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点击上方蓝字“
观点
”,欢迎关注并置顶,即可快速获取房地产新鲜深度资讯。
过去多年间,中海的盈利能力维持行业领先水平,但仍不得不面对房地产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压力。
观点地产网
5月8日下午,中海披露的一纸公告显示,自去年11月掀起的人事变动至今开始迎来新的节点。
中海发布公告宣布,肖肖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兼主席,颜建国则获任为主席并继续担任公司行政总裁。至于原因,中海表示,主要由于肖肖超过公司“制定的退休年龄”。
在外界看来,肖肖的辞任并无意外。早在6个月前郝建民辞任中海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时,内定新帅颜建国任命公告迟迟未出,年满60岁的肖肖接任被视为“过渡”的权宜之计。
如今随着公告落实,肖肖将指挥棒交接予颜建国,预示着中海正式开启了“颜时代”。考虑到企业的传承往往伴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他的上位也给中海带来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今年以来中海无论在拿地、营销还是区域管理制度上都有所调整,释放出典型的变革信号。最新数据显示,1-4月,中海累计拿地16宗,相当于2016年全年总数90%;合约销售约为762.36亿港元,同比则增长近39%。
但正如事物都有两面性,规模扩张带来的影响已经在中海身上有所体现。据此前披露的数据,一季度该公司毛利率约为28.45%,已低于业绩会上“保持30%以上”的承诺。
市场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指,在国有资产效益、规模平衡的要求下,如何在追求规模的同时保证有质量增长,仍是颜建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颜建国扶正
在2016年11月肖肖接替郝建民出任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过渡之际,中海在新帅已开始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安排。
其中去年12月7日,中海宣布,肖肖决定不再兼任公司行政总裁职位,颜建国则出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由此,中海将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职权,赋予从龙湖归来的“准新帅”。
从这点而言,肖肖时隔五个月后全身而退,也被解读为中海扶正颜建国的最后一步。
资料显示,50岁的颜建国自1989年加入中国建筑,同时是中海最早驻香港的核心成员之一。从1990年起,先后出任中海地产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公司副总经理及总经理;2011年起出任中国建筑办公室主任、首席资讯官及助理总经理;2014年起加入龙湖。
颜建国的履新,被解读为中国建筑对房地产平台中海内部的权力重新分配。而相比于内部问题,市场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外界更为关注颜本人上任后会如何推进中海的改革事项,并缩小与竞争者的发展差距。
自4年前郝建民接过指挥棒以来,中海在内部启动过一系列旨在巩固总部管理职权的变革性调整。变革最终在落实过程引发了数种负面作用,包括职业经理人流失加速,以及规模扩张速度逐步放缓等。
而颜建国出任行政总裁以来推行了多项变革措施,包括撤销郝建民在总部成立的营销公司、工程公司;重新搭建合约业务线,由各地区管辖;将投资拿地列入地区公司考虑指标;提升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能力等。
尽管上述变革与过去的做法针锋相对,在最新的职务安排上,颜建国却仍带有“郝时代”鲜明的集权烙印。
颜建国目前同时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这种做法与郝建民无异,难免引发外界的议论。在去年8月份半年业绩公告中,中海曾被香港交易所警告,相关守则规定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应有区分,“并不应由一人同时兼任”。
变革下的利润挑战
自颜建国成为新任掌舵人以来,中海过去的稳健风格有逐渐发生改变的迹象。随着该公司在土地投资、业绩销售动作频频,一场关于规模与效益之间的争议也由此展开。
过去多年间,中海的盈利能力维持行业领先水平,但仍不得不面对房地产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压力。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该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4.5%、23%、20.1%、20.3%、14.1%;去年毛利率29.2%,同比则跌落2个百分点。
在此情况下,颜建国年初在内部总结会上明确要求,2017年公司“全力确保销售、利润实现增长”。但在拿地方式上,颜建国表现出了与郝建民截然不同的风格。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郝建民在任时期,中海往往借助央企重组优势,通过与其他企业重组的方式合理补充土储。以2016年为例,公司并购中信项目获取土储3155万平方米,占全年总购入土地的76%。
相比之下,颜建国要求将投资拿地列入地区公司考核指标,并强调“保持投资连续性”。最新数据显示,1-4月份,中海总计斥资214.11亿元获取16宗地,总数量相当于去年全年90%;新增土地面积约130.4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422.4万平方米,相当于去年新增面积43.46%。
受此带动,中海1-4月累计合约物业销售约为762.36亿港元,相应楼面面积约453.17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38.94%、27.38%。按2017年目标2100亿港元计算,该公司目前完成度约为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