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绽
谈谈文化,聊聊艺术,拒绝虚伪,强调态度。做有品位、有素质、有情调,有梦想的靠谱文艺青年。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诚意制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INNO  ·  三星Galaxy ... ·  昨天  
爱否科技  ·  疑似 OPPO Find N5 ... ·  3 天前  
长江云新闻  ·  缴税5千万!江西福彩开出2.5亿大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绽

《故乡的原风景》那么美,宗次郎终于说出了他的创作故事

艺绽  · 公众号  ·  · 2019-11-21 12:46

正文

陶笛是一种相对小众的乐器

但《故乡的原风景》这首曲子

一定是流传度最高的陶笛曲

听这温暖又哀伤的曲子

有没有想起《神雕侠侣》中

杨过和小龙女在绝情谷底终于重逢

又或者是在陈小春版的《鹿鼎记》中

曾柔出场和离别时的BGM

这首曲子,其实由日本陶笛演奏家宗次郎创作。因为被用在TVB的这两部武侠剧中,被更多观众知晓。 后来,在全国各个旅游景区的陶笛店里,这首曲子也被反复播放。


但是对于这支曲子的创作者和演奏者宗次郎,大家可能不那么了解。这位热爱在日本的乡村中居住的艺术家,一向很少在大众面前分享自己的故事。11月20日晚,他 做客北京建投书局,举办了“宗次郎——音乐人生分享会”。

这就是宗次郎先生本尊。他 今年65岁,瘦削的身材和留起的长发,显得十分仙风道骨。


与陶笛结缘之前,他是一位吉他手,也擅长演唱。他第一次接触陶笛是在1975年,经自己的哥哥介绍,在东京附近的乡下认识了一位陶笛老师,第一次听到陶笛演奏时,他由衷感叹: “人生中还有这样美妙的声音!” 此后便开始学习陶笛演奏和制作。由于他嘴唇的形状和陶笛吹口的形状吻合,因此也被老师认为很有天分。


宗次郎跟陶笛老师学习了三年,每天练习超过8个小时。但由于陶笛的演奏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并不被重视,他的恩师解散了他们学习团体的活动。但宗次郎觉得自己和陶笛之间有难舍的情谊,便没有放弃,又继续坚持了7年时间。三年学习加上七年耕耘,宗次郎终于被唱片公司发现,发行了第一张专辑。


宗次郎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 “我认为演奏陶笛和种田的感觉相似。” 他自己就很喜欢在乡间耕种,“陶笛和耕种都一样,有耕耘就一定有收获,对它付出热爱就一定会得到反馈。”在那几年的时间中,宗次郎一共做了一万只陶笛,他谦虚地说自己并不是个手巧的人,就只能熟能生巧,多做多练。而那一万只陶笛中,音色优质的他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很多人都心怀疑问,现代的生活那么浮躁,宗次郎是怎么保持他的纯粹之心的呢,是一直生活在乡村和森林的缘故吗?宗次郎说其实并不是,他也有生活在城市里的时候,也有“老顽童”的一面,有时甚至也会感到浮躁。但他一旦拿起陶笛,一旦摸到制作陶笛用的土,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谈及陶笛音乐的创作,自然避不开《故乡的原风景》这个作品。宗次郎说,他喜欢在远离城市的森林寻找灵感,有时看到天空的云彩,就有发自心灵深处的音符流淌而出。

当他在创作《故乡的原风景》时,脑海中想象的场景是日本乡间那些三角形顶棚的房子,大雪落在上面就会自然地滑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样美丽的村庄景象越来越少,宗次郎对此非常向往。 宗次郎说,现在他演奏这首曲子时,脑海中回想的是小时候在乡下的生活,他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于是也在这首乐曲中注入了对父母的怀念。

现场,宗次郎拿出陶笛演奏了一首《水心》,带观众领略陶笛的空灵声音。宗次郎还给陶笛初学者提出一些演奏的小建议,其中一条是在冬季演奏时,要先把手中的陶笛捂热。


可他有什么给陶笛“预热”的奇特办法?在观众的注视下,他竟然从乐器箱里拿出几个暖宝宝,平时他就会把这些能够发热的暖宝宝塞在陶笛旁边。这样接地气的办法,你学到了嘛!



-END-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演出观看一半,观众要求退票,谁之过?
“网红”小姜拍出7千万天价!这幅超写实油画引爆视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