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不下雨的大晴天,
但坐标广州的城城,这几天快要被烤熟了。
我们在城市群里,发起了一个#寻找19度夏天#的城市计划。
截图by 六盘水旅游宣传片
在这西南的西南之地,
盘踞山脉之上的六盘水,远可观云海,内可追绿野。
还有什么,比在七八月的盛夏,
拥有一个不超过19度的「天然冰箱」更爽的吗。
截图by 六盘水旅游宣传片
19度的夏天,是六盘水给的温柔,更少不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北回归线以北。
六盘水虽然纬度低,可在高原之上。
海拔高,山脉连成一片一片。高耸入云的山地,成为了阻隔夏日魔法的第一道屏障。
印度洋湿热的风吹到这里,简直就是「天然加湿器」的效果。
高达45.4%的森林覆盖率,让六盘水的生态,相当优秀。
天然氧吧+天然加湿器,
六盘水成为乌蒙山里,名副其实的「蜜雪冰城」。
长年无夏,只争春秋。
春秋之日的山林,又如神秘仙境,大气且壮丽。
不管是丰富的喀斯特、丹霞地貌,
还是雄伟的北盘江大峡谷,以及横跨峡谷的北盘江大桥。
光是一个峡谷,就有千姿百态的天坑、地缝、高山、流水…
完全不负「中国十大峡谷」的名头。
更不用说,全长1341.4米的北盘江大桥,因为垂直高度高达565米,
而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跨江大桥。
这里有乌蒙草场,西南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草场;
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韭菜花带——「天上花海」,
位于三岔河令人魂牵梦绕的高峰,大韭菜坪和小韭菜坪。
1200多株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银杏,让这座小小村落,成为世界上古银杏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还有一年四季都可玩的梅花山,
贵州第一高原湿地娘娘山,以及滑雪胜地与滑草天堂——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每当看到牂牁江,穿过崇山峻岭奔流不息,
就会知道,生于山水密林的六盘水,所有能量之源,以及文化根脉,就在这脚下。
群山细水包裹的六盘水,
对得上李白笔下的江河壮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搬不走的山,与城市相依为伴。你很难想象,这里是城市的中心 图 by 老唐
在这,千年古国文明的痕迹和多民族的文化底蕴,
托起了一个值得细细咂摸的小城。
战国时,在西南侧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一带,诞生了一个夜郎国。
因为实在住的太神秘,山高水远和外界几乎断联,
夜郎王不禁自问:「汉孰与我大?」。
在今天的盘县的大洞遗址,能找到人类人从直立人像智人演化时期的代表,名为「大洞人」。
古人看中这片山水,创造文明,
亦没有想到,千万年后,更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在这座城市熠熠生辉。
37个少数民族,组成了包括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大家庭。
造就了处处民族村,处处民族风情。
布依族的盘歌、水城南开苗族芦笙技巧、梭戛苗族女盛装、六枝特区布依族铜鼓乐、苗族三眼箫音乐艺术,以及仡佬族「吃新节」,都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就是说,夏日避暑到六盘水,这份热闹欢腾是最不容错过的。
住在极具彝族特色的土掌房里,夜晚在凉爽的温柔乡,闯进一场火把节的狂欢。
今年的彝族火把节,在7月22日这一天。人们会盛装出席,高举火把,纵情高歌
而它的另一面,是工业之城与文艺生活之间,碰撞出的浪漫火花。
人们喜欢在迪斯科和歌舞厅,街上也有西服、墨镜和玫瑰花。
整个语调很平缓,适合用来念诗,简直是创作者的福音。
在一次采访中,蒋先贵这样形容六盘水:
「是它赋予了我矫情…这座贫瘠且浪漫的城」。
他继而解释道,家乡县城就是躲在云雾之后,再往后,就是山。
山也埋在云里雾里,山的这头、那头,是看不见的工厂。
「有的外表形似仓库,叔叔阿姨正在跳舞」
这是很多人都看不到的生活乐趣。
而吃「酸」这件事,则是在各种酸汤里,熬制出的千滋百味。
一锅、一粉、一面,
足以安抚这个食欲不振,躁动的炎炎夏日。
兴起于清代,至今食烙锅所用的器皿和食材都在不断创新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