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从诞生之初,网大就被看作是以小博大、一本万利的生意。这里的小,常常指的是制作成本上的小。
在2014年,爱奇艺未提出网络大电影这一概念之前,很难想象一部成本仅为28万元的电影可以撬动1500万的分账票房。
(相关报道)
然而28万撬动1500万显然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被近乎疯狂的盈利率所吸引,无数的从业者纷纷涌入这个还处于萌芽期的市场当中,结果自然是不容乐观。
一方面,以小博大的网大爆款从未在市场上缺席;另一方面,大部分试图以小博大的网大均惨遭滑铁卢。让我们不禁质疑:以小博大在网大领域真的存在吗?
实际上,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网大是否是以小博大的生意本就有一些偏颇之处,影视行业作为脑力密集型行业,本就不属于简单的投入越大回报越多的加减法。那些成功“以小博大”的网大背后难以被察觉的特殊资源本就是其他项目所缺乏的。
那些“以小博大”的电影都有着哪些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特殊资源?
人情成本:网大无论如何都不能降低的关键成本
人情成本,其实就是人情和人脉。
在我国,任何企业有一项成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降低的,否则企业将会寸步难行,这个成本就是人情成本。
一方面,中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中国式人情的功利性,利用人情可以尽量降低企业经营和个人办事的成本;另一方方面,为人情买单,目的是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
以工夫影业在2016年拍摄的宣传片《一个成人电影工作者的自白》为例,17分钟的短片中除了功夫影业的陈国富导演、陶昆等人之外,还有着冯德伦、陈坤、徐克等人的友情客串。倘若不是人情,以陈坤、徐克等人的地位,恐怕很难在一个短片中看到陈坤等明星的身影。
(陈坤在短片中的出演)
人情成本不仅出现在国内的影视圈,在国外影视圈也通杀四方。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头号玩家》中据统计一共出现了138个彩蛋,范围从音乐到游戏无所不包。据《头号玩家》主演泰·谢里丹的描述,这些版权都是导演“打个电话,找找关系”拿下的。
(泰·谢里丹的采访)
现在再把眼光放到网大之上,不难发现在那些堪称爆款的网大中,人情成本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本山传媒的新作《彪哥闯奉天之做梦没想到》上线12天便获得了2420万的点击量,除了东北喜剧题材本身讨喜之外,本山旗下的丫蛋、杨树林、宋晓峰、程野、文松等在《欢乐喜剧人》中大放异彩的喜剧演员的背书也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
(杨树林、宋晓峰出演)
在网大《超级APP》中,除了秦岚、应采儿等著名卡司阵容的加持,电影中还出现了17个广告金主的植入。在之前秦岚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有表示,这些广告资源都是她的合作人张思聪去谈来的。之前歌手、主持人安琥参演出品网大《第七秒营救》也是很好的证明,其实,这部网大曾因资金问题一度停拍,后来导演找到了安琥,因为两人本身就是好兄弟,所以安琥不仅个人出资出品,还参演了该影片。
对网大来说,人情成本在某些时候的重要性比直接的金钱投入更为重要。
人情会耗费巨大的成本,并且人情的不稳定性也让它看起来充满了风险。但可以明确的是,有时企图不花人情成本,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
外部沉没成本:站在前人肩膀上摘取果实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而这里的外部沉没成本指的是他人在这件事情上已有的投入。后来者相当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在前人已有的成果之上做加法。
换句话说,当前网大的IP热就是对外部沉没成本的一种利用。
(优酷“起风了”网络电影开放合作大会现场)
除去这些可遇不可求的IP,网大里面泛滥成灾的西游题材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外部沉没成本的重要性。西游题材作为经久不衰的创作来源,无数前人的积累也给西游题材网大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
时机成本: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
顾名思义,时机成本主要是指对时机的把握程度。
怎样在风云变化的市场中把握好入局时机,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最直白的案例便是《道士出山》。这部由张涛导演在2015年仅用了28万元拍出来的网大成了当年的爆款,在狂揽1500万票房的同时也打造出了彭禺厶这样的网大明星来。据一位网大从业者透露,彭禺厶目前的酬劳已达5万/天,在网大领域算是真正的顶级薪酬。
看准了市场上对此类题材的渴望,张涛决定拥入市场的怀抱,拍摄了《道士出山》出山系列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造梦师影业。
外部场域成本:不完全市场下的“中国特色”
场域是由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所提出的的概念。其内涵太过抽象,但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的外延如美学场域、法律场域、宗教场域、政治场域、文化场域、教育场域等列举出来,就很容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