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出台的云计算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一个小目标:2019年中国云计算达到4300亿元。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调查数据表明2016年前后一年中国中小企业部署云计算主要集中在SaaS领域,作为云计算重要的成员SaaS 在2017年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017年中国SaaS是走向成熟的市场
一、SaaS已经成为企业IT治理一个新的常态
便利的互联网服务,已经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并且用户对服务和应用的体验阈值逐步提升。同样在企业IT治理领域,先进的技术模式和应用体验的发展,也开启了企业IT应用和服务的新常态。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服务带来的便利时,很难想象没有社交工具、没有移动支付的生活会是怎样。同样的在企业IT治理当中,也很难想象没有SaaS又将怎样?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表明当前涉足SaaS的用户已经超过90%,可见现在SaaS以及SaaS所带来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IT治理的一个新的常态。
二、SaaS用户升级需要陪伴
数据来源: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7/04
第一,2017年用户群在升级。由上图可知目前增量用户主要来自于突破了小微企业或入门级企业门槛的迷你型企业和SMB,而2016年用户集中在SMB和入门级,很明显用户群在升级。
第二,入门级企业用户部署需求在下降。2016年SaaS主要用户群来自于小微型或者入门级企业,这些企业更多是通过市场行为和营销拉动去部署SaaS,实际上其IT治理业务并不迫切需要SaaS,渐渐发现一个先进的生产力工具不一定适合当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关系。所以今年这些企业抛弃了SaaS,相应的用户也升级了。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用户需要陪伴。引用今年SaaStr和业内一个达人提供的数据,美国市场以2000万的企业基数用10年时间培育出一个市值600多亿美元的Salesforce,反观中国5年内并没有出现能与之相当的企业。这样的差异在哪儿?
国外企业能达到这个市值源于对客户长情陪伴,帮助企业发展,帮助用户成长。同时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国外企业的用户增长基本是一条平滑向上的曲线,很少看到波峰波谷似的震荡。若想俘获客户的心就要陪伴,毕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第三,企业更加积极导入SaaS。
数据来源: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7/04
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做一个粗略的划分,发现在早期的时候,企业对于SaaS的导入会更加积极一点,尤其是增量用户,为什么这么说呢?
企业部署创新技术,比如云计算、SaaS。除了成本、效率的追求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希望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是构建新的生产力技术;二是确定云战略;三是解决企业计算能力问题。早期的企业部署创新技术的需求更迫切,面对市场变化,他们更加希望掌握全局数据,重新确立自己在产业链当中的地位,SaaS这个低成本的新技术也就成了通往新世界的“诺亚方舟”。
具有多元化产业、成长周期更稳定的公司同样需要SaaS来升级,一方面庞大、成熟的IT资产已经能够支撑他们的业务单元,另一方面对于创新技术的导入还缺乏一点全盘的魄力,更多是在局部做出尝试,所以低成本的SaaS与企业需求完美融合。
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国SaaS市场日渐成熟,这也验证了2016年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的推断:国内的用户对于SaaS应用的关注已经突破了技术单元的关注点,今后的2-3年将是市场渗透或者市场培育的关键时间,更多的用户开始渗透。
那么2017年中国SaaS的机会在哪里呢?
