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顶刊收割机
什么都有,汇集全网精华学习资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公共DV现场  ·  太恐怖!男子一个小动作夹断手指,“元凶”竟是 ... ·  16 小时前  
黄埔观察  ·  黄埔再造一个硅谷,重新定义CBD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顶刊收割机

三院院士杨培东,2025年首篇JACS!

顶刊收割机  · 公众号  ·  · 2025-01-15 08:18

正文

【高端测试 找华算】 同步辐射XAFS重磅优惠火爆来袭, 组团测 低至 2499元/ 元素, 原价3500元/元素起!限时直降1001元 ,抢占先机,科研快人一步!

经费预存选华算:重磅加码,高至30%预存增值!

成果简介

在同一光催化体系中,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实现可切换选择性,为可持续化学转化和可再生能源转化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基于此,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院士(通讯作者)等人 报道了一种有效的光催化甲醇脱氢,通过改变镍(Ni)助催化剂的浓度来控制选择性,使用锌铟硫化纳米晶体(ZIS NCs))作为半导体光催化剂,使甲醛(HCHO)或乙二醇(EG)的生产具有高选择性。对照实验表明,甲醛是最初生成的,根据溶液中镍的浓度,甲醛可以作为生成乙二醇的最终产物或中间产物。

机理研究表明,镍离子作为一个额外的光电子竞争对手,可以显著影响选择性的独特作用,以及它在光催化条件下作为析氢反应助催化剂的既定功能。所证明的可切换选择性为从甲醇生产多种产品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促进了对多功能催化性能的助催化剂行为的理解。

相关工作以《Photocatalytic Methanol Dehydrogenation with Switchable Selectivity》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杨培东 ,1971年出生,美籍华裔化学家和材料学家。自1999年以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先后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位化学教授,也是材料学教授。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致力于研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他也是人工光合作用联合中心的部门负责人,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以及综合纳米机械系统中心(COINS)副主任。

课题组网页:https://nanowires.berkeley.edu/#.

图文解读

首先,在氧化三辛基膦和油胺的混合物中混合氯化锌和氯化铟。随后,在高温下注入硫引发了纳米晶体的形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ICP-OES)发现,纳米晶体的锌铟比为Zn 1.4 In 2 S 4.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表明,合成的ZIS纳米材料呈现六角形和多角形纳米片的混合形貌,以六角形纳米片为主,横向尺寸为18±4 nm。原子力显微镜(AFM)发现,厚度约为2 nm,表明高表面积暴露。此外,粉末X射线衍射(XRD)图进一步证实了六边形ZIS NCs的成功合成。

图1. ZIS NCs的合成与表征

当Ni负载量低于0.5 wt%(对比ZIS光催化剂)时,EG为主要产物,在16 h内,每克光催化剂的生产率达到25.3 mmol/h(mmol g -1 h -1 ),在碳基上的选择性高达88%。当Ni负载量超过2 wt%时,选择性明显向HCHO转移,在6 wt%Ni 2+ 前体存在时,选择性达到99%,产率为70.4 mmol g -1 h -1 。在22 h的持续时间内监测两种反应,期间各自的产物稳步积累。值得注意的是,在光催化甲醇脱氢中观察到的可切换选择性,在不同的助催化剂和配体中也很明显,以及在这些添加不同数量的Ni 2+ 前驱体的典型硫化物体系中,表明可调选择性是各种光催化系统的共同特征。

图2.具有可切换选择性的光催化甲醇脱氢

图3. ZIS上Ni助催化剂的表征

利用ICP-OES发现,提高Ni 2+ 前驱体的浓度导致Ni沉积在板上的数量相应增加。无论初始Ni 2+ 前驱体浓度如何,反应溶液中残留的Ni物种都持续存在,并随着Ni 2+ 前驱体浓度的升高呈现出类似的增加趋势。对沉积过程的监测表明,长时间照射使Ni负载量从1.0 wt%增加到2.2 wt%,随着反应的进行,沉积速率明显下降,即使在长时间照射后,溶液中仍留有大量Ni。在整个光催化过程中,该体系很可能由ZIS板上的Ni 0 和Ni 2+ 以及溶液中的Ni 2+ 组成。当光催化剂从2 mg降至0.5 mg时,观察到显着差异,表明在不同Ni负载量下,0.5 mg ZIS NCs对EG的选择性更好。

图3. Ni浓度的定量及其对选择性的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甲醛的存在显著提高了EG的产量,在0.25 wt% Ni 2+ 前驱体存在时,ZIS NCs的产率从6.5提高到13.8 mmol g -1 h -1 ,在裸ZIS NCs的产率从1.9提高到7.5 mmol g -1 h -1 ,表明在EG的生成途径中,甲醛作为中间体,最初在催化过程中形成,随后转化为EG。原位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研究揭示,反应体系中不同的自由基物种,并随Ni浓度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变化,表明不同的反应位点参与了光催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开发的体系中,HCHO仍是•CH 2 OH的主要下游产物。HCHO还原回•CH 2 OH导致体系中,瞬时•CH 2 OH浓度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两个•CH 2 OH的偶联生成EG,使EG作为不可逆的终产物逐渐在反应体系中积累。

作者提出了一种光催化甲醇脱氢的可切换选择性的机制。在光照射下,产生电子空穴对并迁移到ZIS光催化剂表面进行氧化还原过程。最初,随着甲醇消耗光产生的空穴,光电子将Ni 2+ 还原为Ni 0 ,导致镍颗粒、团簇或原子直接在ZIS NCs表面形成。沉积的Ni 0 可促进H 2 与光电子的质子还原,并反向促进甲醇氧化HCHO利用光生成的空穴,无论是否涉及HO•。在低Ni负载量下,最初的主要产物是HCHO,但积累的HCHO可与低浓度的Ni 2+ 争夺光电子,并与释放的质子耦合再生•CH 2 OH。这一过程与甲醇氧化生成的•CH 2 OH一起,进一步增加了反应中•CH 2 OH的瞬时浓度,促进了其偶联,促进了EG的生成,解释了随着反应的进行,EG的选择性越来越高。相反,在高Ni负载量下,溶液中剩余的高浓度Ni 2+ 及HER,有效地中断了光电子对HCHO的还原生成EG,从而导致了对HCHO的高选择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