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胡侃升学
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有价值的资讯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中淄博  ·  “比价神器”来了!买药必看 ·  3 天前  
掌中淄博  ·  “比价神器”来了!买药必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胡侃升学

眼界决定境界!所以我让孩子走这条路!

老胡侃升学  · 公众号  ·  · 2019-10-05 17:00

正文

一说到“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这个问题,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的就是避开高考独木桥这个原因。 所有人都知道高考的竞争激烈,但是到底有多激烈,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2019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已过千万,而全国大学仅有二千多所,所以能上大学的人并不多,能上好大学的人更少。 以广东省为例,依据政府数据统计,广东省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6.8万人,最终本科录取人数为30.3万人,本科率仅为 39.45% ,不足四成,而考上本科的学生当中,又仅有 5% 是被好大学(985/211)所录取。

5%的高中生能够考上985、211,那如果从初中开始算起,这个比例又会变成多少呢? 2019年广州市中考报名人数为90607人,录取人数为公办高中48398人,民办高中4838人,合共53236人,录取率 58.75% 就是说广州市一众初中学子仅有不到六成挤过中考,考上高中,拿到高考斗兽场的入场券。 那我们来一起算一算广东省初中生最终读上好大学的比例。 取广东高考本科率为40%,取985/211大学录取率为5%,取广东高中录取率在60%,计算得出本科比例是24%,再得出985/211比例是1.2%。 也就是说广东省100个初中生只有24个将来能当大学生,平均只有1个能当985/211大学生,能读上985/211大学的学子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那个百里挑一的牛娃,家庭主导的教育竞争正在变得越来越低龄化。 要在高考这一关考上好大学,就得进好高中; 要在中考这一关考上好高中,就得进好初中; 要能在小升初派位派到好初中,就得进好小学; 要进好小学,还得靠家长准备好学区房,孩子上好幼儿园; 幼儿园之前还有早教、胎教,教育军备竞赛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开始了。

而孩子们为了实现读上好学校的愿望,也整日在应试教育的书山卷海里浮沉,见到学校和辅导班老师的时间比见父母的时间还多,见到卷子和作业的时间比见到太阳的时间还多,为了找到那个唯一的标准答案,成为刷卷子和做题的机器人。


然而有一天,各位家长,当你拿起世界地图或者地球仪,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很多拥有充沛优质教育资源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等等,他们正在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培养他们的孩子们。

他们 启发孩子思考,给他们创造丰富的教学场景和活动,让他们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讨论、研究、辩论,以此帮助他们去发现和探索学习的意义,建立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孰优孰劣其实不能简单下结论,因为社会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人才的模型和评价标准也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全球权威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2020年的结果可能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在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大学里,中国大学仅有6所,而且排名均在50名之后,广东省最强大学中山大学仅排在287位。

所以如果我们能把眼光放宽到全球的范围内,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选择,更顺应孩子天性和优势的选择。 据全球联校的不完全统计,中考700分以上的学生进入美国前50大学的机会很大,而中考720以上的学生才有可能进入985和211。


那出国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全球联校的老师们经过多年的案例观察、分析和总结,发现了如下的几点:


01
环境适应能力


去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要适应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遇到难题难免会手足无措,但是不管怎样自己都会想办法去解决难题。 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看到更多优秀的人,会逼迫自己学到更好的东西,会想要“自觉地”提升个人的能力,会更加自律的进行时间管理,这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我驱动力是在当前国内大环境下所缺乏的。

出国留学过的孩子有一个最基本值得称赞的自信是: 在任何一个陌生的、没有亲人和朋友的城市,我都能生存下来,饿了自己做饭、衣服脏了自己洗,面对孤独也不在烦躁,这些看似一些很平常的小事情其实就是除了知识外,出国留学学到的正真的技能和收获。


02
独立思考能力


在国内,这里只是举其中的一点小例子,还是有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还小,觉得个性就是不听话是不允许的,都让孩子要听从自己的,灌输自己的思维,不允许孩子辩驳。 所以有不少孩子,你问他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大多都是没有,而如果你因此觉得恼怒的时候,是否想过你曾经禁止给予孩子想法的空间呢?

在中国,我们讲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单的说就是教师的职责就是把他知道的告诉你,西方的教育方式当然也很注重‘传道’这部分,但是更加喜欢用引导的方式去教育,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然后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鼓励学生去创新、去思考、去发现,这一点上和传统中国的教育有很大差别。 出国的意义或许就是可以让大家有自己的独立的思维,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表达自己。


03
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国外的教育,大部分的作业都要经过小组的讨论,小组整个成员完成一个Project,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离不开和小组成员的沟通,当和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也不相同还有严重口音的英语连比带划你还能听得懂,可以去沟通解决问题,这时你说你的沟通能力能是不是很强。

还有,国外的课程当中最经常会出现的上课方式就是Presentation,我们国内的学生都会很怕这个,一个简单的演讲能准备很久,上台后发现脑子一片空白,但是随着这种练习的增多,这种演讲的能力就锻炼出来了,而且这种能力在国内的职场也就体现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留学生随着职场工作工资会比国内学生高的一个原因,这一部分能力的培养,是国外教育很成功的部分。

04
求同存异的能力


校园里有中国的学生,也有来自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 出国留学接触五湖四海的国际生,学生之间需要交流,需要相互了解,文化碰撞也是最为激烈的,在校园课堂相处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让你理解国外文化习俗。 置身于另一种文化之中,会接触到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这将有助于形成开放性思维,学会包容,学会求同存异。

今天,留学生借由出国的经历开拓眼界,看到世界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的变化,重塑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回国后,他们以在国外的所学、所见、所悟,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出国留学不但可以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满足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渴望,更重要的是真正让孩子学会成长,学会生活与体验。 只有在另一个毫不熟悉的地区、环境里生活,才会真正开拓眼界; 在跟多民族多文化的人群交流的过程中,本身的眼界得到潜移默化的拓宽,也更容易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出国留学都是背负着父母的希望与期盼,对于每个留学生而言留学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 出国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人民网上的这段话给出了很好的总结: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见多识广。到与我们教育理念方式不同、治理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的国家学习生活几年,会让我们发现世界是如此不同,想做井底之蛙是很困难的,这就是古话说的见世面。胸怀世界时,我们对于各种判断以及人生定位就完全不同了,而这些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人民网《出国留学不能只算经济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