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360
生物360:中文生命科学资讯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乌干达启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试验 ·  昨天  
丁香园肿瘤时间  ·  TACE vs. HAIC,肝癌介入治疗怎么选? ·  3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李怡鑫推荐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360

不可忽视的“食物安全”问题:食物过敏

生物360  · 公众号  · 医学  · 2021-03-01 08:26

正文

食物过敏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不可忽视的“食物安全”问题,预计中国2岁以下儿童,约7%存在食物过敏,属于较高发生率的国家。成人没有完整数据,预测在2%-5%左右。



全球食物过敏发生率预估(文献1)


深入,准确的了解食物过敏的免疫学基础,发病机制,才能更新检测方法,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


上皮:阻断过敏的第一道屏障

上皮细胞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一道屏障,在过敏原致敏和机体触发对过敏原反应中作用突出。皮肤屏障功能不全,突变,多态性和湿疹及食物过敏相关。

上皮屏障功能障碍促进过敏原摄入(文献2)
微生物,清洁剂,Th2型细胞因子影响屏障的完整性。尤其Th2型细胞因子影响表观遗传学,最终破坏皮肤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最近研究显示阻断粘膜上皮细胞组蛋白脱乙酰化,可以恢复上皮细胞屏障功能。

IL-13驱动的,CD38 环腺苷二磷酸核糖依赖的过程,将食物过敏原转运到固有粘膜肥大细胞,通过阻断IL-4/IL-13信号通路,可以让这种过敏消失。

在人原代的角质细胞,花生脂质可以增强过敏原促炎症因子产生,抑制IL-10的产生,促进过敏原的转运和致敏。

上皮细胞分泌的警报素(IL-33,TSLP,IL-25)增强过敏反应,哮喘,和特异性皮炎,也是治疗的重要靶点。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

人体和外界相通的上皮细胞主要三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道。

过敏原从三组上皮进入机体,上皮细胞和组织驻留免疫细胞释放警报素,进一步激活先天淋巴细胞(ILC2),肥大细胞(MC),嗜碱性粒细胞(BAS),嗜酸性粒细胞(EOS);Th2型免疫释放IL-4/5/13,进一步激活B细胞释放IgE,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最终产生临床症状。

当然机体的调节细胞(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DC,调节性ILC)起到抑制过敏,平衡免疫的作用。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

IgE介导食物过敏研究比较深入,清晰,但是对于另外一类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则机制尚不清晰。其中消化道的食物过敏,多以非IgE介导为主。



起初认为非IgE食物过敏中,过敏原特异性T细胞是主要的病理免疫细胞,其释放TNF-α。后来研究显示,参与IgE过敏的Th2型细胞在其中也起作用,分泌IL-4/5/9/13等。

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发展,使用流式质谱(CyTOF)解析参与非IgE过敏免疫细胞,发现活化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都参与其中(文献5)。


基于免疫学的临床标志物

现在的诊断,包括详询病史,借助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口腔食物激发试验。SPT试验和sIgE的特点及临床价值,后续文章再单篇详述。

除了经典诊断标志物,现在研究者希望增加新的标志物来辅助临床诊断。例如

  1. 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原特异性的记忆Th2细胞(表面marker:CD45+CD27‐CD45RB‐CRTH2+CD161+CD49+)(文献3);

  2. 流式细胞术等检测碱性粒细胞激活实验(BAT)(CD203c+CD63+)

  3. 特定过敏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CD200R:花生特异性T细胞,Th2细胞,ILC2,嗜碱性粒细胞的特定标志物

  4. 负性调节标志物:PD-1是过敏原特异性的T细胞的负性调节标志物;可溶性的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肥大细胞活化的内源性抑制剂。用于预测病人预后。

  5. 特异性的炎症因子:IL-4,5,13等

  6. 过敏原组分诊断(component-resolved diagnostics,CR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