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是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财经新媒体,拥有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资质(一类)。以手机客户端(APP)等为主要传播平台,以“权威、前瞻、专业、亲和”为特色宗旨,传播财经资讯、解读经济政策、讲述商界故事,打造精英的财经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好利来表扬加班员工引争议,多次回应为何难平舆 ...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河北邢台立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必看”小程序:精准捕捉资讯脉搏,个性化信息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铁路部门通报孕妇乘车被砸致胎儿早产去世事件详 ...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AI公务员”上岗,分析DeepSeek对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新经纬

为患者减负,代表委员建议把这些都纳入医保

中新经纬  · 公众号  ·  · 2021-03-07 10:14

正文



包括HPV接种,肺癌、孤独症筛查……

文 | 张猛

编辑 | 林琬斯

审校 | 孙庆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医疗话题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将部分药品、筛查项目纳入医保。


jwview

建议将HPV疫苗接种、慢性皮肤病创新药物等纳入医保


3月1日起,《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已在全国范围正式启用。2020年医保目录内药品共收载西药和中成药2800种,其中西药部分1426种,中成药部分1374种,为历年来最多。


代表委员纷纷建言,未来可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医药支出、慢性皮肤病创新药物、抑郁症及心理咨询门诊纳入医保。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建议,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问题应予以高度关注,建议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医药支出纳入医保,给予适当比例报销。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高达8000万以上的慢性皮肤病患者。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建议,要关注慢性皮肤病患者诉求,提升慢性皮肤病医疗保障水平;出台相关医保政策,将慢性皮肤病纳入门诊慢性病保障范畴;结合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慢性皮肤病创新药物及生物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有成熟的早期筛查方法和预防疫苗,且90%以上的患者是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宁夏区委会主委戴秀英建议,将接种HPV纳入医保,提供部分按比例报销,或由相应的基金资助。


医保卡资料图


全国抑郁症患者已超9500万,成为心理健康问题“重灾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副校长李小琴建议,加强抑郁症防治工作,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要细化社会保障措施,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


jwview

建议将肺癌、孤独症等筛查项目纳入医保


重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为力阻“病根”变“穷根”,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关注疾病预防,将部分疾病筛查项目列入医保,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减轻家庭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建议,把低剂量螺旋CT肺癌的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目前肺癌最大问题是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现肺癌,往往都是晚期,而早期肺癌它的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2%,如果是晚期的肺癌,那么它的生存率不到5%。


有研究显示,国内近43%孕产妇有抑郁情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建议,完善围产期(即分娩前后)抑郁筛查工作,加强全方位孕产妇保健服务。围产期抑郁筛查、诊断和治疗所需资金,可由生育保健基金支付。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患者约2780万人,占全国8296万残疾人的33.5%,居各类残疾之首,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雷冬竹建议,应支持医院开展耳聋基因普及筛查工作,将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列入新生儿必查项目,检测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同时对筛查出来的患者,由财政、医保、残联、民政、社会慈善多方提供治疗康复保障。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有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可极大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能有效降低未来照料支持的需求强度,减少给家庭、社会带来的长期负担。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建议,将儿童孤独症筛查纳入医保。俞敏洪表示,儿童孤独症确诊周期较长,建议将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儿童常规检查必要项中,将复筛确诊的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同时提高复筛力度,加强初筛后发现、转介、复筛的机制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减轻家庭负担。


本期互动




你的家庭正承受哪些医疗负担?你还希望哪些纳入医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