2017年制造行业和教育行业带你飞
数据来源: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7/04
首先讲一下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有没有价值,有三个重要的要素:
第一,看这个行业和目前国家的顶层战略设计是不是契合。在中国如此庞大市场,需要从政策上面寻找创新技术或者新兴产业的切入点。早在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到加强教育行业和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制造行业和教育行业都搭上了政策的东风。
第二,看这个行业本身的基础如何。首先他们对于现在以及未来的业务治理,对于IT信息化系统的依赖程度如何;其次要看行业所传承的或者目前拥有的IT资产能不能承担当下以及未来的业务治理。中国是制造大国,目前正在向制造强国发展,信息化的高效率、资源优化是一大助力,而教育方面因材施教一直是我们追求的,信息化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管理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第三,看行业的驱动力满足业务需求。往往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在新兴技术发起很重要的布局,是为了满足业务需求。很多企业信息化的负责人都认为他们现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成本,但是预算却越来越少。
制造行业和教育行业在中国是相对落后的,中国一直是制造大国,随着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转型,人工费用不断提高,很多OEM厂商也纷纷从中国撤离,中国制造迫切需要信息化优化升级。
作为百年为本的教育,面对信息大爆炸,知识、技术升级加快,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再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化教育也更迫切需要信息化来升级其教育体系,而低成本的SaaS满足以上需求。
所以通过政策的东风、通过行业的基础、通过行业的驱动力三个重要的因素可以看到,今年重要的发展机会在教育行业以及制造行业。
延伸阅读
SaaS市场日益萎靡? VC却给出三大乐观理由
为什么新兴的SaaS公司在大型科技公司眼里如此诱惑?因为只要给这些团队一个有卖点的、光鲜亮丽的新产品,他们保证能给你卖出去。
前几周,Verizon做出了一项相当有意思的收购,我说的不是那家深陷泥潭无法翻身的雅虎,我说的是Fleetmatics——一家正快速发展的车队管理SaaS公司。
有报道称,Verizon计划对这家公司出价24亿美元。在Primary Venture Partners,这笔收购迅速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因为这将是在过去几个月中,第10家被收购的SaaS领域上市公司。
如此强劲的潮流趋势,让风投和科技界心中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一方面,数十亿的收购价代表了大多数投资人梦寐以求的企业退出方式;然而,从另一方面——也就是宏观层面来讲,大规模的SaaS上市公司萎缩也让人心惊肉跳。
作为投资人,我们对SaaS公司展现出来的机遇总是兴奋不已,然而,看着独立、成功的SaaS生态系统一步步萎缩,我们似乎又站在了机遇的对立面。
同样令人担心的是,SaaS上市企业相对较少意味着,将来能够收购下一代“破坏性”SaaS创企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鉴于这些行业恐慌存在,我们决定对近几年的此类收购进行一次研究,并借以阐明,为什么我们认为SaaS行业生态系统从大体上来说会受惠于此。
首先,我们想要找出推动这一波SaaS企业收购的背后因素。
资金充裕的大型企业收购威胁其生存的初创企业这一趋势已经不是新闻了,不久前沃尔玛收购Jet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这也证明,这一趋势绝不仅仅是SaaS行业的专属。
但是,为什么SaaS公司的收购能够掀起一股浪潮?我们大抵可以将其归因于今年2月,数家高估值SaaS公司的突然遭遇估值重置,这使得他们在收购方眼里更具诱惑力。
与此同时,估值重置也给SaaS公司敲了一记警钟,他们迅速认识到,上市并不一定意味着能搭上快车。再没有什么比一夜之间股价暴跌40%,不得不重新考虑收购方的提议更令人糟心的了。
尽管估值下跌是一时的,但它有效推动了SaaS行业的大范围收购潮。公司之间的互相引荐越来越多,各项分析有序进行,几个月后,这样的情况出现了:
上述10次收购后,我们就到了今天这个局面。正常情况下,我们这会儿应该在喝酒庆祝。
然而,2016年对于上市的科技公司来说是挺奇怪的一年,科技IPO市场几乎销声匿迹;IPO市场的低迷带来了SaaS公司的萎缩,投资人也开始重新审视SaaS市场的总体健康状况。
