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了不起的杰克
让英语好的人学点营销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嗨推  ·  总结了6点,蛇年电商人不踩坑! ·  3 天前  
销售与市场  ·  大年初四,瑞彩福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了不起的杰克

李诞:在荒诞人间栽种幽默之花

了不起的杰克  · 公众号  · 营销  · 2025-02-04 09:00

正文


——当代生存困境中的“不彻底哲学”启示录

在这个“鸡汤有毒,鸡血过期”的时代,年轻人捧着手机在“躺平”与“内卷”间反复横跳。当罗曼·罗兰“看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的箴言被解构成表情包,李诞带着他的“人间不值得”悄然登场,用脱口秀的糖衣包裹存在主义的苦药,为疲惫的现代人提供了一套另类生存指南:与其在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间拔河,不如在荒诞的裂缝里培植自己的小宇宙。


一、「解构者」的清醒:戳破皇帝的新衣

  • 用幽默消解宏大叙事

    他在《脱口秀大会》调侃“宇宙尽头是铁岭”,戏谑地解构人们对“诗与远方”的过度想象。如同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他承认巨石总要滚落,但坚持在推石上山的过程中找到笑声。

  • 反鸡汤的真实表达

    “人间不值得”并非劝人躺平,而是撕碎成功学包装后的真相:承认生活本无意义,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他在《候场》中写道:“装傻的人其实最聪明,真傻的人都在努力证明自己聪明。”

  • 对虚荣的精准狙击

    当同行热衷贩卖人生导师人设时,他却自嘲“我是个艺人,艺人不配说话”,以自贬抵御虚伪,用反讽保持清醒。

二、「局内人」的克制:在妥协中坚守底线

  •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术

    他坦言“做节目就是做生意”,却坚持在《吐槽大会》保留冒犯的锋芒。如同日本茶道中的“侘寂”,他接纳不完美,但守住“好笑”的底线——例如坚持保留某敏感话题的段子,哪怕承受删减压力。

  • 流量时代的自我保全

    他像道家“材与不材之间”的栎树:足够有名以避免被砍伐(商业价值),又不过度耀眼招致灾祸(舆论风险)。节目中巧妙回避立场争议,却借他人之口传递态度。

  • 对创作尊严的暗线守护

    《脱口秀工作手册》中强调“写逐字稿”,看似方法论,实则是对内容敬畏的隐喻:你可以迎合市场,但不能背叛手艺人的基本功。


三、重建的智慧:在废墟上跳踢踏舞

解构不是终点,而是重建的起点。李诞的深层启示,在于如何在废墟中建立新秩序:

  • “微意义”的耕种法则

    当宏大叙事崩塌,他在《脱口秀工作手册》中写道:“每天写五个段子,比思考喜剧的意义更重要。”这恰似存在主义“行动先于意义”的实践——我们不需要等待人生剧本,在段子改到第七稿时,意义已从指缝渗出。

  • “有限游戏”的生存策略

    他清醒区分“改变能改变”与“接受不能改变”:做节目时接受审查规则(接受),但坚持在框架内保留冒犯性(改变)。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智慧,启示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推翻围墙,而是在墙内种出攀向阳光的藤蔓。

  • “不彻底”的平衡艺术

    他既说“散场是必然”,又认真递话筒给新人;既承认创作被资本裹挟,仍熬夜改稿到天亮。这种“悲观底色上的积极行动”,恰似日本侘寂美学:接纳残缺,但要让裂缝成为光的通道。

四、当代启示录:做个快乐的“两栖动物”

李诞哲学对普通人的启迪,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教会我们在矛盾中共生:

1. 在犬儒与热血间冲浪

  • 职场启示
    :不必在“跪舔领导”与“怒辞信”间二选一。学他录节目时既配合导演安排(务实),又在台本空白处塞入个性观点(理想),成为“温和的反叛者”。
  • 社交心法
    :面对催婚催生,可以模仿他在《奇葩说》中的应对:“我自私,我不成熟,但我在努力做个善良的废物”——用自嘲化解道德绑架。

2. 将焦虑熬成黑色幽默

  • 情绪管理
    :当深夜emo时,记住他说的:“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字是‘算了’。”这不是放弃,而是把“为什么偏偏是我”的怨念,转化成“好吧又轮到我了”的段子素材。
  • 压力转化
    :像他写段子般处理难题:把KPI分解成“能被吐槽的五个维度”,用创作思维将痛苦客体化。

3. 培养“49度热情”

  • 兴趣培养
    :不必强迫自己“热爱工作”,学李诞对脱口秀的态度:“谈不上多爱,但要对得起接住的每个梗。”保持49度的恒温投入,反而比100度的灼热更持久。
  • 关系经营
    :他对婚姻的比喻“乌云散去见月光”,启示我们:不追求24小时高甜,而要练就在阴天里看见微光的能力。

五、尾声:做自己的佛系策展人

李诞真正教会我们的,不是“怎样成为李诞”,而是如何以自己为策展人,在人生的美术馆里:

  • 悬挂几幅解构主义画作
    (对虚假意义的嘲讽)
  • 摆放若干存在主义雕塑
    (对此刻行动的专注)
  • 留白大片嬉皮士涂鸦区
    (对不确定性的嬉闹)

就像他在新书签售会上说的:“我的墓志铭会是‘他懂个屁,但他试过了’。”或许生活的真谛,就是把“认清现实”当作画笔,在名为人生的荒诞画布上,涂出自己的颜色——可能不够完美,但足够真实。

当年轻人再次陷于“卷不动又躺不平”的泥沼时,不妨想起那个眯着小眼睛笑的男人说过:“人生不是奥林匹克,是庙会。重要的不是拿金牌,是把棉花糖吃得满脸都是。”这或许就是李诞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在意义真空的时代,让自己活成一部“悲欣交集”的脱口秀——有梗,有刀,也有光。