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塔
青塔-大学从未如此有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筑梦建工,共创辉煌 | ... ·  3 天前  
青塔  ·  筑梦高才,交叉引领 | ... ·  2 天前  
青塔  ·  布局低空经济!211,揭牌 ·  4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2024-2025学年度招聘公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塔

他是个没学位的胖子,却是人间最稀有的天才!

青塔  · 公众号  · 大学生  · 2017-05-30 18:01

正文

“他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跷起二郎腿的人。”罗家伦如是说。

“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胡适这样评价他。

他是个胖子,很胖。

他少年时即禀赋异于常人,被誉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后于北大师从胡适。

他是“五四”北大学生上街游行的旗手与总指挥,风云一时。

他留学海外7年,辗转伦敦、柏林和巴黎等地,涉猎文学,西藏学,化学,地质学,史学,数学等,他甚至还跑去爱因斯坦的研究生班听过相对论。

但是,他留学期间却没有拿到一个学位,一个都没有。

然而他的学识却几乎碾压同辈留学之人,当时留学的一批人被碾压得毫无脾气。

他一生特立独行,狂放不羁,在学届和政界都留下了赫赫盛名。

人送外号“大炮”,他的“大炮”之名在当时响彻中华大地,绝不亚于现今“任大炮”之名。

却又博得各方钦佩有加,甚至蒋介石都对他及其敬重,可谓一代传奇。

他的名字,叫傅斯年。

一人之力轰下两任民国行政院长

民国时期,四大家族纵横朝野,贪腐之风愈演愈烈,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1938年,时任国民参政员的傅斯年站了出来,接连在报纸和国民参议大会上炮轰时任行政院长孔祥熙。

傅斯年毫不留情的公开炮轰直接导致了孔祥熙的黯然下台,一时舆论哗然。

孔祥熙下台后,其接任者是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然而宋子文并不比孔祥熙好到哪里,贪腐依旧。

彼时傅斯年和宋子文还有着不错的私交,然而即使如此,傅斯年依旧站了出来。

傅斯年在报纸上连发《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宋子文的失败》、《论豪门资本必须铲除》等大论,一时朝野震动。

傅斯年的几篇大论登上了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各大报纸甚至一度洛阳纸贵。

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宋子文亦黯然下台。

一个虚职的参政员,以一人之力,接连赶走两任行政院长,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名留青史的对话

在傅斯年炮轰孔祥熙之后,蒋介石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请傅斯年吃饭,留下了一段足以留名青史的精彩对话:

蒋介石:“你信任我吗?”

傅斯年:“我绝对信任。”

蒋介石:“既然你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任用的人。”

傅斯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蒋介石颇为无奈。

年轻时的傅斯年

少年天才,一生传奇

傅斯年,字孟真,生于1896年,山东聊城人。

傅斯年先祖傅以渐是清顺治年间的状元,曾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权倾一时。

傅斯年自小聪明异常,国学基础深厚,有“黄河流域第一才子”之称。1916年他考上北京大学预科一类甲班就读,傅斯年在北大四年学习成绩优异,三年全班第一,仅一年屈居第二。

1918年,他与罗家伦等一起创办了《新潮》杂志,其影响一度与《新青年》相提并论。

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北大学生上街游行的旗手与总指挥,名动一时。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研究院等地学习,研究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

从1928年11月起,傅斯年辞去在中山大学的任职,在新创办的中央研究院任首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主编《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从此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他也在这个职务上一直干了二十多年,直到担任台湾大学校长时还兼任此职。

傅斯年任职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以其非凡的组织才能,网罗了国内大批史学人才,对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对商代甲骨文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当时的历史语言所,可谓人才济济,硕果累累,影响巨大,所长傅斯年功不可没。

此外,傅斯年还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8年,傅斯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同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

史语所,1928年

爱憎分明,敢作敢为

傅斯年一生爱憎分明,在很多问题上极有原则。

抗战胜利后,他被委派到了北平,担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一职。

他接任北大代理校长后就发表声明称,坚决拒绝汉奸进入复员后的北大。

1945年10月底,他飞到北平时,陈雪屏到机场接他,傅斯年问陈与伪北大教员有无交往,陈说只是在一些必要的场合时寒暄一下。

傅斯年听后大怒道:“汉贼不两立,连握手都不应该!”当场表示在日本人占据北平时,还任教于北大的教职工坚决不再录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