永远的能力,而这就是麦客卖的东西。对吧?


在所有咖啡生意中,麦客是唯一一个将能力当做卖点的,而别人的卖点都是更浓的咖啡,更多的咖啡因,更多的能量。我常常回想,人们大都停留在了事物的表面,只能以浅显的东西作为卖点,但是如果能将首要原则,精神支柱和愿望结合在一起,发掘出深层次的东西,我们便掌握了核心,对于某个想法是否值得继续或是他人的意见对自己是否有价值也就有了标准。


你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恩,是非线性的。或许你看不出我是多么有精神,但是要是你现在能看到我,就会发现这儿有许多事情,因为我是一个意大利人,所以我的工作也是这样的节奏和过程。工作中有许多华而不实的事情,但是我会专注于一两件需要解决且重要的事情,想办法把这些事情分割成一个个小的部分。


我会试着从最后开始倒推,看看效果如何,“我都会需要哪些步骤,或者至少前期的步骤会造成哪些影响,到底是每次都有具体的时间还是只是一个远大的愿景。做法不尽相同,但每次我都思考,将我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分割,再继续做下去,我认为如果你对这种做法有好感,那就会非常有帮助。”


你使用印象笔记的频率如何?有没有一些整理笔记或是结构的特殊方法?


当然了。我现在就在看印象笔记。实际上,我有一个名为“不可思议”的笔记本总表,之后就是第一个笔记本,名为“待办事项”,其中有一条笔记,里面有一个重要待办事项的清单,下面是相关的进展。如果我想为将要发布的新节目做些准备的话,我可以先在待办事项里添加,之后可能会在下面的另一条笔记中记录相关的推广灵感。


此外,我的生活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用印象笔记完美分类。我有一个制作部分,就是我正在制作的内容,还有一个产品部分,这个部分是为观众研发的,可以增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另外还有演说部分,里面就是我要参加的活动以及相关受众的信息,这样我就可以提升演说水平或是记录提升水平的想法,此外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我觉得在当下这个疯狂的世界实行起来很难,我称之为思考。


这一部分是“我能不能在周五抽出两三个小时,散散步,读写东西,早点完成目标,让自己对各种可能性更敏感,而不是每天循规蹈矩?”我还挺喜欢当下的状态的,所以这也导致实现上面的目标难度更大,但是对我来说,思考部分是印象笔记笔记本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我自己也不清楚它会给我带来些什么。


这一部分就像一个潜能的文件夹,不过我经常想办法从这些思考里走出来,再把当时正在工作的相关内容加进去。这是我的做法,但也是我组织大脑的方式。

  

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索印象笔记,就能听到这期节目啦!




 -END-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文章



p.p.s.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一键永久保存到印象笔记。

我们开发了 微信公众号 @我的印象笔记  微博 @我的印象笔记 为你永久收藏微信微博。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的印象笔记 后——


只需要分享到我的印象笔记或者在微博评论中@我的印象笔记,都能直接保存,永久收藏!即使原文章或消息删除了,你依然可以在笔记中看到。同时支持一键收藏知乎文章。


印象笔记,永不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