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董卿携朗读者归来:余生漫长,朗读让你不再慌张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8-06-16 22:37

正文

2016年3月开始,拥有20多年主持经历,做过上千场节目的董卿,决定将读书和自己的专业相结合,做一个全新的电视栏目,于是《朗读者》诞生了。


40天后,《朗读者》首播,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和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 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真实的情感,传递文字背后的价值。


第一季12集之后,你我发现,那些看似平实无奇的文字,竟可唤醒沉睡已久的灵魂。


满怀期待,2018年5月5日,董卿携朗读者第二季归来。


无论是姚明、胡歌、王石、袁泉、刘烨、张一山等嘉宾到来,都让朗读者再次上话题热榜。


小拇哥想说,朗读者有 “毒” ,看一集哭一集,每一次都戳中内心,勾起回忆生出一股暖流。


其实,不是朗读者有毒,而是它能帮我们 "排毒" 。它优质的内容,是文字和生命情感共同奏出的鸣响,直击我们内心深处,勾起记忆的暖流,让我们看到生之美好。


朗读者首次开播首期宣传词

诠释了我们为什么要朗读


朗读者,一个人一段文。


每个嘉宾分享一段人生故事,朗读一篇经典文章,送给生命中重要的亲人、朋友、恩师,或者正在砥砺前行的陌生人。


在这个节目里, 名人抛掉光环,分享悲喜人生故事,只有直抵内心的感动与文学经典,和饱含过来人的人生智慧与感悟。


小拇哥在没看朗读者之前,不知道袁泉曾靠着3和父母的300封家书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不知道选择“唐晶”这个角色,她看上的,竟然是 “唐晶的脆弱”!



不知道,在胡歌看来,那场“车祸”让他在过去的十二年里都不愿提起。不知道,原来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大明星,竟然也纠结于“没有找到活下来真正的意义。”



不知道江一燕支教,是因为幼时遇到的一位舞蹈老师;不知道曹文轩的《草房子》,原型就是他和自己的父亲;



更没有听说过斯琴高娃与母亲的故事。那一期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 《写给母亲》 ,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董卿更失控到掩面泪下。



斯琴高娃朗诵完之后对观众说——


“我们所有人都有爹有娘,我希望在座的人如果爹娘还在的话,从现在做起不晚。好好爱他们,好好伺候他们,好好地哄哄他们,别太多犟嘴,不然后悔来不及。”



一个人,一段故事,一篇文章,一段朗读,一部珍贵的记忆,都在朗读者中。


不光如此,每一次看朗读者,国馆君都很想收藏甚至完整抄录,每一期主题的卷首语,写的是那么动人:


遇见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

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选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

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

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遇见、告别、眼泪、陪伴、勇气……12个人生主题,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回忆与感动。


这些美妙的影像、文字、声音、故事,无数次想让人收藏, 每天跟着朗读,或迷茫、麻木时,看一看读一读,内心也会充满力量。



但节目的视频收藏困难,朗读的全部篇章难以收集俱全,就更别说收藏名人分享的人生故事了。


有幸的是,小拇哥找到这套 《朗读者精装》第一季纪念版 ,限量发售仅 300套 ,由董卿亲自主编,朗读者节目独家授权制作。



朗读者第一季中全部主题卷首语、所有嘉宾访谈、 朗读的文章都文字收录,以及所有视频音频都收录。


全网只有300套 售完再无


它内容源于节目,又高于节目。



AR技术,边读边看视频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套纪念版书,而是由嵌入AR技术,将朗读者第一季1000分钟的视频、音频,全部收录,活脱脱的一部移动“活动电视”。


当你想阅读濮存昕的故事和他朗读的老舍的《宗月大师》,


打开朗读者APP,扫描书中的濮存昕的图片,即可立即欣赏那时那景那情感:



当你想看任何一个主题,只需要打开这个主题的任一篇幅中的图片,扫描, 即可通过AR技术看到当期的视频和音频。



70位名家访谈、朗读经典

含节目中被剪掉的部分



书汇集了第一季里面邀请了70多位各界名人的人生故事、对话访谈,及朗读的所有文章。


濮存昕、柳传志、李亚鹏、刘震云、杨利伟、斯琴高娃、金士杰、刘慈欣、冯小刚、郎平等 ,书中还补充了因节目时长限制而被减掉的精彩片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