在剖析这些收购案的时候,我们发现SaaS市场整体比较健康,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理由对企业SaaS的机遇保持乐观。
从我们在纽约——这个企业SaaS活动的聚集地的优势地位来看,我们有三大保持乐观的理由:
私募股权投资人证明了SaaS模式的可行性
近期三件SaaS交易都是由私募股权投资人完成的。
从许多角度来说,一家已经盈利的SaaS公司对于私募股权来说会是较为理想的收购目标,因为前者有着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以及SaaS商业模式所特有的可预测的现金流。私募股权公司可以用这些现金流作抵押,以较高的估值完成交易。
这些收购案向我们证明,尽管风投界存在泡沫(指投资人优先考虑盈利与可预测的现金流,而不是某公司的高成长),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于精明的投资人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伴随着私募股权对SaaS公司逐渐增加的期待,我们可以看到SaaS商业模式创造的长期价值正逐渐被认可,并为SaaS创始人和早期投资人提供了一种绝佳的资产折现方式。
一切都在于你是否有市场匹配产品
在Primary,我们的投资过程的中心信条是:评估和理解产品与市场匹配,即是说我们也参与SaaS公司最早期的投资。
归根结底,一家SaaS公司的价值潜能就在于找到市场匹配产品。一款市场匹配产品,加之高效的用户获取战略,能让你最大化地挖掘出潜在价值。
近期Oracle、微软和Verizon对SaaS企业的收购已经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大企业SaaS公司多出的是什么?庞大的跨国销售团队以及不可胜数的现有客户(外加成堆成捆的钞票)。
只要给这些团队一个有卖点的、光鲜亮丽的新产品,他们保证能给你卖出去,卖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新兴的SaaS公司在大型科技公司眼里如此诱惑:他们将SaaS模式拓展到一个前者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
除此以外,大企业的收购还会带来另一个好处:新产品的入驻让客户更加开心,因而客户流失率得以减少。
SaaS收购也降低了大企业在抉择是开发新产品还是收购其他公司时的风险:当你能买下一个已经证明匹配市场的产品时,为什么还要费钱去开发一个或许会失败的产品呢?
硅谷之外,科技行业还有“金”可淘
作为身处纽约的投资人,我们都非常看好纽约的科技行业,尤其是企业SaaS公司。虽然近期的收购案中没有一个是纽约公司,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成立于加州以外,不断涌现于在弗吉尼亚州、伊利诺伊州、德克萨斯州、犹他州、马萨诸塞州和宾夕法尼亚州。
创办一家企业软件公司不再需要传统上仅仅在硅谷才能找到的技术专家,相反,下一代成功的SaaS公司将出自对市场匹配产品理解最深的人手中,而这种人才不只在加州才有。
在Primary我们认为,纽约多行业交叉与专业经验垂直化的特点使其成为接近客户的不二之地,也更利于创企开发往往难以捉摸的市场匹配产品。
在纽约,问题不是是否会诞生卓越的SaaS公司,而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够为一次数十亿美元的SaaS收购案而举杯相庆。
总体上,从SaaS市场的前进方向来看,早期SaaS公司的前景还是可观的。
因此,与其因一家前景广阔的SaaS公司被大企业收购而闷闷不乐,不如这样想想:伴随着每一次收购,SaaS公司的产品都会成为科技巨头的产品组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随着其产品在SaaS的基础上售出得越来越来多,Orarcle、SAP、微软等公司本身的形式将渐渐倾向于SaaS。
因此,我们真正应当讨论的,不是SaaS上市公司数量是不是萎缩了,或者还有多少收购方在观望着SaaS创企,而是,那些收购方都是什么样的公司,他们是否能够算得上SaaS行业发展成熟的成员之一。
更多福利,欢迎加入“B2B内参微信群”沟通交流
加 B2B_coral 为好友,进入B2B行业群:
钢铁 | 煤炭 | 工业 | 农业 | 化工 | 建材 | 木材 | 供应链金融 | 物流 | 建筑 | 汽车 | 汽配 | 机械 | 旅游 | 医药| 产业互联网 | SaaS | 印刷 | 包装 | MRO | 跨境电商 | 纺织服装 | 快消品 | 生鲜 | 食材 | 酒水 | SaaS-人力资源
加 perhapsu12 为好友,进入B2B区域群:
北京 | 上海 | 深圳 | 广州 | 杭州 | 成都 | 郑州 | 南京 | 重庆 | 武汉 | 长沙 | 苏州 | 西安 | 厦门 | 佛山 | 东莞 | 济南 | 天津 | 青岛 | 宁波 | 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