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楼探
有温度的楼盘测评,有良心的购房咨询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楼探

从荒村到CBD,白鹅潭能否扛起振兴珠西重任?

广州楼探  · 公众号  ·  · 2025-02-26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能仅盯着它的核心区,那些在边缘的“配角板块”往往才是这座城市生命力的展现。2024年对于广州而言算是举步维艰,今年借着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口号,楼探将带领大家回顾与展望广州东南西北四极的发展。


这次,我们目光看向珠西。


大家在阅读本篇前可以回顾一下 “让世界重回白鹅潭,华润能做到吗?”


从芳村到新荔湾,白鹅潭得到了什么?


从荒村到烂尾新城。


故事还要回到“荒村”年代,芳村是许多80、90后老广的回忆,作为第一代郊区,彼时大家笑称它为“荒村”,荒凉且空旷。


珠江隧道大大拉近了芳村与市中心的距离


1997年广州地铁一号线开通标志着芳村正式进入广州市区版图,片区也迎来了大开发。


一号线接车仪式


当年的地产一哥广信入局芳村,提出要打造广州最大的现代化社区。


只不过好景不长,97年亚洲金融风暴,广信破产,整个芳村开发陷入停滞,直到十多年后该破产资产包才被万科拿下盘活。



好在西边不亮东边凉,东部的天河北、体育西开始崛起,2000年更是提出在珠江新城建设广州CBD。


至此,广州一路向东。


与老荔湾的纠葛。


2005年眼瞅着新老区差距逐渐拉大,广州来了把行政区大调整。



芳村与荔湾的合并原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合并后,荔湾区面积从62.4平方公里增至59.1平方公里(因部分区域调整),但人口与经济总量显著提升。


老荔湾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发展,老芳村则成功挤进老三区。


曾经的广州钢铁厂


不过因为这段事情珠江新城强势崛起,地处偏西的荔湾自然无法获得更多城市资源。


但靠着原芳村区的广钢、广船、卷烟厂等工业,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转折发生在2013年,随着广州退二进三行动开展,大片重工业搬离市中心,效益逐渐下降的广钢也在这年开启搬迁。


如今的广钢


荔湾推出野心勃勃的广钢新城规划,喊出再造一个珠江新城的口号。


结果大家也看到,珠江新城没来,反倒是一个充满住宅的大型睡城建起来了。


原荔湾与芳村两边的误解也越来越深,新城的人觉得政府卖完地拿到钱就去活化老城区,老城的人觉得把太多力量放在新城,让老城逐渐凋零。


合并那么多年,仿佛没有产生1+1>2的效果,与东面的萝岗-黄埔相比则差距更明显。


知耻而后勇。


荔湾是知道自己是后进生的,毕竟好几年增长都排在倒数第二,比他差的只有从化。



所以这几年向番禺、黄埔学习,一面利用老城区市中心的地段优势吸引来顶级商场,参考万博的成功经验,先把流量整起来。


聚龙湾太古里效果图


一面学习黄埔大搞第二产业,医药、快消两手抓。


荔湾海龙围科创区


让世界重回白鹅潭不止于口号


1997年广州首条地铁开通的时候,芳村是带着雄心壮志的。



你说,前面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我以为是上坡路。


没想到是......


如今的荔湾(芳村),有白鹅潭、聚龙湾等高大上规划,但贴合甚至自身也标榜的属性是——广州市中心最具性价比的上车区域,这句话对购房者和企业家同样有效。


荔湾的发展具有太多包袱了:


  • 老城区改造难度:历史建筑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难题,如恩宁路改造曾引发争议。


  • 产业空心化风险:部分区域依赖房地产,需警惕“有城无产”现象。


  • 竞争压力:对比天河、黄埔的科创优势,荔湾仍需强化差异化定位。


作为后进生,荔湾能做的操作不多,与其多点下注,不如憋一口气把白鹅潭先搞起来。


白鹅潭核心区效果图


华润入场后白鹅潭片区的发展显然是加速了。


我们做个展望,短期(3-5年内),白鹅潭商务区初步成型,医药港、万象城等项目投产,GDP增速有望保持6%-7%。


中长期(10年以上),则要在广佛深度融合下,努力成为大湾区西岸“商贸+文旅+健康”核心节点,人口结构趋向年轻化、国际化。(成为西核)


不过,未来太远,我们只争朝夕。


你可以不相信荔湾的“规划大饼”,但永远可以想象“市中心最具性价比房价”的含金量。


至于白鹅潭能不能扛起振兴珠西的重任,这个答案在你们心中,我们评论区聊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